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吳鍾華:獨守島國3年,住草房、吃樹葉,一人撐起大使館

2024-11-05   郭秀華

吉里巴斯是位於太平洋中部,屬於熱帶水域的一個小島國,距離中國有足足3500公里,但它與我國的外交關係卻充滿曲折。

1980年,吉里巴斯與我國建交,2003年11月29日,吉里巴斯宣布與台灣當局建交,中國本著「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原則,隨即宣布中止與吉里巴斯的外交關係。

2019年9月,吉里巴斯宣布終止與台灣建交,幾乎同一時間,中基雙方重新簽署外交協議,恢復外交關係。

會後,外聯部部長王毅表示:遇到過曲折,才更清楚正確的方向;經歷過風雨,才能迎來更燦爛的彩虹。

據悉,這已經不是台灣當局第一次對中基關係從中作梗,當初的建交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幸,當時有一個人及時洞察並化解了危機,他叫吳鍾華。

三十多年前,吳鍾華與台灣當局領導人搶占與吉里巴斯的建交機會。

為了守住祖國的利益,吳鍾華隻身來到吉里巴斯建立大使館,獨在異鄉,吳鍾華親自製作國旗杆與升旗台,整整3年時間,他堅持每天在世界上最早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在最早的時刻升起鮮紅的五星紅旗。

有人這樣評價他的外交經歷為「一人一館,三年魯濱遜」式的生活,看似瀟洒的漂流生涯,其實並不瀟洒。

個中的艱辛與滋味別人不可知,他也對此選擇了默默消化,支持他這樣做的信念只有一個,那就是祖國的利益。

相比於我們一般認為的外交發言人,他們兼濟剛柔自裕如,不卑不亢對群儒,兵來將擋未含糊。

吳鍾華,他的愛國方式,則盡顯沉穩與溫潤。

吳鍾華用他的一路風霜,為祖國一路寫詩,無怨也無悔,這位最孤獨的外交官,他的故事,寫滿了感動,寫盡了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

外交官吳鍾華

1939年,吳鍾華出生於河北,此時正值國內抗戰時期,小小年紀的吳鍾華被迫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孩子。

所幸,父母對他保護得很好,吳鍾華未曾受到戰爭迫害,只不過,從小到大他所見過的百姓疾苦,讓他的那顆愛國之心愈加強烈。

少年之際,吳鍾華已經知道有國才有家的道理,如果能為國家強大做出一點貢獻,那將會自己畢生的追求。

正如父母對他的寄望一樣,為他取名為「鍾華」,寓意著中華民族的日益強大。

新中國成立之際,全國百姓翹首期盼祖國的繁榮與崛起,卻不想,此時國際形勢出現轉機,美蘇兩個大國交惡,中國百廢待興之際,還必須面對著外界的壓力。

中國的外交形勢嚴峻,而這一切只能依靠當時以周恩來總理為核心的國家外交部。

吳鍾華也在此時意識到外交官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此時的他也才只是個青少年,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1958年,19歲的吳鍾華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學府南開大學,他選擇了最接近於外交官工作的外語專業。

但他清楚地知道,光是學好一門外語還遠遠不夠,為了離理想更進一步,吳鍾華研究外交官必備的技能與知識,他精心為自己安排了遠多於日常所學的其他內容,比如歷史,地理,政治,文化,還有多種外語。

整個大學期間,吳鍾華很少娛樂,除了學習的時間,最多的放鬆機會他也留給了看新聞,讀報紙。

毫無疑問,吳鍾華以異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並順利進入外交部。

吳鍾華終於夢想成真,成為外交部的一員,但他這麼多年來的所學所悟,在這裡壓根沒有施展的機會。

原來外交部這裡人才濟濟,比自己優秀的大有人在。

另外,經驗是王道,有大場合經驗的人也不在少數,除此之外,吳鍾華很快發現,自己不論是在專業輸出,言談舉止,氣場氣質,還是城府與情緒方面,都與別人有一定差距。

吳鍾華雖有前所未有的挫敗感,但很快收拾好心情,用心完成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其餘時間進行查漏補缺,刻苦學習。

他積極向前輩請教經驗,重點練習自己的氣場與氣質,研究話術與語氣,吳鍾華練這些的方式就是對著鏡子練。

外交官的首要品質就是不卑不亢,說到底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吳鍾華通過對鏡子練習,很快補上了這一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吳鍾華已經擁有強大的氣場,業務極盡熟練。

很快,吳鍾華先後被安排在禮賓司,國際司與對台辦任職,在此期間,吳鍾華還曾多次參與為毛主席,周恩來與劉少奇等領導人安排禮賓的工作。

幾年之後,吳鍾華的外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1975年,吳鍾華受命出國在巴基斯坦擔任駐外使節,1976年在斯里蘭卡擔任大使館任隨員兼處理馬爾地夫事務。

駐外外交官的工作職責與國內外交官最大的區別在於,關於國際形勢這一點,駐外的外交官似乎更容易敏銳地察覺到。

很快,吳鍾華便展示出積蓄已久的力挽狂瀾能力,為祖國的外交史冊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當機立斷設使館

