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同比下滑41.27%(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46篇原創
赴港上市,順豐的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地。
2023年8月21日,港交所披露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順豐控股)的招股說明書,一代物流巨頭終於正式開始征戰港股。
與此同時蜜妹注意到,8月22日,順豐控股A股的價格還是延續走跌的趨勢,儘管今日大A還是非常難得地紅了一回。
截至今日收盤,順豐控股A股微跌0.78%,每股價格報收44.3元。
01
關於順豐的歷史及那些光環,大家應該都了解一些。比如全球領先的物流企業;亞洲最大,也是全球第四大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財富》500強上榜企業等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3年1季末,順豐控股的配送網絡覆蓋全球208個國家和地區,運營95家飛機和超過17.6萬車輛。而截至2022年12月底,該司有約180萬活躍月結客戶及約5.85億散單客戶。
順豐說自己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截至2023年1季末,有超過3800項專利及專利申請。不過從其成本結構來看,順豐仍然是非常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至少短期如此。
關於這次赴港IPO,順豐此前也已經做了預熱。此前的7月,順豐就曾發公告稱「公司正在對香港資本市場股權融資進行研究諮詢、探討論證等前期工作」。
接著8月初,順豐控股發布了《關於籌劃發行H股股票並上市相關事項的提示性公告》,官宣計劃在18個月之內選擇適當的時機上市。
沒想到的是,18個月內原來就是8月內。若此次順豐控股香港上市成功,則順風系在香港已有四家上市公司,另外三家分別是:順豐同城、順豐房托、嘉里物流。
02
招股書里披露了順豐控股2020-2022年,以及2023年1季度的業績。在蜜妹看來,這3年多對於順豐來說,也是起伏頗多。
如上圖,2020年,順豐控股營收、利潤增長還算穩定,其中營收約1540億元,同比增37.5%,歸屬凈利潤73.26億元,同比增26.39%;2020年大家封閉的時間比較多,可以理解為利好快遞業?
2021年,順豐的情況有點不太妙。營收約2072億元,同比增長34.55%,看上去還可以。但另一邊,作為順豐最核心的速運部分,營收增速跌至7%,上年同期是增長36%。
還有歸屬凈利潤,2021年的順豐大降41.73%,為42.69億元。在蜜妹印象里,這是順豐控股近9年來歸屬凈利潤下滑的最大幅度,最近的一次下滑還要追溯到2018年,同比下滑4.57%。
2022年,順豐的利潤增速在前一年的低基數基礎上漲了: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44.62%,為61.74億元(但還是沒有超過2020年),但營收增速似乎又慢了下來:同比增長29.11%為2675億元。
再看其他利潤指標,毛利率,順豐控股從以往的16%-20%,下滑到2022年的12.49%;凈利率則從往年的4%-7%下跌至2022年的2.62%,2021年更低為1.89%。
2023上半年,順豐控股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放棄「低端」市場。2023年5月12日,豐網控股與深圳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豐網控股擬以人民幣11.83億元轉讓標的公司100%的股權。
此次交易完成後,豐網控股不再持有豐網速運股權,該司不再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豐網速運主攻電商市場——通俗一點「低端」市場。
有人就說,順豐控股是在「棄車保帥」。
在下沉市場,豐網確實幫助順豐拿下了一些性價比客戶。但如上文所述,虧錢是個問題。賣掉豐網後,順豐控股會輕鬆一些,回歸中高端的故事,或許對於其港股上市更有利?
03
順豐控股的另一個故事在「海外」。此次IPO上市,順豐控股已經明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升國際品牌形象」的目標。
順豐控股表示,赴港上市募資的用途是將用於加強順豐控股的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優化境內的物流網絡與服務、研發先進技術及數字化解決方案,升級供應鏈和物流服務及實施ESG相關舉措、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等。
如上圖招股書數據顯示,順豐控股的營收大頭:速運及大件業務分部,這兩年增速似乎有放緩趨勢,2021年該分部營收同比增速約17.55%,到2022年降至5.7%。2023年1季度該增速為15.7%。
根據前兩天順豐控股披露的2023年7月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簡報,該司7月速運物流業務營收147.7億元,同比增長0.07%;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48.11億元,同比下滑41.27%。
順豐表示,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國際空海運需求及價格均同比下行的影響。
總而言之,順豐作為行業大佬,速運業務增長逐年見頂是趨勢,此前順豐也搞了很多其他增長曲線,但效果似乎不太明顯。
此次,以及此前諸多動作,都表明了順豐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的決心。但順豐自己也說了,國際業務風險頗多,比如:市場的經濟及政治狀況發生變化;與遵守有關外商投資的國際法律法規、限制或規定相關的成本及工作增加;與關稅、貿易限制、貿易協議及稅項有關的開支增加;難以管理或監督;
還有與遵守適用的反賄賂法律法規以及某些國家或自律組織針對與其他國家、個人或實體進行的交易施加的出口管制和制裁(經濟制裁或其他制裁)相關的複雜情況,而有關管制和制裁可能會限制我們與這些國家、個人或實體開展業務或為部分海外業務獲取資金的能力。
另外國際業務亦容易受國際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因匯率波動和外匯管制變化而增加的外匯風險所影響,反正國際形勢比國內要更複雜……不過順豐控股已經做到這個程度,更加走出去是必然,也是背水一戰。
這一次,順豐有戲嗎?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