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美文:「柿」間美味知多少

2020-02-13     談文化論教育


家鄉有句老話,「吃柿子撿軟的捏。」意思是說,不要欺負弱者。作為回味悠長的美味,家鄉的軟柿子確實難忘。進入初冬時節,如果有柿子樹上「保留」著果實,紅艷艷的垂掛在枝頭,看著就讓人眼饞。況且,柿子此時變得甜軟了。摘些回來,在暖屋裡化化霜凍,便可一品美味了。輕輕從柿皮咬破一個小口,「吸溜」一下,蜜汁一樣的橘紅色果漿,滑過舌尖,順著食道,潤澤到胃裡,整個清甜爽滑的過程中,甜蜜的滋味會遍布全身,而那稍微有點韌感的柿皮,就癱軟手中了。當地人把這種柿子叫做「昏柿」,也只有這種「吸食」法,才不會遺漏點滴的「瓊漿玉露」吧?

冬季賦閒在家的老人,常把發軟的柿子提前冷藏起來,想換口味了,就製作一種「昏柿油蛤蟆」的食品。每年臨近春節,母親都要「展示」拿手的「絕活」,算是對家人的犒勞吧。將解凍後的「昏柿」去蒂去皮,像從蛋殼傾出蛋液一樣,只剩下鮮美的果漿;將果漿與少許白麵粉和在一起,不摻生水,揉勻揉軟。等到油鍋一開,母親把果漿麵糰順手扯成片狀,放入油中開炸。麵糰隨著熱油翻滾,像游魚戲浪,糯甜的氣息頓時彌散在室內,繚繞在鼻翼,口裡的酸水不自覺淌在嘴邊。

香氣熱氣還在「蒸騰」的「昏柿油蛤蟆」,控油後放置在盤子裡。看著金黃油亮美食,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了,顧不上燙手,直接用指頭夾來就吃,香酥甜潤的味道盡在其間,小嘴周圍瞬間浸滿油汁,嘖嘖讚美聲不絕於耳。小時候吃多少都不生厭,母親告訴我:那時候沒有多少白麵粉,用玉米面、高粱面來做類似的食品,也有另一番味道呢。聽著她的話,那來年的美味可以稍稍改善一下,另一種美味值得期待哦。

軟柿子除了可以自然熟透變軟,還可以在它們半熟時期「嗆」軟。母親說,把採摘回來的剛紅了皮的柿子放進備好的缸里,只需要在它們之間放幾顆蘋果,密封上蓋子就好。約莫十天左右,甜潤的軟柿子就「開缸」啦。如此的果品上市,能滿足多少「嘗鮮」的「胃口」啊?只消「吸溜」一聲,甜到心底的味道再次「復活」。

家鄉原始柿子樹上半熟的柿子不能生吃,那種澀巴巴的果汁會滲透到舌頭與嘴唇,多少天都會感到味蕾「麻木」。要想吃到脆生生,甜津津的果子,那還要費一點功夫,需要將它們「泡一泡」。半生的柿子放進盆罐等器皿,加入溫水,煨在火爐或灶台邊即可,最多三天功夫,這些果子就會脫去澀味,還原甜脆可口的模樣。這樣可人的果實原來是有小脾氣的,不「軟磨硬泡」,它也不會輕易顯露「甜言蜜語」……

半熟的柿子最易加工為「柿餅」,母親說,「你姥姥做得柿餅最好,霜白結得濃,味道甜蜜而純正,好多商販都到家裡來收購……」沒有親眼見過姥姥怎樣做柿餅,但從母親的講述中,深感「曬」柿餅的「工藝」頗為講究。只知道橘紅色的柿子果肉被陽光曬成醬紅,果肉彈性而柔軟,蜜甜分布均勻,只要舌尖觸過分布在柿餅上面的霜粉,整個身心就會被幸福的甜美包裹起來……

做柿餅被削下來的柿子皮被「曬」和「捂」後,滋味也分泌了出來。舅舅們小時候上學,路途遠,口袋裡裝滿這些食物,邊走邊吃,一路上「風味」無限。

紅了的柿子釀成醋,想必過程也不簡單。唯獨那芬芳而酸甜的味道,想起來就有些許的醉意……

看似普通的粗糙的柿子樹,漫山遍野生長在家鄉的溝坎上,它豐潤而鮮紅的果實,不僅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時刻暖心的美味……那果實內的苦澀,以及深藏的甜潤,無不是一次次生活內涵的啟迪,是生命里一本深刻而值得回味的「食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HcKHEBnkjnB-0zKX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