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寫作文前是否該給學生提供例文?這是一直以來都有爭議的一個問題。
舊人教版教材中有過「習作例文」的形式。新課程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教材取消了「習作例文」。所以其習作內容主要圍繞單元主題,所以單元中精選出來的主體課 文多數也充當了例文,希望學生能從這些經典的成人或名家作品中學習、借鑑習作知識。
北師大版教科書中的習作教材放在「語文天地」中,「語文天地」面向低、中年段的學生,其中設有「開卷有益」欄目,實際是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範例。而在高年段, 教材設有「拓展閱讀」欄目,其中一般有兩篇文章,雖不是習作例文,卻有別於單元的主體課文,在一定程度上起的是例文的作用。
蘇教版習作教材在各單元中均為學生配備了學生手寫體的習作例文。隨著年級的升高,部分單元的習作例文逐漸取消。
教材中是否應該出現習作例文或類似例文作用的文章?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有習作例文便於教師指導和學生模仿。雖然課程標準中對各年段學生的習作有明確的要求,但老師們還是認為如果教材提供一篇學生的習作範文,則對各年段學生習作應達到的字數、程度都能一目了然,學生也能更好地參照。同時,學生初學寫作,需要模仿,習作例文無疑是一根很好的拐杖。
但也有人認為,習作例文容易束縛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影響教學創造性的發揮。特別是寫作這一領域,是更應該具有個性化特徵的,例文的出現必然會帶來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如果教科書中例文提供的不太適當,那麼對全國習作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 另外,如果把單元中的課文充當例文,成人或名家的文章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借鑑與模仿,更是需要再探討的一件事。實際上,在舊人教版教材常年的實踐中,基層學校的確出現過一些問題。如學生習作的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徵,缺少創新思維和意識, 模仿痕跡過重;模仿成人文章,學生習作成人化或人為拔高習作要求等。雖然造成這 種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材引導責任不容忽視。或許也正因如此,人教版新 教材取消了習作例文。
因此,筆者認為,教材中是否提供習作例文或提供什麼樣的習作例文是教編者要高度重視並慎重研究的。
如果沒有例文,教師往往單憑經驗判斷,隨意性大,最容易造成的就是總是唯恐 學生習作水平低,於是任意拔高。或者把報刊中發表的學生習作作為例文來參照,這是很危險的。發表在報刊上的學生習作,往往經過家長、老師和編輯的加工,也有一些是在習作上極有天分的學生的作品,與日常的習作要求基本沒有直接可比性和參照性。所以教科書中的習作例文能有效地避免教師操作的盲目性,對習作教學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有例文的教材對學生習作技能的更快提高也更有效。當然,這裡很關鍵的是對例子的質量和程度的把握。作為在全國範圍內使用的教材,在各地差異很大的情況下,選取合適的例文對教材編者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此知識點由師出教育整理)
(編輯:manager) 註:轉載請保留師出教育源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