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們,是刺破黑暗的光明之刃

2024-06-26     金羊網

今天是第37個國際禁毒日,主題是「健康人生、綠色無毒」。

國際禁毒日全稱叫「禁止藥物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也叫「國際反毒品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維也納召開了由13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

毒品從何而來?我們應該如何拒絕毒品?今天,一起關注。

16世紀後毒品開始泛濫

毒品,很早就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之中。早在幾千年前,具有致幻性質的仙人掌、龍舌蘭、柳木這些植物汁液就被人類發現並提取出來,做成各種的制幻劑、迷幻藥。

進入新石器時代,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部山區生長的野生罌粟逐漸被當地人發現。隨後,罌粟傳入埃及,進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尤其在16世紀大航海時代以後,以罌粟果實為原料的「鴉片」,帶來了全球毒品泛濫的「鴉片時代」,這個階段被稱為「傳統毒品時代」,用以區別後來出現的化學合成毒品。

之所以把「傳統毒品時代」稱為「鴉片時代」,是因為那個時期的毒品大都脫胎於鴉片一類的植物原料,品種包括: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古柯、古柯鹼等。

鴉片最早在明朝傳入中國

《禁毒史鑑》一書中提到,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徐伯齡是記述鴉片輸入中國及其應用的最早學者,他是明天順、成化時期(1457—1487)人,著有《蟫精雋》一書。在第十卷《合甫融》中說:「海外諸國並西域產有一藥,名合甫融,中國又名鴉片。」

明代醫生中也有熟悉鴉片者,如王璽在《醫林集要》中,詳錄鴉片製法,可土產「千葉(瓣)者粟多空」。明代鴉片多製成丸散,如「一粒金丹」「鴉片散」「大金丹」等。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皇帝「嘗令中貴(即太監)出海南、閩浙、川陝、近西域諸處收買之(指罌粟),其價與黃金等」,因「其性酷烈,甚於硫黃、丹砂,熱燥猛於蘇合油、附子、自仙靈脾、瑣陽、陽起石、丁香、鹿茸、龍骨、兔絲,而下功皆不及也」。

據記錄,萬曆「隆慶開關」後,鴉片價格長期保持在每斤1至2兩銀上下。

雍正頒布首個禁毒法令

清朝初期,大量國人吸食鴉片,上至官員,下至平民,吸食成風。鴉片,侵蝕國人身體、國人精神、國人財產,一場與毒品的戰爭在中國拉開序幕。

1729年,雍正皇帝頒布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禁毒法令——《興販鴉片及開設煙館之條例》。該法令明確規定:「興販鴉片煙照收買違禁物例,枷號一個月,發邊衛充軍。若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監候,為從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戶,地保,鄰右人等俱一百,徒二年。如兵役人等端需索,計贓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訊口地方文武各官,及不行監察之海關監督,均交部嚴加議處。」

而嘉慶皇帝在1813年還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道懲辦吸毒者的法令——《吸食鴉片煙治罪條例》,開以刑法手段制裁吸毒者的先河。其中規定:「軍民人等買鴉片煙者杖一百,枷號一月;太監違禁故犯者,枷號兩月,發往黑龍江給該處官員為奴。」

道光皇帝即位後,繼續推行「禁煙(毒)政策」,幾乎年年頒髮禁煙諭令。道光三年(1823年),頒布了《失察鴉片條例》;道光十一年(1831年)頒布了禁種條例;道光十八年(1838年),再次頒布《欽定嚴禁鴉片煙條例》,將清廷歷次發布的有關禁販、禁吸、禁種的規定合編為39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性的「禁毒法典」。

虎門銷煙拉開近代中國禁毒帷幕

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之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段文字來自林則徐的禁煙奏摺,也拉開了近代中國禁煙的序幕。

1839年初,林則徐奉命到廣東辦理禁煙事宜。他頂住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拒絕煙商賄賂,巧妙調研當地鴉片的販賣情況,又以英國禁止國民吸食鴉片為據照會維多利亞女王,要求停止鴉片貿易。面對外國煙商的拖延手段,林則徐採取強硬手段限令其依時交出鴉片。通過艱難曲折的鬥爭,收繳英美等各國洋商販賣的鴉片共2376254斤。隨後下令於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鴉片全部銷毀殆盡。

