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小麗,也曾經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美女。然而,10歲那年一場疾病不幸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出現了嚴重的脊柱側彎。
聽專家說,她的脊柱側彎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發育過快導致的。假如沒有這場病,也許她也會是一個高挑美女了。然而,命運似乎如此不公,讓她只能在尚未懂事的年紀接受無法直立的人生。
所幸,家人打聽到一家實力雄厚的醫院可以為她做這個手術。就這樣,一家人滿懷希望的來到了醫院。
之所以那麼多醫院拒絕給她做手術,是因為這類手術的風險確實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為傷到脊髓而導致終身癱瘓。攻克手術難關,需要開展熟練的「術中喚醒技術」才行。
術中喚醒技術,就是在全麻狀態下把患者叫醒。通過患者對指令的應答,而確定手術步驟的安全性。一旦確定無風險,手術則需要儘快繼續。因此,要求麻醉科遊刃有餘的掌控「睡著-甦醒-麻醉」之間的轉換。
雖然麻醉科本身就是善於保障生命的科室,但這無疑對麻醉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麻醉科醫生都能完美地掌控這類技術。也正因為此,只有為數不多的醫院具備這樣的實力。
術前檢查顯示,除了脊柱病變,她的其他臟器功能都非常完好。年齡小、臟器功能完好,無疑讓麻醉科的壓力大減。
為了更好地控制麻醉程度,麻醉科針對每一種藥物都進行了嚴挑細選。考慮到吸入麻醉在脊柱側彎手術中可能誘發惡性高熱,麻醉科決定用全靜脈麻醉。
惡性高熱,是所知的唯一可由常規麻醉用藥引起圍手術期死亡的遺傳性疾病。它是一種亞臨床肌肉病,即患者平時無異常表現,在全麻過程中接觸揮發性吸入麻醉藥和去極化肌松藥後出現骨骼肌強直性收縮,產生大量能量,導致體溫持續快速增高,在沒有特異性治療藥物的情況下,一般的臨床降溫措施難以控制體溫的增高,最終可導致患者死亡。
帶著希望,小麗上了手術台。
當時,她還在想:術前麻醉老師一再叮囑她術中要聽從指令,因此她以為自己術中可能會有記憶。
對於術中有記憶這事兒,她是又擔心又興奮: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害怕。對於這一點,家裡人也都有這樣的擔心;興奮的是,手術後可以和朋友們分享這樣一份不一樣的經歷。
思考間,她「睡過去」了。
麻醉插管完成,外科醫生迅速開始了消毒、鋪巾等手術操作。
當進行到關鍵部位的時候,外科醫生從手術帘子後面伸出頭和麻醉醫生說:讓患者醒一下吧。
聽到這樣的要求,麻醉醫生立刻按順序減量。
幾分鐘後,隨著幾聲呼喊小麗緩緩的點了點頭。這個動作,清晰地顯示,小麗知道有人在叫她。
之後,按照外科的要求,小麗隨著麻醉醫生的指令動了動目標腳趾。
外科醫生一個「OK」的手勢之後,麻醉醫生又將幾個藥按順序推進了小麗的血管。幾秒鐘後,小麗閉上了眼睛,外科醫生繼續。
過一會,又重新重複了之前的「叫醒—睡著」的動作。
隨著一次次的叫醒,大家之前緊張的心情變得逐漸放鬆。這意味著,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數小時後,外科醫生開始縫合切口。
術畢,小麗被送進重症監護室。原本小麗的病情並不需要進重症監護室,但為了防止意外發生、防止這得來不易的勝利溜走,大家都贊同在重症監護室觀察一晚上。沒有特殊情況發生,第二天一早就讓小麗出來。
第二天早上,一縷陽光照進了病房。剛剛回到病房的小麗,被陽光刺醒了。
醒來第一句話就問:手術做完了嗎?
周圍的人笑著告訴她:手術昨天就結束了。
雖然大家搞不懂小麗為什麼不記得手術中間的事,但都在心裡為這樣的技術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