1980年,中國先後與萬那杜,吉里巴斯建交,但迫於種種原因,中國一直沒有在當地建立大使館。

直到有一天,中國才意識到這其中極大的弊端。

吉里巴斯與中國建交之後,吳鍾華曾多次奉命去代表中國訪問,有一次,吳鍾華嗅到了危機。

那一次到訪吉里巴斯,吳鍾華發現台當局的李登輝也派人來到這裡,吳鍾華第一時間已經察覺到事情不對勁兒,吳鍾華謹慎打聽之後得知,台當局確實有陰謀。

原來李登輝打算以兩架波音737為條件,勸吉里巴斯與大陸絕交,進而與台灣建交,據悉,台灣當局試圖還以「金錢外交」與「彈性外交」政策勸誘吉里巴斯,雙方已就此達成基本共識,還相約本月三十號簽署外交書。

拉攏吉里巴斯只是台當局的第一步,緊接著,還有繼續拉攏萬那杜等國。

吳鍾華在此危機之際,趕忙向祖國報告情況,他隨即拜見吉里巴斯總統,說明其中的利害關係,忙著上下遊走說服官員,一來二去,吳鍾華頻繁到訪吉里巴斯9次之多。

最終,吳鍾華說服對方,維護了中國的外交利益。

1989年,吳鍾華受命外派駐斐濟大使館,任駐館大使,兼任吉里巴斯與萬那杜兩國大使,鑒於之前的這件事,吳鍾華還是經常會專門去吉里巴斯鞏固外交關係,但這畢竟不是個辦法。

外交就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稍不留神,就會被別人捷足先登。

沒過多久,吳鍾華向上級提議,儘快建立駐吉里巴斯大使館。

1990年2月,51歲的吳鍾華受命只身前往吉里巴斯,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路程,吳鍾華來到吉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他的任務是在此建立中國大使館,重點是一個人。

「拓荒者」的孤獨

吉里巴斯位於太平洋中部的熱帶水域,由33個島嶼組成,陸地總面積811平方公里,總人口不足十二萬,常住人口更加少,其中近一半人口都居住在首都塔拉瓦。

吉里巴斯位於赤道與日界線的交匯處,也就是說這裡是世界上最早開始一天的地方,這裡多沙且炎熱,非常不宜居,另外吉里巴斯的地形特別,是全球唯一一個同時跨南北緯與東西經的國家。

用一句話概括這裡的生活,那就是「原始人」般的生活,吉里巴斯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這裡四面環海,以漁業為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外地人來此捕魚所交的執照費用是最主要的財政收入。

吳鍾華此行,想必異常艱難。

剛一到達塔拉瓦,吳鍾華第一次有時間仔細觀察這裡,他發現這裡放眼望去只有一條公路,行駛的汽車很少,所見之處的房屋也很少,大多都是用棕櫚葉搭制的棚屋,這裡最多的就是椰子樹與白沙灘,還有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吳鍾華此時一心只有任務,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生活絲毫,他只知道現在已經24號,他必須在28號正常舉行開館招待會。

吳鍾華在接待官員的幫助下,住進了一處簡陋的草房當宿舍,他在門外掛了一個牌子,寫著「大使館」三個字,接下來,他開始緊鑼密鼓地操辦起了建館工作。

接下來的一切事宜,都出自於他一個人之手。

他買保險柜,安裝通信設備,選址大使館,設計使館大門與內景,買建築材料,找人施工,有時還自己上手工作,設計請柬,布置會場,通知邀請嘉賓。

其實這每一件事都不容易,更何況是在這個貧窮落後的島國。

這其中對吳鍾華來說,最艱難的事就是豎旗杆。

吳鍾華最初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旗杆,最後終於在一處破舊的教堂後面,找到一個廢棄的旗杆,所幸杆體沒有大的損傷,用油漆裝飾一下就可以重新使用,為了找到合適的油漆,吳鍾華專門去到斐濟買回油漆,在當地人的幫忙下,豎起了旗杆。

28號當天,吳鍾華一早整裝待發,穿戴好西裝在使館門口迎接賓客,當天吉里巴斯的總統夫婦,內閣成員與他國駐使,也都到場,吳鍾華準備了當地的特色事物,還有專門從斐濟帶來的幾個中國罐頭,結果很出人意料,中國罐頭竟然成為最受歡迎的食物。

整個招待會在吳鍾華的操持下,進行的井然有序,當大家得知這些事情,全是吳鍾華一人所為時,都被他讚不絕口。

整場招待會從六點開到十一點,吳鍾華連坐下休息片刻的時間都沒有,他聽到的最開心的讚美就是,大家對客廳牆上掛著的那個中國掛曆讚不絕口。

吳鍾華在送走最後一批客人之後,終於可以休息了。

但此時,他轉身整理好衣束,調整好身姿,對著通訊設備向全世界宣告,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館成立。

