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自網際網路
有一位重症監護室的年輕醫生,搶救過很多條生命,但她自己的手腕上,卻有好幾道割痕。
五年來,她兩度自殺,幸好搶救及時。她的遺書早就寫好了。
她說:「每次送來新的重病患者,我都很緊張、很焦慮,生怕搶救無效,更怕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家屬……幾年來,我一直承受著這樣的壓力,欲哭無淚。」
和這位女醫生經歷類似的,在國外也有很多。
國際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心理學家凱薩琳·皮特里(Katherine Petrie)的一項研究:在美國,很多醫生都長期處於壓抑、消沉的精神狀態,平均每天都有一名醫生死於自殺。
——圖自網際網路
醫生的心理健康,無疑值得關注。但除了醫生,還有更多職業人群,從上班族、創業者到學生,長期存在難以排解的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這是一個嚴重而又普遍的問題。
鬱悶、壓抑、苦逼、煩,這些「經久不衰」的網絡流行語,是當今很多人心理狀況的寫照。
很多年輕人稱這種現象為「草莓族」、「公主病」,長期以來,人們心理上背負了重擔,以至於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就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情緒失控。
顯然,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然而,不一樣的生活,究竟路在何方?
有這樣一本書,書名叫《你總說沒事,但我知道你偷偷哭過很多次》,署名「一禪小和尚」。談的就是如何正視苦悶、化解苦悶。
——圖自網際網路
一禪小和尚,是一家中國公司原創的網紅動畫人物,集童趣和禪機於一身,有著「暖到骨子裡的治癒力」。
一禪對你說:雖然我沒見過你,但我懂你,能夠為你化解內心的辛酸苦辣……
最近有這樣一條熱點新聞:三十歲出頭的小萬(化名),11月15日一審被判處死刑。
今年5月24日,小萬在南昌紅谷灘地區,突然對著一個素不相識的24歲女孩,從背後連續捅了十幾刀,導致那個女孩搶救無效死亡。
小萬過去沒有任何違法前科,他為何突然「狂性大發」,做出這種事?
網上披露了小萬之前的一些經歷。
——圖自網際網路
小萬沒有什麼技能,長期從事保安等工作,未婚。這些年來,他精神狀態很差,需要服用精神類藥物。
在案發之前,沒有人把個子矮小、性格老實的小萬,和「殺人犯」聯繫在一起。
案發當日,小萬去應聘保安,遭到當場拒絕。他突然暴怒,踢了一腳辦公室的桌子,似乎還要動手打人,但被很旁邊的人攔住了。
小萬對在場的人甩了句:你們下班後小心點,反正我單身,有的是時間。然後就離開了。
大家誰也沒把這句話當回事。動不動甩句「狠話」之類的人,平時很常見。
沒有人能想到,小萬隨後便賣掉了手機和電動車,用這些錢全部用來買彩票。他沒有中獎發財,所有的錢都打了水漂。
他灰溜溜地走出彩票店,花三塊錢買了把尖刀,再用廉價的毛巾把刀子裹住,然後來到附近的紅谷灘街頭,揮刀刺向一個素昧平生的年輕女子……
——圖自網際網路
作案之後,他逃到地下車庫,一個勁地抽煙,直到被警方抓獲。
小萬的作案動機,被普遍認為是:自己的日子過得不好,長期壓抑,於是遷怒他人,報復社會。總之,行為極其惡劣。
我們無意為其開脫罪責,但是,也不妨設想一下:
這個長期艱辛度日的小伙子,多年來,內心積壓了多少辛酸和委屈,多少次偷偷流淚或者抽悶煙喝悶酒,卻又在其他人面前若無其事,強作笑顏……
這樣的人,似乎誰身邊都有。這樣的境遇,似乎誰都經歷過。
反過來講,如果小萬找些熟人訴訴苦,或者能得到親朋好友的及時關心,都很可能適當緩減內心那些高強度的壓力。「一刀兩命」的慘劇,有可能可以避免。
——圖自網際網路
針對於此,一禪小和尚在這本書中說:請隨時切記,你從來都不是孤單一人。
再苦再難,對其他人說出來,往往就會得到一些理解和幫助,哪怕朋友們幾句暖心的話,或者親友們一些救急的資助,往往也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幫你度過難關。
反過來講,把苦水憋在心裡,在人前偽裝堅強,無異於拒絕了整個世界,別人不知道你的辛酸苦辣,自然也就無法幫你什麼。
不僅僅是因為世道不公,而是你關閉了從外界接收陽光和溫暖的門窗。
一禪小和尚是高僧慧遠的養子,從小就和慧遠大師學到了很多充滿禪機的金句,以及樂觀通達的生活方式。周圍的小夥伴都喜歡和他玩。
