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收入4.7億,同比下滑20%!降速的大麥植髮著急上市

2023-01-04     閨蜜財經

原標題:7個月收入4.7億,同比下滑20%!降速的大麥植髮著急上市

摘要:「頭頂一輛車」(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編輯|凱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02篇原創

近年來,顏值經濟興起。被消費者調侃「頭頂一輛車,嘴含一套房」的植髮行業和口腔行業,因利潤空間大、前景較好頗受資本青睞。

擔心「頭禿」的打工人們,或將再撐起一家上市植髮公司。

此前招股書失效的大麥植髮,近期再度遞表赴港衝擊上市。

2022年前7個月,其收入4.69億元,人均花費2.3萬,毛利率達62.9%。看似「錢途」不錯的背後,植髮經濟卻在降溫,大麥植髮的收入同比下滑約20%,且毛利率、消費者的人均花費均呈下滑趨勢。

降速之下,大麥植髮的上市還值得期待嗎?

01

首先來看行業,對打工人而言,故事有點悲傷。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及《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誌》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約有2.67億人被脫髮問題困擾,約占總人口的18.9%。而這一數據預計還將繼續增長,到2026年底,預估脫髮人口將增至3.43億人。

壓力山大、熬夜成癮的打工人們的悲傷,卻成為了植髮行業的前景。

圖片來源|灼識諮詢報告

如上圖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16—2021年,我國的植髮服務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22.8%;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7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2.1%左右。市場滲透率方面,已由2016年的0.14%增至2021年的0.25%;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0.47%。

而毛髮診療的市場規模更大,增速更快。

其市場規模2016年為83億元,2021年增至2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5%;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7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進一步微增至24.5%。

02

再來看大麥植髮的「錢景」。

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髮的總收入分別為7.47億元、7.64億元、10.21億元和4.69億元。2020—2021年同比分別增長了2%、33.6%。

但2022年前7個月,相比2021年同期的5.83億元,減少了1億出頭,同比下滑19.6%。

大麥植髮收入來自4部分:手術植髮、非手術養固、商品及服務,其中手術植髮占比最高,在八成左右。

2019年—2021年,其手術植髮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7%、93.1%、79.0%,呈逐年下降趨勢,截至2022年7月底止的7個月收入占比進一步降至76.6%。

不過,手術植髮花費不菲。灼識諮詢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植髮服務患者的人均消費達2萬元。

大麥植髮的植髮患者人均支出比行業平均水平更高一些,但也在逐年降低。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髮的植髮患者人均支出分別為3萬、2.58萬、2.47萬和2.31萬。

這或與行業競爭加劇有關。近幾年植髮經濟漸熱,資本加速進場,同樣是今年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藥明系」的科笛集團,從成立到IPO,僅用了3年時間。

大麥植髮也在增加其他業務的收入占比,比如養固服務的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4.3%逐年提升至2022年7月底的23.4%。但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

03

美麗前景下的「泡沫」:毛利率持續下滑,銷售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近5成,研發開支占比不足1%。

大麥植髮的收入板塊中,植髮業務毛利率最高,尤其是2019年高達81.5%。

而非手術養固業務中的商品毛利率在31.4%—42.8%;服務毛利率在34.3%—62.7%,雖近一年多增長較快,但占比太低 。

值得注意的是,其手術植髮業務的毛利率在持續降低,截至2022年前七個月,已由2020年的79.1%降至64.9%。加之其收入占比持續下滑,大麥植髮的總毛利率也由2019年的79.8%降至報告期末的62.9%。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大麥植髮的總銷售及分銷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在45.1%—67%之間,儘管在逐年下降,但也是高達數億元。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占比也高達28.9%—49.8%。

2019年,其銷售開支高達5億元,占總收入的67%,導致凈虧損1500萬。

而2020—2021年及2022年前7個月的凈利潤分別為6960萬元、6610萬元和1170萬元。相比同期約62%—76%的毛利率,其凈利率不足10%。

另外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其研發開支和研發開支的占比對比太強烈。

大麥植髮自稱是國內首家通過使用種植筆提供微針植髮的醫療集團,但其研發開支占比卻不足1%。

2019年,其研發開支最多達650萬,占總收入的0.8%。到2020年,降至460萬元;2021年有所提升為480萬,但報告期內其占比主要徘徊在0.4%—0.6%之間。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總的來說,植髮行業前景不錯,但相關企業的發展道路依然曲折。

一方面,最近三年受疫情反覆影響等因素影響,打工人消費降級,對於顏值的追求似乎也在降低,人均消費額的下滑側面反映了這一趨勢。

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理性了。植髮目前主要是將患者自身頭皮上濃密的毛囊群移植到禿頂或頭髮稀疏的位置,屬於「拆東牆補西牆」,並非移植後就高枕無憂。而成本更低的假髮也越來越流行。

2021年末上市的植髮企業雍禾醫療,發行價為每股15.80港元,市值最高超超90億港元,但截至1月4日收盤,其股價不及發行價,為11.44港元/股,市值跌至60.30億元。

如今,更晚一步IPO的大麥植髮,即便成功上市,也依然壓力山大。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5d2a3e52a627a2de1b90b90499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