然而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西方列強再次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向中國輸入毒品的大門,中華民族隨之陷入了毒品的深淵。中國曾作為世界上遭受毒品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失敗後,蒙受了百年的恥辱。鴉片煙毒在舊中國的肆虐,灼燒了國民的身體與靈魂,貪婪吞噬了巨額的社會財富,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新中國成立三年內禁絕鴉片毒品

「竹槍一枝,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這副對聯在新中國成立前廣為流傳,反映的是舊中國鴉片泛濫成災的場景。

儘管從清政府到民國政府也曾多次下決心開展禁毒運動,但雷聲大雨點小,一旦涉及權貴利益,就不了了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就下定決心以最快速度剷除為禍我國百餘年的鴉片毒品,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發動人民的力量。

根據《政務院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禁煙禁毒委員會,嚴厲禁種。在具體查辦毒品的時候,新中國廣泛動員群眾,全國禁毒鬥爭初見成效。

時至1952年8月10日,公安部一聲令下,全國1202個禁毒重點地方和重點部門同時大規模地搜查緝捕毒品案犯,毒犯們紛紛落入法網,全國查出毒販近37萬人,逮捕82056人。

短短的兩三年時間,新中國就基本禁絕了為患百餘年的鴉片,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蹟。

再次打響禁毒新戰役

然而,毒品問題作為一個跨越國界的世界性難題,並非某一個國家能夠獨自解決的。全世界的禁毒鬥爭長期且艱巨,人類社會禁絕毒品任重而道遠。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新一波「毒品潮」的侵襲下,中國邊境因毗鄰「金三角」「金新月」等毒源地的特定地理位置,中國開始由毒品過境國轉變為毒品過境與毒品消費並存的毒品受害國。

中國再次打響了禁毒新戰役。1982年,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公安局禁毒支隊的前身西雙版納州公安處緝毒偵查大隊正式成立,是新中國首批成立的禁毒警察隊伍。

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公安局偵查員陳建軍是新中國第一批緝毒警察。1982年,陳建軍瞞著家人,悄悄參加了中國首批緝毒警察的統考,被分配到硯山縣公安局緝毒隊長期從事臥底偵查任務。後來硯山縣公安局民警查找陳建軍有關檔案資料時,在《公安機關選招幹部登記表》上看到了陳建軍寫的一句話:「繼承爸爸干公安,是我唯一的志願。寧願在緝毒工作中粉身碎骨,也絕不回頭。」

1987年,陳建軍在執行臥底任務,與毒販接頭時身份暴露,因通信故障,民警無法收到他請求增援的信息,他孤身一人與毒販殊死搏鬥,開槍擊斃一名毒販,後被另外一名毒販使用火藥槍打中腹部,其他毒販一擁而上對他進行毆打,最終寡不敵眾,倒在了血泊之中,壯烈犧牲。他犧牲時,眼睛怒視前方,手還是緊緊地握住手槍扳機的形狀。

陳建軍犧牲時,年僅25歲,其後被追認為中共黨員,批准為革命烈士。公安部授予他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模榮譽稱號,並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陳建軍烈士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犧牲在禁毒戰線上的緝毒警察。

「在刀尖上行走的人」

2000年後,隨著國際禁毒形勢的變化,全世界最大的毒源地「金三角」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初步實現罌粟「禁種」,從而引發了新一輪世界毒品犯罪格局大調整。

中國國內也在禁毒部門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下,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發展蔓延的勢頭得到了初步控制,為禁毒工作的長遠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的是無數禁毒工作者的流血和犧牲。自1982年新中國第一支專業緝毒隊在雲南省誕生後,這支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0年已經有3000多人;其三十年間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25萬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1萬餘名,繳獲易制毒化學物品1000餘噸,毒品約200噸。當時雲南省禁毒警察所繳獲的鴉片、海洛因、冰毒分別占全國繳獲量的90%、70%、60%。

