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之間也有壁壘?《演員請就位》李少紅對郭敬明多次嗤鼻嗆腔

2019-10-27     冷眼文娛

最近最火的綜藝之一,要數群星聚集的《演員請就位》了,不再是純素人參與節目被評委老師指手劃腳的選秀綜藝,而是新老演員們做選手在舞台上表現自己,由導演來做評委。其實這樣的綜藝節目也算是給了導演和演員一個平等交流的舞台。


導演有分很多種,有的是學院派如李少紅,正統學校里學習導演專業,畢業工作以來乾的都是導演的活,拍的劇更是獲得好評如潮,獲獎無數,外界風評極好。也有的導演,是半路出家如郭敬明,早先以寫小說出名,後來自己開公司,成了一位商人,做導演,把自己的小說拍成電影,拍出來的電影惡評如潮,評分極低,爭議極大。當然還有一些處於中間地帶,半路出家如趙薇,拍的作品也還過得去,不至於一片罵聲。貼近商業化同時也兼顧內容的導演陳凱歌更是導演中的個中翹楚。所有,其實可以說,這部綜藝里請來的評委導演還挺有代表性的。

要說到其中位於最兩極的,就是李少紅導演和郭敬明了,這二人之間的壁壘,其實不必少見多怪。大可以說是學院派與野路子的相遇,專業和業餘的較量,學術和民科的碰撞。當然我沒有任何瞧不上郭敬明導演的意思,三百六十行,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是其實不難發現,在這種較量里往往是如李少紅為代表的正規軍對郭敬明之輩嗤鼻嗆腔而非倒過來,這其實還是能夠體現出當下時代的一些問題。就像古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農抑商」觀念大肆橫行的時候,人們其實壓根不覺得金錢,商人是什麼值得稱頌的事,正經人都會去讀書為官走仕途或者乾脆在家裡種上幾畝地,歲月靜好。所以說,中國人其實是有清高的血脈的。就算到了現在,在老一輩人的眼裡還是希望子女未來的職業最好是教師、醫生、公務員此類鐵飯碗,安穩度日。這也奠定了中國人是十分注重血統正道的。

你想當一位導演,那你就應該從立志做導演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了積累做導演的專業知識你可以去修讀一個導演學位,了解導演是做什麼的,之後開始慢慢嘗試去拍一些作品,從小成本到大成本,從小製作到大製作。如此一步步成長為大導演,這就是李少紅導演走過的道路,她今天獲得的所有成就,都是這樣一步步地成長所得,所以她很有底氣,這些經歷,所學還有她得到的榮譽都是她底氣的來源,所以她敢對郭敬明嗤鼻嗆聲。

而反觀郭敬明,寫而優則導。有關這個話題,其實還可以聊到斜槓青年和跨界的問題。在科研學術領域,你做到何種程度可以跨界了呢?一般來說,到了博士領域也許會發現很多交叉學科,並且往往是很有新意鮮為人知的交叉前沿領域正需要人才研究,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物理學家,他同時也是數學家,生物學家。也就是說,做到了博士的程度,你才能說跨界。如果你尚未打好基礎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跨界,就會落到如郭敬明般如此尷尬的境地。你說他拍的電影很爛嗎?我不多做評論,只是他本人就給我一種在做導演這方面底氣不足的模樣。很多信誓旦旦義正言辭的專業話語反倒證明了他在導演這個角色上的不足,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我堅持讓人覺得有點遺憾。捫心自問電影拍得爛的人少嗎?可有哪個能比郭敬明承受了更多的罵名。拍出《逐夢演藝圈》的畢志飛雖然也是別人口中的笑柄,但人家至少理論知識儲備豐富,面對差評回敬別人都有理有據顯得不那麼底氣不足,雖說這種光說不練的路子也不是我們提倡的,但我還是覺得郭敬明自己本人在做導演這件事上就顯得心虛。過度驕傲和堅持也是心虛的一種體現。面對這些差評,他從未針對此做出過任何強有力的回擊,作為一名導演,最好的證明方式就是他的電影,但是小時代已經拍過好幾部了,我只能說,一如既往地爛。沒有進步,同樣地風格,就如同他每次驕傲地憋著一股氣發表評論一樣,他活得很用力,很鋒利。

話說兩頭,像畢導演這樣理論知識已經如此豐富了卻還是拍出如此差評的電影,足以可見導演這個職業並非只需理論那般簡易入門,何以是一位門外漢憑藉自學就可一蹴而就的呢?不過,當真你就輸了,真人秀的綜藝節目,大多考驗的都是情商。所以,我在思考,不知不覺落到如此境地的郭敬明究竟是因為他的能力問題,還是——情商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Qc3Dm4BMH2_cNUgbC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