人見人愛、好脾氣,甚至有求必應,成了一禪小和尚的「口碑」。
——圖自網際網路
在很長時間裡,一禪小和尚也很樂於接受這樣的「人設」。
很多次,同齡的小夥伴在哭鬧,或者爭吵得面紅耳赤,稚氣未脫的一禪小和尚拈花大笑,巧妙勸解。
然而,在小夥伴中威信最高的一禪,有一段時間,也陷入了煩惱。
有一位大施主,他們家的孩子,很多次非要一禪陪自己玩,或者陪自己一起去看戲。一禪也有自己的事情,但總是抹不開面子來拒絕。
一禪有個晶瑩剔透的藍色彈珠,雖然不貴,但很漂亮。一禪特別喜歡它。
有個小夥伴知道了,非要借一禪的彈珠看一看。一禪不情願地把彈珠遞給他。
接下來,那個小夥伴和其他幾個孩子一起,興高采烈地玩弄一禪的彈珠。
一禪擔心他們會把彈珠弄壞,卻又不好意思直說。
一禪在心裡試圖說服自己:「彈珠是身外之物,我身為禪僧,不該對身外之物有所執著。」但他的內心,總覺得不是滋味。
——圖自網際網路
到最後,有個小孩想要一禪的彈珠,反覆央求一禪。一禪不想讓自己顯得很小氣,不情願地假裝笑臉,「大大方方」地把彈珠送給了那個小夥伴。
但其實,一禪非常傷心。他忍不住放聲大哭,那一刻,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從此以後,一禪成了小夥伴中的普通一員,不再被視為「得道高僧」,但同時,別人也不再對他過分要求什麼,那個彈珠,也還給了他。
老和尚慧遠知道了這一切,對一禪說:
身為禪僧,公開發脾氣,意味著自身修行不夠,但是,這種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你。當你公開哭出來,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告訴大家時,你反而變得更加強大。
很多人之所以心累,是一直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下,生活在各種虛偽的人設中。比如,要堅強,要承擔一切責任,要拿得起放得下,要任勞任怨,要克服各種困難……
——圖自網際網路
然而,人人都有各種情緒,都有不願被觸碰的脆弱之處。
拒絕對方,直說「我不行」、「我不願意」,甚至哭出來、罵出來,雖然難免顯得「有失體面」。但是,在很多時候,這也是最坦誠、最有效的溝通——告訴對方你的不完美之處,讓對方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
有人經常自怨自艾。
「我現在已經這樣了,一切都晚了!」
或者,「就憑我,有資格嗎?」
這種自我設限的心態,會讓人內心很憋屈,卻又沒有勇氣通過行動來改變現狀。於是,自怨自艾不斷持續,內心越來越苦悶。
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的心態,那麼,一禪小和尚在這本書中的一句話,正好可以送給你:「你值得這世間最好的一切,你配得上一切美好。」
——圖自網際網路
生於1936年的王德順,年輕時在公交車上當售票員。他熱愛藝術,業餘時間報名參加戲劇班、朗誦班、形體藝術班,嘗試去做話劇演員。但「文革」突然到來,他的藝術生涯被迫中斷。
改革開放後,老王已經四十多了。他決定來北京闖蕩。在演出一些小角色的同時,他發現自己最想要的,是擁有健美的身材,做個人體藝術家。
年近半百的他,從零起步,開始健身。
有些人嘲笑他:都這歲數了,別想入非非了,踏踏實實認命吧。
但老王堅持鍛鍊,他堅信:我配得上自己的夢想。
57歲那年,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人體藝術品類,「活雕塑」。一身肌肉的他,擺出各種類似雕塑的姿勢,這在當時(1993年)是一項驚世駭俗的創新。
——圖自網際網路
此後,他繼續堅持鍛鍊。如今,王老爺子已經年過八旬,照樣上T台,做人體模特兒,平時精神抖擻,體力不輸給年輕人。
無論你過去什麼樣,現在的處境如何,你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只要你滿懷信心,為了夢想堅持努力。
面對各種挫折,大哭一場也無妨。
哭泣,往往也意味著為之前的創傷,舉行一個「告別儀式」,然後繼續前行。
好了,以上就是《你總說沒事,但我知道你偷偷哭過很多次》這本書的一部分內容。書中還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和才華橫豎都溢的貼心金句。
打開這本書,你將擁有更多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