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脹氣了,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容易造成腸道脹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腸道脹氣,導致了寶寶不舒服而哭鬧。
01、如何判斷寶寶脹氣了?
通常寶寶出現以下幾點的時候,就說明脹氣了:
1、肚子咕咕叫,放屁多,有時候還挺響,有時放屁會嘣屎;
2、大便帶泡泡,大便次數異常,可多可少;
3、和自己較勁,用力,打挺的表現,小胳膊小腿亂蹬,有時小臉憋得通紅;
4、吃奶頻繁,母乳喂養更明顯,迷迷糊糊的時候也一直想吃;
5、吐奶,漾奶;
6、睡覺少,睡覺不安穩,哭鬧多。
02、腸脹氣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兒胃腸道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這種最常見,是引起寶寶脹氣最大的「元兇」;
2、進食太急、喂養方式不當導致吞氣過多;
3、寶寶有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不過這時寶寶除了脹氣,通常還伴有發熱、腹瀉、嘔吐等其他的表現,這種情況需就醫。
看著寶寶難受的樣子,大人們心急如焚,感覺小寶寶太可憐了,這該怎麼辦呢?
今天給各位姐姐分享一個超級厲害的排氣操,大家一起學起來吧!
03、做排氣操之前要做什麼準備?
1、時間正確
若給寶寶做排氣操,應在吃奶後半小時後進行,若剛吃完奶做容易吐奶,應避開寶寶愛吐奶的時間段,若寶寶餓了會哭鬧不讓大人操作。
2、溫度合適
室內溫度在26-28度之間比較好,因為寶寶穿的較薄做排氣操效果比較好。
注意:做操的時候室內不要有對流風,以免寶寶著涼。
3、注意衛生
護理寶寶的人員一定注意指甲不要太長,做操前用肥皂洗乾淨雙手,抹好護膚霜,並搓熱雙手。
4、寶寶排氣操
第一節:乾坤大挪移式
小寶寶平躺,用手掌根部以寶寶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寶寶的小肚子,注意力度,不要壓迫到胃部,以免引起吐奶。建議1-5分鐘。
每天睡覺前,寶媽可以給小寶寶揉一下小肚子,輕輕按下去,然後沿著順時針緩緩旋轉。大概轉到 5 圈左右,寶寶就會噗噗擠出幾個屁來,然後一臉爽歪歪。
第二節:推心置腹式
大人兩手交替從寶寶胸口開始,向下輕撫至大腿根,左右交替各做8次;
再雙手並排,從寶寶胸口向下輕撫至大腿根,做8次;
第三節:蹬單車式
握住寶寶腳踝、小腿,讓寶寶像蹬自行車一樣,兩腿交替壓向腹部,左右交替各做8次;
第四節:膝蓋頂壓法 (可幫助寶寶放屁)
寶寶平躺,大人雙手分別輕輕抓住寶寶的兩個小腿,讓寶寶屈膝;
慢慢推壓寶寶的雙腿,使兩膝蓋併攏,抵住寶寶的小腹;
慢慢用力(力道不能太大,寶寶內臟很脆弱),到小腹的時候堅持 1、2 秒鐘;
伸直寶寶雙腿,再重複若干次。
其中,膝蓋抵住腹部然後停 1、2 秒鐘很重要,一般都是停住 1、2 秒的時候寶寶就會放出屁來。
剛開始孩子會顯得很難受,但等屁放完了,寶寶就會爽得不要不要的。
第五節:觸膝式
家長一手抓寶寶左膝蓋,另一手抓寶寶右側手臂,同時向上抬起儘量挨近,左右交替為1次,做8次。
可能小寶寶不太接受排氣操,如果是新生兒哭鬧的情況下就停止做操,寶寶在情緒好的情況下進行。
注意:如果小寶寶臍帶沒有脫落,做操時不要暴露或碰到臍帶。如果小寶寶不接受,可以等寶寶再大一些去做。
05、注意這些小細節,預防寶寶脹氣
除了用排氣操來幫寶寶幫助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排氣,我們還要找到讓寶寶脹氣的原因,從而注意預防寶寶脹氣:
1、吃奶時吞入空氣
原因:如果喂母乳時銜乳姿勢不對,吃奶很費力,或者吃配方奶時沒有完全含住奶嘴,奶嘴開口大小不合適,都會使寶寶吞入更多的空氣,容易引起脹氣。
對策:寶寶吃母乳時,要讓他含住大部分乳頭和乳暈,才能更容易的吸出母乳。
寶寶吃奶瓶時,如果你聽到「咕咕」冒泡的聲音,或是有奶液從寶寶嘴角流出來,就說明寶寶嘴巴含裹奶嘴不嚴密,需要稍作調整,或者更換其他形狀的奶嘴。奶嘴孔的大小也很重要,它決定了奶的流速,必須跟寶寶的月齡相適宜。
另外,寶寶吃完奶後不要馬上躺平睡覺,而是應該拍拍嗝,把吃奶時吞下去的氣體儘量排出來,不僅能減輕溢奶,也對防脹氣有一定幫助。
2、乳糖不耐受
原因:如果寶寶在吃奶後30分鐘~2個小時之間,會出現腹脹腹痛、肚子咕嚕咕嚕響、拉肚子等表現,而且大便次數很多,甚至達到每天十多次,大便稀、泡沫多、有奶瓣,就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在作祟。
聞:大便酸臭味
聽:腸鳴,屁多
看:大便奶瓣,水便分離
如果符合上面1~2項,基本可以判定為輕微的乳糖不耐受;如果3項都符合,就屬於中、重度乳糖不耐受。
對策:請建議寶寶家長請諮詢醫生,咱們遵醫囑照顧寶寶即可。
3、劇烈哭鬧吞入空氣
原因:孩子在哭泣的時候會吞進大量的空氣,就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一旦寶寶開始哭鬧,他往往會因吞入氣體而腹脹;腹脹又會進而導致他身體的不舒服,令寶寶哭鬧不停。
對策:寶寶因為腹脹、腹痛不舒服而哭鬧時,要注意儘可能讓寶寶保持舒服的體位,比如飛機抱、讓寶寶趴臥,並用揉肚子或做排氣操來緩解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