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寧海農村放映員37年放映了上萬場電影

2024-06-11     甬派

吳小錢在放露天電影。

夏日的一天,夕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寧海縣長街鎮大湖村一如既往的安靜。裊裊炊煙中,早早吃完晚飯的村民,搖著蒲扇,坐在家門口聊天,閒話家常。

「吳師傅來了,村口今天要放電影!」一聲吆喝響起,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靜謐的鄉村迎來了喧囂。

他見證了露天電影的輝煌

農家空地,人頭攢動。「這裡還有位置,大家往這裡坐。」放映員吳小錢拿著話筒,招呼著姍姍來遲的村民尋找座位。熟悉的村民打著招呼,問著當天放映的電影名,再笑罵幾句家裡的孩子看到熱鬧就撒歡。現場200把座椅很快被坐滿,小板凳也很快派上了用處。待到夕陽西下,隨著放映機里打出的一束亮光,現場瞬間鴉雀無聲,眾人的目光全被白色大幕上的光影所吸引。

一張白色幕布,一台放映機,幾排小板凳……這是屬於幾代人共有的露天電影記憶,也是農村電影放映員吳小錢再熟悉不過的場景。

吳小錢是寧海縣長街人,今年57歲。20歲那年,懷著對電影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他成為一名農村電影放映員。「我10歲第一次看電影,印象特別深刻,是大人帶著去看的一部南斯拉夫電影《橋》,我當時就覺得電影怎麼那麼好看,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後來兼職放電影,再到專門在村裡給大家放電影,就這麼一年年過來了。」

帶著放映設備到處跑,拿著喇叭去廣播,爬上爬下搭銀幕……這是吳小錢37年來工作的日常。為了放映電影,他往往下午2點多就出門做準備——運設備、放廣播、搭銀幕,忙忙碌碌到電影開始放映才能坐下來。

幾十年里,他見證了從8.75毫米、16毫米到35毫米的膠片放映機,再到數字電影放映機的時代變遷;也見證了從泥濘村路變康莊大道、從簡陋土瓦房到高樓新房的家鄉變化,累積放映電影上萬場。

「現在的設備是2020年寧波在全國同行中第一家更換的雷射數字設備,全市配備了108套,實現農村全覆蓋,亮度由3000流明(描述光通量的物理單位)提升到了6000流明,聲光質量、視聽效果更加完美。」吳小錢驕傲地說。

吳小錢說,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當時村民普遍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露天電影非常受大眾歡迎。「當時去村裡放電影,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會跑過來,自己帶著板凳,幕布下面擠滿人。」吳小錢回憶起那些年的放映經歷,非常激動。

「平時村裡晚上都很安靜,等到放電影的時候,台下人山人海。一束光打在幕布上,鄉村的夜空頓時亮堂起來,村民們的目光就緊盯在幕布上。等到放映結束,收拾東西的時候,還有村民跟著問,明天去哪個村?什麼時候再來放?」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VCD、DVD的普及,家家戶戶有了電視機,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露天電影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吳小錢還是默默堅持著。他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既然是有意義的事,就必須有人去做。

「差不多從1992年開始,看電影的人慢慢少了,我就在村裡想辦法搞宣傳,敲鑼、貼海報,哪個村子有需要,我就往那個村裡跑。」

近年來,隨著惠民公益電影走進千家萬戶,露天電影又開始火了起來。「我和電影是有緣分的,這個緣分是一輩子的緣分。你們想像不到現在村民看電影的熱情有多高!我前兩年去大佳何鎮放映,原計劃是3天,結果老百姓太熱情,一直留我,連續放映了7天才結束。」吳小錢說。

正在看露天電影的孩子們。

妻子成為他的忠實助手

吳小錢幾十年如一日對電影放映充滿熱情,他總想為看電影的村民多做些什麼。露天電影的椅子是他自己掏錢準備的,一共400把。因為家裡條件不好,這些椅子是他分了4次貸款買的,為這事,夫妻倆還鬧過矛盾。

「做電影放映員一年沒多少補貼,家裡本身就不富裕,他還貼錢貼時間,所以開始挺不理解的!」妻子阮興芬說。

「鄉村越來越發達,老百姓對電影放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站著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我當時心裡蠻急的,就下定決心自己出錢買凳子,讓老百姓舒舒服服坐下來看電影,一開始買的是小板凳,後來慢慢換成了椅子。」

為了運送椅子和電影放映設備,吳小錢又貸款買了一輛小貨車。每次放映,椅子一車裝不下,吳小錢要往返好幾趟。看到他的熱愛和堅持,妻子也慢慢開始從理解到支持,最後成為他最忠實的助手。

「我做這個工作是受老吳影響,一開始是跟著打打下手,後來就感興趣了,到現在也做了16年了。雖然有點辛苦,忙起來經常吃不上飯,但是因為喜歡,所以一直在做。」阮興芬說,自從跟丈夫放電影,看到了村民的熱情,感受到了丈夫的堅持,也體會到了丈夫從前未提過的艱辛。

「每年6月到9月是播映高峰期,如果不下雨,基本上每天都會去村裡放電影。從下午開始準備,等到電影結束再收拾器材和椅子,回到家往往都已經半夜了。放映時最怕下雨,我們都會隨時準備好雨衣。有時放著露天電影,突然就下大暴雨了,要趕緊拔電源,給設備披上雨衣。」

阮興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播放中途下起了大雨,觀眾都跑回了家,她和吳小錢一個收椅子,一個收器材。因為雨太大,她抱起椅子的時候,椅子上的積水全部倒在自己身上,雨點不停拍打在臉上,她分不清流下來的是淚水還是雨水。那一刻她真的想過放棄,但當再一個晴天出現,看到丈夫搬起器材往車上放的時候,她又默默地跟了上去。

晚上10點,電影結束,伴著蛙叫蟲鳴,村民們意猶未盡地離場。忽明忽暗的月光拉長了夫妻倆收拾設備的身影,等回到家中又是半夜。雖然辛苦,但他們無怨無悔。

「每次看到老人和孩子看電影入迷的樣子,我就特別滿足和欣慰,再苦再累也覺得值,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為鄉親放好每一場電影。」吳小錢堅定地說。

記者 張海玉 通訊員 胡丹丹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84f3006d4ffdbfafbd1af81f6d145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