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打名著牌,胡玫十幾年做《紅樓夢》慘敗,《黑神話悟空》賺得歡
現在娛樂產業雖然繁榮發達,但也到了一定的瓶頸,各種題材創新乏力,各種抄襲複製拼湊模仿的創新,讓人審美疲勞。還有各種反覆消費一些不錯的作品的現象,比如金庸小說等,但「四大名著」的衍生影視和娛樂產品相比之下要少些,可能還是名著光環太強內涵太深,一般人啃不動。
確實,吃名著紅利打名著牌,或許很誘人前景好,也可能風險很大,稍不注意就陷入兩極分化的極端,有的賺得盆滿缽滿,有的虧得傾家蕩產。比如最近恰巧有兩個打名著牌的娛樂產品差不多時候面世,結局反差很大,命運大相逕庭。
先看看胡玫導演的電影《紅樓夢》。
其實胡玫把自己和《紅樓夢》聯繫在一起,不是今年或者近幾年才開始的事,年近古稀的她,和很多老一輩文化人和導演一樣,有個「紅樓夢」。快二十年前,作為著名電視劇女導演的胡玫,就開始打「紅樓夢」的主意,當初和北京衛視聯合,開啟轟轟烈烈的「紅樓夢中人」選秀,為籌拍新版《紅樓夢》做準備。
只可惜沸沸揚揚炒作,寥寥草草收場,最終胡玫沒有拍成電視劇《紅樓夢》,卻讓李少紅接替了,個中緣由外界不得而知,但最終結論是兩人都不適合碰《紅樓夢》。李少紅拍的新版《紅樓夢》電視劇,面世後就遭遇吐槽毀經典,從妝造到演員選擇和表演,沒有一個地方讓觀眾滿意。首輪播出之後就被遺忘,只是偶爾被網友拉出來盤點吐槽。
然後十幾年過去,胡玫依然沒放棄打紅樓夢的主意,既然電視劇拍不成,就準備拍電影,據說籌備了十幾年,劇本都改了五六十個版本,一改再改,最終受時長體量限制,一再刪減,最終濃縮上市。
胡玫不僅不擅長導演電影,選人用人也不擅長,選的所謂的年輕演員和資深演員,和角色契合度都不高,表現都不好。
所以最終胡玫的電影《紅樓夢》,看似十多年磨一劍,千呼萬喚始出來,結果慘敗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沒想到電影面世後,口碑如此糟糕,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是處。而且這種口碑和預期,還迅速反饋到票房上,不少觀眾表示不買單,院線也不排片,讓想看熱鬧的都不容易找到地方看。
所以胡玫的紅樓夢,披著名著外衣,享受了暑期檔電影討論最高的熱度,也收穫了最慘澹的票房,上映幾天才幾百萬票房,比起那些一天隨便賣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電影,雖然品質口碑差距沒那麼大,但票房是完敗。
無獨有偶,也是最近,同樣是打名著牌的另外一款娛樂產品,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一款根據名著《西遊記》創作的遊戲《黑神話悟空》也橫空出世,雖然宣傳炒作沒那麼久,但提前幾天就被業界關注,面世第一天就轟動遊戲圈甚至娛樂圈,可以說來勢洶洶。
雖然有玩耍門檻,但也沒擋住遊戲迷的熱情,而且體驗後形成好口碑,劇中的人物設計、場景設計各種效果,不輸影視作品,消費者反饋不錯,形成良性循環。據相關機構統計,面世首日總銷量就突破450萬份,銷售額破15億,據說已經遠遠超過了投入成本,而這還是首日成績,後續還會增加很多。這樣的成績,不僅震驚業界,還在各界和國外引起高度關注。
這樣的成績,簡直是看似賺錢輕鬆快捷的影視圈都望塵莫及的。真的讓人感嘆,胡玫十幾年處心積慮做《紅樓夢》,高投資低回報,虧得一塌糊塗,還口碑糟糕,遭遇事業滑鐵盧,有點「晚節不保」。而一款根據西遊記打造的遊戲,卻輕鬆賺得盆滿缽滿,這樣一對比,真的讓人感嘆唏噓,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