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歷史通篇私貨——《王牌特工:源起》

2022-05-19     妙看影視

原標題:編造歷史通篇私貨——《王牌特工:源起》

今天聊聊英國 / 美國電影《王牌特工:源起》。

片名The King's Man / Kingsman 3 / Kingsman: The Great Game(2021),別名皇家特工:第一任務(港) / 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台) / 王牌特工前傳 / 王牌特工:大博弈 / 王牌特工:偉大的遊戲 / 王牌特工:偉大遊戲。

2014年的《王牌特工:特工學院》(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好評如潮,獨特的英倫風味特工讓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諜戰動作電影,續集《王牌特工2:黃金圈》(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2017)繼續玩梗不亦樂乎,整體效果也馬馬虎虎。

影片IP有市場,自然要繼續安排上續集,於是第三部《王牌特工:源起》目標整個系列初始階段,講述王牌特工誕生的故事。

本片時間背景回溯到一戰時期,一群陰謀家密謀攪亂世界,這時候英國紳士們勇敢地站了出來,拯救世界於水火,阻止戰火蔓延,還世界一個和平。

影片原本定於2019年11月15日上映,後來一再推遲,直到2021年12月22日才上映。

上映後反響較差,原系列中的幽默元素蕩然無存,只剩下一群人黔驢技窮在不亦樂乎地玩爛梗。

大概除了英格蘭人和他們的奴才,沒有人會贊同這部影片的表達。

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做背景板,將英國塑造成偉光正的形象,全世界的救世主。全片把各種一戰野史拼湊起來,再添油加醋一番,把能黑的國家都黑了一個遍。

黑俄羅斯、德國、美國已經是家常便飯,自家不聽話的主兒蘇格蘭更是壞蛋中的大壞蛋,黑起來更是毫無限制。

本片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元素上都有歷史出處,後面細說,而在主體框架上卻全是扯淡胡說。

這就是一種比較高明的宣傳手法,通過娛樂作品潛移默化地篡改歷史,用毫無根據的虛構歷史去混淆視聽。

有人覺得對一部娛樂片上綱上線不值得,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這就像電話詐騙犯到處發詐騙消息一樣,廣撒網是篩選受眾的第一步,選出那些腦子簡單的人,就可以實施下一步哄騙手法。

這種歷史虛無主義電影本來就沒有想著將有主見的人作為受眾,而是明確地將那些頭腦簡單、自帶媚骨的人作為受眾。

表面看起來是在戲說,實際上是在有組織、不間斷地進行輿論戰。英國人自己看來是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奴才們則是被罵了還較好。

英國《王牌特工:源起》是個例子,漫威電影也是例子,還有很多沒有中文詞條的電影電視劇都是如此。

下面說幾條影片中真實歷史事件相關的部分。

這些都是些次要內容,和影片主體比起來不值一提,偏偏又因為有歷史出處,讓人一時難辨真假。

除了這幾個歷史相關部分,影片中剩餘的內容都是胡咧咧。

1.影片最初片名叫《The Great Game》,這個詞用來指19世紀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政治對峙。

它最早由英國外交官阿瑟·科諾利於1840年創造,後來由魯迪亞德·吉卜林在1901年的小說《金》(Kim)推廣。

2.影片中出現堆積如山的炮彈殼一幕出自索姆河會戰的真實照片。

這場會戰交戰雙方是英法聯軍與德國,在1916年7月至11月的戰鬥中,僅在第一周就發射了100多萬發炮彈,大約70萬英法士兵和55萬德國人喪生,沒有明確的勝利者,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被稱作「索姆河地獄」。

3.齊默曼電報事件(Zimmermann Telegram)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實。

當時德國發電報給德國駐墨西哥城大使,提議墨西哥攻打美國,收復在美墨戰爭中失去的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薩斯州,這樣即使美國宣戰也讓他們無法進入歐洲。

電報確實被英國截獲,解密後交給了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後者要求等待確認消息真偽。而墨西哥正處於內戰,拒絕了德國的提議。

4.基奇納將軍在片中說:「戰爭的目的不是為自己的國家而死,而是讓敵人為自己的國家而死!」(The objective of war is not to die for one's country, but to make the enemy die for theirs!)

這句話原話是二戰期間喬治·巴頓將軍說的,他在1944年5月31日對美國第三軍發表演講時說:「從來沒有哪個混蛋因為為國捐軀而贏得戰爭。他讓另一個可憐的蠢貨為國捐軀贏得戰爭。」(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 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

5.正如電影中表現的一樣,出於考慮民眾反德情緒,真正的國王喬治五世確實將他的姓氏從薩克斯-科堡和哥達改為溫莎。

他是喬治六世國王的父親,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祖父。

6.康納向父親展示了一根白羽毛,作為沒有參戰懦夫的象徵。

英國海軍上將查爾斯·菲斯傑拉德為了刺激身體健康的青年參軍,想出「白羽毛運動」這個損招。讓婦女給不參戰的男青年送上白羽毛,這相當於宣判男青年社死,男青年要麼立刻參軍,要麼就自殺。

7.斯坦利·圖奇的角色被設定成美國大使,角色外貌則模仿了現實生活中的沃爾特·佩奇。佩奇曾在1913年至1918年擔任美國駐英國大使。

8.前半段占據重頭戲的格里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也是一名歷史著名人物。

片中拉斯普京的戰鬥、舞蹈動作融合了大量喬治亞民間舞蹈的舞步。

拉斯普京用宗教和鴉片控制俄羅斯皇帝的家庭,參照了卡爾·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拉斯普京死亡過程參考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死亡過程。他經過下毒、刺傷、中彈和溺水,最終被殺死,屍體被棄置在河裡。

9.在俄皇宮廷的派對上,配樂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選段,包括標誌性的《糖梅仙女之舞》(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10.康納寫給父親的絕筆詩真實存在,出自一名名叫威爾弗雷德·歐文(Wilfred Owen)的士兵之手。

歐文的原詩標題是《Dulce et Decrum est》。

11.喬治國王致牛津的祝酒詞是「我們的和平時代」(Peace in our time),出自英國張伯倫的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張伯倫與希特勒談判達成了一項協議,使用綏靖政策,緊接著戰爭爆發,「我們的和平時代」變得具有諷刺意味。

12.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殺的過程也還原了歷史上的兩次刺殺。

第一次是失敗的炸彈刺殺,第二次是普林西比在咖啡館前的槍殺。

13.牛津的妻子艾米莉以埃米莉·霍布豪斯(Emily Hobhouse)為原型的。

埃米莉·霍布豪斯是英國女改革家和社會工作者,在南非從事的人道主義事業使她受到布爾人的崇敬,在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揭露了英國集中營的惡劣條件,被當地人稱之為「愛的天使」。

此外還有幾個電影系列相關的地方。

1.牛津的飛機尾號是003,這指的是本片是該系列第三部,也是對啟發金斯曼系列的007電影的致敬。

2.康納的死亡在《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早有預兆。

第一部電影中解釋過,這個機構是由「在一戰中失去繼承人的貴族家族」建立的。

3.本片中很多牛津使用過的道具成了《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的前身,比如跳傘訓練、鞋子前部藏刀等。

編造歷史輿論戰,

通篇私貨玩爛梗。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da9174d4a19cef109ca3bc6f4d077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