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用得多就是好?這一類人不適合疊加,損傷屏障越用皮膚越差

2020-03-19   MiyaShare


關於護膚品搭配,大家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常有小夥伴問:

  • 乳液和面霜能疊加嗎?
  • 化妝水能不能疊加?
  • 精華該怎麼疊加?

今天Miya來給大家捋一捋護膚品疊加搭配的思路。只有讓大家掌握最底層邏輯,才能真正運用好護膚品產品搭配這門功課。


一、護膚品搭配的底層邏輯?

首先從問題出發。大多數人對產品搭配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 這樣搭配效果會不會更好?——高效性;
  • 這樣搭配會不會爛臉?——安全性;

高效性;

不用說,所有人產品疊加都是希望讓護膚品功效更好。所以大家一聽說什麼產品能打通皮膚通道、促進皮膚對護膚品吸收都會眼前一亮。似乎不用這東西,其他護膚流程都白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恐怕你會失望。

這裡說兩個皮膚結構:皮脂膜和角質層。


皮脂膜的主要成分是汗液、乳酸、皮脂等,它們通過毛囊口及汗管口排出後在皮膚角質層表面乳化,最後形成了一層油脂膜。這層油脂膜附著在皮膚表面,被稱為皮膚的天然保濕霜。


角質層,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死皮。是由皮膚角質細胞代謝死亡後形成的。角質層雖然只有2張A4紙的厚度,卻是由10多層皮膚死亡角質細胞堆疊而成。在角質層之間還滿滿地填充著以膽固醇、神經醯胺和脂肪酸為主的細胞間脂質。

ELIAS教授將角質層比喻成磚牆結構。角質是磚塊,細胞間脂質是構成磚牆的灰漿。這就是皮膚的屏障作用。而從皮膚的吸收功能來說,角質層是最最重要的吸收途徑。但前面咱們已經講過,角質層的結構和皮脂膜的存在決定了角質層對護膚品成分的吸收是很少一部分。


因此,從皮膚本身結構來說,多層疊加真的不一定會讓皮膚吸收得更多。相反,多產品疊加可能會造成:

  • 不同成分之間化學作用導致產品失活或搓泥等影響膚感;
  • 產品數量增加必然導致單品用量下降。例如:給你一個蘋果和給你一個果盤,兩種不同選擇必然導致你對蘋果營養的攝入量不同。

安全性;

大多數人在考慮產品疊加安全性時主要考慮疊加會不會造成敏感、刺激。首先要明確:引起皮膚敏感、刺痛的根源是皮膚的耐受度

經常有小夥伴問:Miya某某濃度的視黃醇或某某濃度的維C可以用嗎?其實根本沒有一個標準是說5%濃度的維C就一定是安全的,而10%濃度的維C就危險不能用。問題的關鍵在於個人的皮膚耐受力。


說到皮膚耐受力又要在說會皮膚屏障。也就是說:皮膚屏障能力越強,皮膚對活性成分的耐受度越好。反之,像痘皮、敏感肌等本身屏障受損,自然刺激成分更容易進入,更容易出現敏感、紅腫、刺痛反應。這也是為什麼Miya一直強調敏感肌、痘肌護膚的重點應該先養好皮膚屏障。

綜上所述:護膚品是否能疊加,首先要考慮產品對皮膚的安全性、耐受性,其次在考慮高效性。不顧及皮膚耐受能力,一味追求產品功效,只能導致屏障受損,皮膚問題越來越多。


二、如何解決產品疊加難題?

產品疊加的重要問題是:大多數人總想魚和熊掌兼得。想美白,想抗衰,想淡化細紋還想祛痘、祛斑。但皮膚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所有的問題都是想了很多年,用了很多產品但依舊沒有改善。那不妨試著換個思路試試?

️明確需求;

這裡以兩位提問小夥伴來舉例:

一位小夥伴問我雅詩蘭黛微精華水和SKII神仙水是否能疊加? 另一位小夥伴問我神仙水和清瑩露能不能疊加?

