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雅軒丨【八雅軒在線】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24年部分展覽計劃①

2024-01-16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八雅軒丨【八雅軒在線】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24年部分展覽計劃

蟋蟀在堂

歲聿其莫

2023年已經過去

新的一年裡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

致力於匯聚

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與藝術資源

持續推出品質優良、豐富多元的藝術展覽

讓我們一起

先睹為快吧!

1

特別策劃

— 特 展 —明燈從威廉·莫里斯到麥金托什

2024年1月-2024年5月

本展覽呈現的不僅是以威廉·莫里斯為代表的工藝美術運動,就現代設計史的發展歷程而言,「從威廉·莫里斯到麥金托什」貫穿著本展的實物呈現,交疊著從工藝美術運動到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的發展階段,直至現代主義風格的露首。展覽分為開卷有藝、紋藝青年、飾藝向心、藝美之瓷、藝味其叢、現代建藝六個展區,以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機構共計近200件展品,呈現了以工藝美術運動為核心發展階段的書籍裝幀、插畫藝術、家居染織、金屬工藝、陶瓷裝飾、建築設計等領域的成就。而約翰·拉斯金的理論基石,威廉·莫里斯引領的工藝實踐,以羅傑·弗萊為代表的藝術趣味轉向,綜合助力著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在藝術與手工藝的糾葛中,在工業與手工藝的和解中,昭示著現代設計的真正開端。

《草莓小偷》家居紡織物

威廉·莫里斯設計,莫里斯公司生產

拔染印花棉 60.5cm×95.2cm 1883年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莫里斯公司捐贈

《燃燒的心》紡織設計圖

查爾斯·沃塞設計

紙本鉛筆、水彩 40.1cm×27.2cm 1918年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考陶爾茲有限公司捐贈

金盒

羅伯特·卡特森-史密斯設計/雕刻

查爾斯·詹姆斯·福克斯製作(傳)

壓花金,水晶,木材,絲絨,頭髮

10.1cm×8.2cmcm×1.6cm 1896-1897年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梅·莫里斯遺贈

貓頭鷹蒜頭瓶

威廉·德·摩根設計,威廉·德·摩根公司生產

虹彩陶器 1888-1898年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R.S.休斯女士捐贈

橡木椅

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設計

弗朗西斯·史密斯製作(傳)

橡木,合成皮革,鐵 約1907年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捐贈

— 特 展 —

摶埴之工

古代東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藝術

2024年3月-2024年7月

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關於古代玻璃(「火」與「砂」)和古代金屬(「火」與「金」)兩個特展以後,將呈現第三個「火與文明」系列特展。展覽將展出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陶瓷類文物近300件,以大量古埃及、古代近東、地中海、中亞、南亞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古代陶瓷器,講述「火」與「土」的文明故事,探索早期亞歐大陸的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歷史。

人物像注口壺

公元前2000-前1800年左右

土器 高23.5cm

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青釉多連壺

安息帝國 公元1-3世紀

陶器 高36cm

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牛頭形來通(南義大利紅繪陶器)

古典時代 公元前4世紀

土器 高20cm

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羊形陶器

中亞地區 公元8世紀前半

土器 高16cm

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茫父不朽

一代通人姚華藝術展

2024年4月-2024年10月

姚華(1876-1930),字重光,別字一鄂,號茫父,別署蓮華盦主。貴州貴築(今貴陽)人。中國著名詩人、學者、教育家、文學家、金石學家、書畫家和戲曲理論家,被譽為一代通人,於穎拓、刻銅、箋紙等藝術形式皆有特別貢獻,被魯迅、鄭振鐸、陳叔通、郭沫若等人所盛讚。本展覽意圖通過大量珍貴書畫、文獻、碑拓、刻銅、箋紙等實物,比較全面地呈現姚華在詩詞、書法、繪畫、考據、篆刻、寫銅畫箋等領域的傑出才能與貢獻,以期使觀眾了解一位才藝出眾、立體飽滿的茫父先生。

《三色牡丹》

姚華、陳衡恪、王雲 繪

紙本水墨設色 135cm×67cm 1923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寄藏

王國維藏《三老碑》拓片 姚華、陳衡恪 題跋

紙墨 122cm×55.7cm 1921-1922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摹琥紋銅鎮 姚華 寫,同古堂 制

銅 6cm×3cm×0.5cm×2 1915年

貴州省博物館藏

孟良與焦贊臉譜成扇

梅蘭芳、羅惇曧、姚華 合作

紙本水墨設色 20cm×56.2cm 1923年

— 特 展 —現代藝術之路林風眠與吳冠中繪畫作品展

2024年9月-2025年,2024中法文化旅遊年框架活動

林風眠與吳冠中是中國藝術現代化進程的代表,他們的繪畫預示了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新的方向——注重藝術個性,注重個體感受和思考,注重創造性,為建構新的視覺審美體系勇於探索。他們堅持審美經驗的獨特性,一種充滿詩性、與自己心靈合一的文化傳承。他們抗拒一切程式化和不思進取的思想,不斷嘗試和探求新的藝術表現手段,他們一生不同階段的探索痕跡及獲得的成就,都刻印在作品裡。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畫院、上海美術家協會等特別策劃本展覽,將先後在中華藝術宮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林風眠與吳冠中兩位旅法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百餘件。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林風眠前往香港之前,留在上海的作品將與觀眾見面,這些作品代表了林風眠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創作風格,內容有靜物、風景、仕女,還有描寫當時勞動生活的場景。吳冠中的作品由中華藝術宮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共同從館藏里選出,這也是吳冠中在中華藝術宮的藏品首次回清華展出。

《農婦(田間)》 林風眠

紙本水墨設色 76cm×94cm 約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雙鷺》 林風眠

紙本水墨 34cm×34cm 約20世紀60年代

中華藝術宮藏

《魯迅故鄉》 吳冠中

布面油畫 46cm×46cm 1976年

中華藝術宮藏

《最後的春天》 吳冠中

紙本水墨設色 72cm×96cm 2010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小國巨製

西周早期噩侯四器

2024年8月-2024年10月

文獻中的噩國的歷史支離破碎,考古發現確定了它的幾個重要階段。2007年在湖北隨州羊子山發掘的噩侯墓,確知西周早期噩在溳水上游。該墓出土了27件青銅容器,其中20件有銘,多為噩侯鑄器。該墓出土的青銅器,風格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承續殷商風格,一類為儉樸風格,另有一類屬於奢華風格,後者包括一對神面卣、一件神面尊和一件噩侯神面方罍,被稱為「噩侯四器」。雖然卣、尊均銘「作尊彝」,與方罍銘不同,但四器都具有極為誇張、奢華附飾與紋飾,別具一格且高度一致,應是同時設計、鑄造的成組器,誇張且怪異繁複的附飾,鑄造工藝精湛,品質優異,是當時最高技術成就的代表。本展覽將以「噩侯四器」為中心,輔以其他相關器物,結合最新的科學分析和研究,展示西周早期青銅器的奢華風格。

噩侯尊 西周早期 青銅

湖北隨州博物館藏

噩侯彝 西周早期 青銅

湖北隨州博物館藏

噩侯卣 西周早期 青銅

湖北隨州博物館藏

噩侯卣 西周早期 青銅

湖北隨州博物館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c3bdb2ebf7a24fe7f9e2f3bcb6758f.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