他們所面對的是毒販日漸精良的武器,以及在我們看來只有在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槍戰、臥底和死亡……在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禁毒事業的同時,這支禁毒隊伍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自組建以來至2010年前後,隊伍中共有40多名民警壯烈犧牲,300多名民警傷殘。他們甘於奉獻、無怨無悔,為千家萬戶免受毒品侵害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7年3月25日,雲南省盈江縣一個叫做月亮石的地方,發生了一起慘烈的毒販襲警事件。在原始森林裡,當呈品字形設伏的緝毒警察準備緝捕毒販時,槍聲從四面八方響起。在密集的子彈和不斷爆炸的手榴彈壓制下,手持64式手槍的緝毒警察被迫防守。而隊里唯一手持79式微沖的緝毒警察,在第一輪射擊就倒下了,缺乏火力的緝毒警察只能用手槍還擊……

這次襲擊共造成三名緝毒警察犧牲,三名負傷。由於山高路遠急救跟不上,一位因失血過多犧牲的警員的臨終遺言是:「這路怎麼這麼長......」

2010年後「金三角」地區新型毒品生產越發猖獗。根據聯合國當時的報告顯示,全球的冰毒有80%出自「金三角」地區,針對新型毒品的禁毒之戰再次打響!

面對著被視為和平年代犧牲最大、最慘烈的禁毒戰爭,緝毒警察被大家形容為「在刀尖上行走的人」。

國家禁毒辦和中國禁毒基金會2014年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0年至2012年,在禁毒工作中犧牲、負傷、意外和過勞死亡的公安執法人員有923人。其中,辦案抓捕過程中犧牲10人、受傷796人,日常工作中因公死亡50人、過勞死34人,另有33名緝毒警察病逝。2013年1月至11月,因公負傷和死亡的緝毒警察有225名。其中,犧牲、因公死亡和過勞死24人,因公受傷201人,死亡和受傷比例為歷年之最。

犧牲禁毒的平均年齡是41歲,年級最大的68歲,最小的只有18歲。

其中年齡最小的緝毒警察是雲南省德宏邊防支隊瑞麗市江橋警犬復訓基地戰士姚元軍。他在與毒販的搏鬥過程中不慎墜入了瑞麗江湍急的河流中,人們呼喊著英雄的名字,但是沒有得到英雄的回應。過去整整8天後,人們才在河流下游的河水中找到了他的遺體。

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8歲!

他們的信仰終將被傳承

中國為什麼要堅持打這場禁毒戰爭?是為了中華民族不再重蹈百年前覆轍,為了子孫後代不陷入毒品包圍!

犧牲的緝毒民警,用生命換來一個不會被毒品隨意侵害的社會,他們的信仰終將被傳承!

2020年12月15日,雲南省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張子權在外地出差辦案期間,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倒下,年僅36歲。而他的父親正是紀錄片《中華之劍》中那個為了保護戰友而犧牲的張從順烈士。

27年前的一個凌晨,那年他10歲,他的爸爸張從順和戰友王世洲倒在了毒販拉響的手雷下。

未曾想,27年後,張子權自己也犧牲在了公安工作一線,他像父親那樣,把滿腔熱血灑在禁毒戰場,一門兩烈士,忠勇盪乾坤。

今年6月25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以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基本情況。據介紹,毒品案件數量和被告人數自2015年達到歷史峰值後已出現「八連降」,毒情總體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2024年1—5月份,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毒品案件12996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18262人。

禁毒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具風險的警種之一。他們常隱瞞身份,在刀尖上摸爬滾打,在槍聲中一往直前,不是天生英勇,只是使命在肩,選擇無畏。一起堅決對毒品說不,願每位禁毒警察都能平安歸來!

(參考資料:《中國禁毒史資料》、《禁毒史鑑》、《中國煙禁問題》、《中國禁煙法令變遷史》、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新社、光明日報、共青團中央、中國禁毒微信公號、澎湃新聞、北京晚報、雲南日報、福安市人民檢察院等)

話題主持|記者 鄭宗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c4ac425c8a18646458b6b8d3bb6a1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