用細節書寫歸家的儀式感

2020-01-14     火車頭室內設計

「關於生活,沒有一件事是小事。」

熙華府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當我們來到已經交付的1.1批次現場,最大的震撼來自於,它把園區大堂、架空層、停車場入戶大堂等公共區域,用一整套完整的設計語言貫穿始終,並且根據不同的生活場景分區,獨具匠心地融入了相應元素和功能。

「歸家」聽上去是一件小事,熙華府卻用滿滿的匠氣細節,讓它充溢著溫暖的儀式感。


入園近家的儀式感

儀式感從入口門廳開始鋪陳,代表熙華府形象的主入口門廳,鏤空式的連廊與疊水景觀進行一體化設計,形成入口處尊貴的迎賓景牆。



走進位於18號樓的園區大堂,低K值的暖黃色燈光,搭配牆體的木飾面和內凹不鏽鋼金色線條,用溫暖的整體視覺效果將歸家的體驗具象化,形成直接的感官浸染。

熙華府暖色裝潢的可貴之處在於把美學和實用融為一體的細節——我們注意到,踢腳線採用了和木飾牆面上一樣的內凹不鏽鋼金色線條設計,踢腳線高度約4公分,在整體風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避免了物業在進行地面石材清掃打磨時污染牆面材料的可能。可以說,熙華府真正地把園區大堂當做業主進「家」門的第一步。


類似於踢腳線的小心思,在熙華府的園區大堂藏了很多。

進入大堂之後的風幕,把室外不適的空氣和溫度隔絕在外,頂面側出風口的設置幾乎做到無風感;大堂左右兩側的社交空間用三扇90°旋轉的玻璃大門隔開,在視覺感官上確保了整個空間的互通性,也增加了一定的私密性。可開可合,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進行調整;弧形天花吊頂樣式、地麵灰色調拼花石材、大堂中央景觀,三處弧線設計彼此呼應,在光照均勻的主燈下,大堂的整體風格非常統一,業主或者訪客都能瞬間感受到木飾面帶來的溫暖歸家感,以及弧形元素帶來的圓潤舒適感。

如果儀式感僅僅是設計思維的構建,那麼熙華府則做到了跳出局限,將歸家的儀式感切實地融入為居家般的溫暖體驗。


園區生活的儀式感

熙華府在1號樓一樓設置了輕會所,這是歸家的第二重儀式感。

輕會所帶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兩個字:清爽。乾淨明快的暖色和木紋色,讓社交和家庭聚會愈發呈現輕鬆愉悅的氛圍。



輕會所劃分了桌上足球區、撞球室、會客區等活動範圍,而通透是輕會所的最大特點,並且這個特點不僅局限在室內空間的分隔,更是延續到了室內外的互動:大面積落地玻璃牆體,打通了室內外的物理界限。



這不僅加強了輕會所的自然採光,更讓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得到增強。試想一下,一家三口在輕會所、兒童活動區和塑膠跑道分別度過下午時光——這種互不打擾卻可以隨時脈脈注視自己最愛的人的感覺,正是家人之間相處的絕佳方式。



除了1號樓的輕會所,熙華府還在11-16號樓設置了不同主題的架空層空間。兒童架空層放飛孩子們的每一個奇思妙想,長者架空層讓老人重拾自己的愛好,運動架空層用於調整亞健康狀態,在閱讀空間與古今對話,在沙發和朋友喝茶敘舊卻不打擾和同學在家開派對的孩子……



熙華府的架空層,為生活提供了無限可能,「家」從室內延伸到了整個小區。

入戶歸家的儀式感

在每棟建築的入戶大堂,熙華府自然也不遺餘力地打造溫馨的歸家之旅。



熙華府稱入戶大堂為「鄰里中心」,單從命名就體現出社交功能和舒適程度。鄰里中心延續了園區大堂的訂製皮沙發,在6米挑高的天花板安放吊燈,同時選用干掛石材牆體,帶給業主極具品質感的歸家體驗。



鄰里中心設計風格與入戶大堂保持一致,但是又有所區分——無論是直角吊頂還是天然石材拼花的菱形裝飾,都體現出極強的儀式感和業主獨享的禮序。


航道泊車的儀式感

地下停車場的低K值暖色燈光讓業主泊車之後能輕易找到入戶單元。在負一層和一層的大堂,細節處無時無刻不顯露著設計美學和人文關懷,無論是為了防止孩子誤傷而固定底座的裝飾花瓶,還是和背景牆保持同樣塗色的管井,都讓熙華府給業主一體化的視覺印象。



就像開頭提到過的,熙華府用一整套完整的設計語言貫穿始終,當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熙華府的室內公區,會發現灰色、木色、米色,三種顏色貫穿其中。

熙華府希望給業主「看見這三個顏色就是看見了家」的印象,一個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印象,但是,熙華府做到了。




項目名稱 | 朗詩熙華府

開 發 商 | 朗詩地產

項目地址 | 成都·天府二街·高新伊藤旁

建築面積 | 25萬㎡

完工時間 | 2019年12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h12om8B8wMrh2LiYG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