這兩個問題的重點是大家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兩個產品的功效是什麼。

微精華水、神仙水、清瑩露都是化妝水。不同的是:神仙水主要成分是Pitera,有一定去角質作用。而清瑩露除了Pitera成分外還添加了果酸和水楊酸。這兩款成分都有去角質作用,清瑩露更強。


考慮能不能疊加錢,首先要考慮的是:你需不需要去角質?去角質作用帶給皮膚的刺激性你的皮膚是否耐受?

當然,大多數人只看眼前:哇,用完皮膚又白凈,又有光澤。但也可能越用皮膚越乾燥,最后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肌。當然,這裡不是說這兩個產品完全不能用,前提是要明白你需不需要,皮膚是否能承受得住。

另一方面:化妝水主要功能是保濕,疊加2個化妝水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認為一個化妝水保濕能力差,可2個也沒什麼差別呀?水最終都是隨著空氣流通被蒸發掉。畢竟後續還有精華和面霜呢。

因此,用什麼不用什麼關鍵在於你是否明確自己的需求。


️控制慾望;

說到有的小夥伴說:我的需求就是要淡斑,要掉眼周的細紋。

姑娘,這是你自己的主觀需求,但護膚品真不一定有這個能力。因此,在確定需求後,還需要理性看待產品功效,以及理性看待產品廣告。

以細紋來舉例:細紋是皮膚老化的重要標誌。而皮膚老化主要和2方面因素相關:

  • 內源性老化:由基因決定是身體自然代謝規律。一定年齡後皮膚真皮層膠原蛋白增長速度小於流失速度,就會造成皮膚膠原蛋白流失。皮膚彈性降低,出現鬆弛、下垂等問題。
  • 外源性老化:主要原因是紫外線,且這是皮膚老化最重要的原因。紫外線長波UVA刺激皮膚真皮層造成膠原纖維損傷,同時加速膠原蛋白流失。同時UVA還會順便刺激表皮基底層的黑素細胞,促使產生黑色素。


而護膚品的作用,前面我們說過:大部分只作用在角質層外。少量活性成分能穿透角質層進入皮膚,影響皮膚細胞代謝。但進入皮膚也意味著風險和刺激。

另一方面,活性成分對皮膚的作用還和有效成分的活性、濃度、對皮膚的滲透率以及使用量相關。大多數人在使用護膚品時常見的問題是:急切想看見功效,用一兩周看不見效果就放棄了。最終導致產品成分還沒來得及發揮功效就犧牲了。

相反,那些能讓你快速見效的產品不一定真的好。例如一些三無產品直接使用被禁止的激素成分。可能短期確實讓你很欣喜,但長時間使用,帶給皮膚的傷害是無法預估的。

因此,想要避免過渡疊加對皮膚的傷害,第二點是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很多時候什麼都想要,往往什麼都做不好。擇優選擇,從實際出發,更有可能實現。


️把現有護膚品做減法;

首先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例如:一整個護膚流程需要幾個產品。然後按照這個數量來給產品做分類。

正常來說我們建議一個護膚流程以4-5個產品為最佳。大致可以分為:

  • 化妝水:1個
  • 精華:1-2個
  • 乳液或面霜:1個
  • 眼霜或眼部精華:1-2個

可以按照這個數量標準結合自己的護膚需求以現有護膚流程作減法。一般來說,晨間護膚流程儘量簡單,晚間流程可以增加。


大多數人可能還在精華疊加方面有疑問:

比如說:同一類類型精華是否可以疊加?Miya之前大多數給的回覆是沒必要。其實準確來說要看成分。

我們說過:不論是抗衰、抗氧化還是美白,其實都不是一種成分就能達成的,基本上都是靠成分的團體戰模式。因此,不同成分疊加的聯合作戰方式也能促進產品功效。

當然,你也可以美白和抗衰成分疊加使用。但還是那句話:任何功效成分都要避免快速求成的思維。護膚本就是護為主,安全比有效更重要。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總結來說:判斷產品能否疊加的根本在於皮膚是否耐受。而解決疊加問題首先要明確自我需求,其次要理性對待產品功效,最後給自己一定標準,按照標準精簡護膚流程,避免過度疊加。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