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更專更精更有用

2024-11-06     搜狐網地方資訊

以「浙里有『社』活力領『杭』」為主題的2024年浙江省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果展暨杭州社會組織公益活動日前順利舉辦。這是浙江省級層面首次舉行社會組織成果展示活動。從扶危濟困到公益服務,從深耕鄉村振興到參與國際救援,從推動行業自律到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登記社會組織6.97萬家,慈善組織2238家,備案類社區社會組織24.4萬餘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這也是一個思考社會組織發展成效和後續方向的絕佳時機。社會組織如何通過規範市場行為、倡導行業自律等,為產業營造良性生態環境?市民生活中有哪些服務,可以通過社會組織來有效補充?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浙江打算怎麼做?

為產業助力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省社會組織幫助各地政府招商引資落地項目1214個,達成意向資金1232.61億元,通過主動減免和降低收費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13.3億元,惠及企業7.78萬家。

在上述活動啟動儀式上,杭州市民營企業協會秘書長汪志剛提到了「杭企惠」小程序,這是一個為廣大小微和個體工商戶量身定製的平台,「我們設計了包括政策幫、金融幫、技能幫等在內的26個功能模塊,大家可以在上面查政策,上技能培訓課,申請利率更低的信貸產品。」

目前,小程序累計訪問量已突破30萬人次。貸款融資難、維權調解難,這些小微企業主日常遇到的事,都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解決。日前,杭州蕭山區餐飲店主王先生在小程序上申請到擴面經營的資金,20分鐘就完成貸款申請,30萬元次日就入帳,這讓王先生如釋重負。

作為聯繫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樑紐帶,社會組織尤其是行業協會商會,在服務企業發展、規範市場秩序、開展行業自律、調解貿易糾紛等方面發揮了「調節器」作用。

定製家具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家裝模式,但各種各樣的「合同坑」讓消費者頭疼不已,也損害行業形象和信譽。能不能由權威機構提供合同示範文本,指導企業使用?

行業協會對市場反應敏銳的優勢在此顯現。去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省家具行業協會共同啟動發布2023版《浙江省家具買賣合同(示範文本)》《浙江省家具定製合同(示範文本)》,針對糾紛相對集中的環節重點設定條款,目前已在各大家居賣場、家具生產企業、經銷商中廣泛使用。「形成統一的家具市場交易理念,既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是推動整個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省家具行業協會秘書長馬志翔說。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長三角其他區域優秀社會組織參加。一個上午下來,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工作人員任玉潔加了不少浙江行業商會協會的聯繫微信。「過去我們和浙江聯繫也很緊密,但大多是通過民間社會交往的方式,這次政府搭台舉辦這樣的成果交流活動,是個很好的機會。」任玉潔說。

因需求而生

在諸暨楓橋鎮,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紅楓義警』。」

「最開始我們團隊叫紅楓志願者協會,組織過幾次為鎮上的群眾免費理髮、慰問困難戶的活動,但團隊發展的方向始終不清晰。」「紅楓義警」協會會長陳榮周說,在當地派出所民警的指點下,團隊開始協助派出所,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矛盾調解、矯治幫教、安全防範等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基層治理的對象更加多元化、複雜化。與此同時,「紅楓義警」「武林大媽」「海島漁嫂」等一批社會組織應運而生,承擔越來越多的協同和輔助性功能,以彌補政府和市場在治理中的不足之處。

今年,我省還首次選取20個縣(市、區)作為「社區社會組織作用發揮績效評估」觀察點,嘗試通過科學測試,促進治理效能提升。

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逐漸多元、細分。比如,此次活動現場設置了公益集市,來自長三角地區的60家優秀社會組織與參觀市民零距離互動,也刷新了公眾對社會組織的認識。

以助老服務為例。僅活動現場就能找到反詐、助浴、陪護、送餐、居室清潔等服務,甚至針對老舊小區老人上下樓不便這件小事,都可以找社會組織電話預約爬樓機,輕鬆實現「上下樓自由」。

發軔於基層的社會組織,天然帶有社會化運作「基因」,善於發現老百姓尚未意識到的需求。

「如果家人行動不便但生命體徵平穩,想要送醫複診,應該怎麼做?不少人會選擇救護車。事實上,這種情況達不到急救標準,甚至可能會擠占醫療資源。」一次社區調研中,杭州服務業聯合會會員、退役軍人虞哲偉發現不少特需群體存在出行需求,由此開始探索特需群體交通出行城市服務。自2017年服務開展以來,已為數萬人提供出行服務,並推動制定《浙江省非急救轉運服務基本要求》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扶危濟困、慈善救助、扶老助殘等社會保障領域,社會組織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全省近1萬家社會組織、9.37萬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累計帶動833萬人次志願者,深入城鄉社區服務群眾1750萬人次,讓群眾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也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公益氛圍。

造更多品牌

2021年,鄧丹亭懷著一腔熱血,成立了致力於親子家庭志願服務的雲朵公益。但很快她發現,僅憑一腔熱血無法解決真金白銀的困境。「專業的志願服務需要專業的人才,活動開展也離不開場地、物料等成本開支。社會組織想要長久地服務社會,首先要思考自身的可持續性。」鄧丹亭說。

這是大多數社會組織面臨的問題,也是活動現場社會組織負責人交流最多的話題。

此次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成果展,也為我省社會組織發展解惑。

「近十年來,我省社會組織經歷了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經歷了從規模擴張到專業化、系統化的轉型。」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希望通過成果展,向社會推介一批我省社會組織品牌,也為同類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思路方向。

為此,《浙江省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案例選編》正式發布,共選取47個全省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典型案例和各地典型做法,呈現浙江眾多社會組織專業化發展、社會化運作和品牌化推動的範例,涉及壯大人才隊伍、搭建行業產業發展服務平台、完善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等方面。

浙江已經有了一批具有全國甚至國際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品牌。四川雅安地震、重慶公交車墜江、鄭州暴雨,以及泰國普吉島沉船、厄瓜多地震、土耳其地震等災害現場,都有公羊會的身影。啟動儀式上,浙江省公羊會公益促進會創始人何軍作為杭州市首批三個社會組織領軍人才工作室代表發言。何軍表示:「我們希望各行各業都能湧現出專業社會組織團隊,一起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出力量。」

針對社會組織關注的群眾參與率低、辦件信息零散、部門信息掌握不對稱等問題,我省依託數字賦能,持續疊代升級「浙里社會組織」應用。目前,「浙里社會組織」已有註冊用戶6.1萬餘,日均訪問量超3000次,也幫助社會組織運行更加公開、透明。

活動還設置交流環節,邀請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圍繞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社會組織內部治理和作用發揮、行業協會發展和展望等主題作分享交流,為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把脈」。

「社會領域改革將成為我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突破點。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藉助社會組織的力量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不僅需要社會組織自身的努力,也要求更加精準的制度設計。」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黃曉春表示。

(本報記者 蔣欣如 丁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978c1f76081e551046dfbb262da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