接下來的每一天,吳鍾華擔起館內所有事,他是館長也是館員,是會計也是司機,是旗手也是清潔工等等。

中基建交十周年之際,吳鍾華再一次安排了一次活動,他邀請周圍國家的其他中國駐外外交官到來。

那天,使館門口的兩顆椰子樹上,掛著吳鍾華親手在白布上一針一線縫出的慶祝條幅,內容為「慶祝中國與吉里巴斯建交10周年」的中英文字樣,當得知所有前後事宜都是吳鍾華一人所做時,駐斐濟大使徐明遠驚嘆不已。

1990年,為了改善吉里巴斯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為其提供了兩千萬人民幣的貸款,吉里巴斯對此感激不盡,這都是因為吳鍾華。

異國生活下的愛國心

有這樣一句話:出了中國,其實在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這主要說的,就是安全問題。

吳鍾華平日裡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工作,他的孤獨也只有那顆愛國之心可以慰藉。

但身處異國,自己要面對的,可不止是孤獨。

有一天,吳鍾華被警察通知在使館附近發現了一枚500磅的炸彈,必須全部撤離,吳鍾華無奈之下,只好匆匆帶著一袋乾糧離開使館,在流浪一天時間之後,才被告知解除危險,回到使館,這可把吳鍾華餓壞了。

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找東西吃,而是趕忙查看保險柜看有沒有丟東西。

還有一次,吳鍾華在海邊散步,無故被一個酒鬼騎摩托車撞倒,之後被警察告知,這件事在這段時間是常有的事,前段時間還有人被這樣撞死。

吳鍾華聽後立刻趕回大使館,他拿出紙與筆,用中文寫下保險柜的使用方法,這一切只是擔心自己萬一出事後,沒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保險柜里放著兩國外交最重要的文件與資料,為了祖國,他必須保護周全,儘管每天夜裡,都要在枕頭邊放一個手電筒與木棍,以應對這裡混亂依舊的民風治安。

用他的話來說,這些東西他會用生命去保護。

但他的生命,遭遇到的問題可不光是危險而已,想當初,他連吃什麼,怎麼活下去都是問題。

吉里巴斯氣候特殊,十個月以上都是乾旱,在這裡根本不能種任何菜,這裡雖四面環海,但可用的淡水資源很少。

至於吃的食物,就是魚和蝦,這可難倒了這個標準的中國胃,吃魚吃蝦偶爾幾次還可以,但是頓頓都如此,吳鍾華可真的受不了,有一段時間,他聞到魚的味道就想吐。

所幸,這裡每兩個月就會有一艘澳大利亞的商船來補給食物與物資,每到這個時候,吳鍾華都會儲備大量食物,比如蔬菜水果這些,但商船有時遇到大的海浪海潮就不得不取消,因此還是有挨餓的風險,並不能完全依賴於此。

在當地人的介紹下,吳鍾華得知有一種樹葉可以食用,他專門在使館門口栽種了兩顆,平時吃飯的時候配上點,還算好吃,除此之外,他還經常背起背簍,拿著小鏟子去采青苔吃。

愛國需要智慧,但也更需要生存的能力與力氣。

吳鍾華這個外交官的愛國之路,似乎總是比別的外交官要艱苦一些。

再赴崢嶸

1990年4月23日,距離大使館建立也只過了不到兩個月,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漂洋過海的家書,信中寫道父親在上個月30日已經去世了,一封信在路上用了24天時間才到了吳鍾華手上。

吳鍾華一下子愣住了,他整個人癱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許久,過了好一會兒,他站起來,走出門,原來當天下午他要出席吉里巴斯法院新辦公樓的揭幕儀式,他如平常一般代表中國參加,以過硬的心理素質強壓悲痛,面帶笑容完成使命,沒有一個人察覺出他的異樣。

晚上回到使館,他看著那封信痛哭流涕,他恨自己不孝,那天晚上,吳鍾華邊哭邊給妻子寫了回信,他叮囑每年清明的時候要替自己獻花,自己回國以後去叩拜。

所謂父母在,不遠行,當初吳鍾華為了祖國,遠離家鄉,如今他同樣為了祖國,堅守在崗。

1992年8月,吳鍾華被調令回國,到那時為止,吳鍾華已經在這座島上守了三年時間,如今這裡已經從當初的小草屋轉變為吉里巴斯最標準的宅院,門前的小路還是他親手鋪好的,這裡處處都是他的心血與付出,如今的椰樹林中還飄著最艷麗的那一抹紅。

那天,吳鍾華堅持最後一次升起國旗,他唱著國歌,熱淚盈眶,那天的歌聲,最為悲壯有力。

離開吉里巴斯之後,吳鍾華依然堅守在外交一線,他被派到美國洛杉磯總領事館工作,擔任副總領事,還被調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表中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大放光彩。

離開一線工作之後,吳鍾華擔任中國外交史學會會員,潛心鑽研外交歷史,繼續為祖國的外交事業散發餘熱。

有人這樣評價我國的外交天團為「兼濟剛柔自裕如,不卑不亢對群儒,兵來將擋未含糊」。

我們致敬每一位為國發聲的外交官,但我們更不能忘記的是,這一切光鮮的背後,是因為有堅固的民族底氣,這個民族底氣因無數像吳鍾華一樣默默奉獻的,可愛可敬的中國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