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第一座西式醫院

2024-01-18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甘肅的第一座西式醫院

甘肅的第一座西式醫院

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是1914年建的,它是甘肅省第一座醫院。

有年代感肯定就有歷史,市二院是一座有故事的醫院。最初,它的名字叫博德恩醫院,一聽名字就知道和外國人有關,博德恩是一個人名。威廉·博德恩(1887-1913)是美國人,家境富有,1904年高中畢業後開始為期一年的環球旅行,遊歷了日本、中國、印度、埃及、敘利亞和土耳其、瑞士、法國及英國。1912年,他出發前往中國甘肅,為了便於在民族地區工作,他先繞道埃及學習阿拉伯文,不幸的是僅僅在開羅學習不到一個月,就因患腦膜炎而病逝,年僅25歲。去世前,他將全部遺產25萬美元捐給了基督教會內地會,內地會決定在蘭州修建了一座醫院紀念他。

這件事交給了英國人金品三醫生。1914年2月,金品三醫生帶著博德恩先生的遺願抵達蘭州,在黃河北岸買下一大片土地,開始籌建醫院。1915年6月1日,金醫生在妻子的幫助下,開始了醫院的診療工作。門診病人由每天15人增加到40多人。當時,醫院只有三位醫生,他們不僅駐守醫院,還要外出治病救人。1918年4月,醫院完成全部建築工程。醫院正門上掛上了一面很大的博德恩醫院金字牌匾。

當時西北地區十分落後,博德恩醫院不僅是甘肅第一家西式醫院,而且是全省唯一的醫院。醫院設備相當完善,設有門診室、手術室、化驗室、藥房,另設有男病人床位80張、女病人床位40張。此外,還設有特殊病房專供少數民族病人使用。醫院為工作人員建了兩處醫生住宅和一處護士住宅。

1920年,甘肅海原大地震,靠近震中央的靜寧縣災情嚴重。縣長趙廷仁求助博德恩醫院,醫院立刻派醫生前去救災,跋涉6天才趕到災區。搭建一個大帳篷作為臨時醫院,緊急救治受傷百姓。

當時,號稱「世紀瘟疫」的疾病──麻風病蔓延, 博德恩醫院醫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染病人,他們開始收治麻風病人。1926年又增蓋一所麻風病院,由於醫院治療麻風病的效果突出,政府部門也予以大力支持,金品三在離河州20里外的山谷興建起一個麻風村。

1951年,博德恩醫院由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蘭州市人民醫院」。1970年被命名為「蘭州市傳染病醫院」,1978年更名為「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說起博德恩醫院必然得講一下金品三。金品三1887年出生在陝西漢水的一隻行船上。他父親金輔仁是內地會最早期的宣教士之一,於1875年7月14日來到中國,先後到了甘肅、陝西和湖北等地。1893年,金輔仁首次攜眷返英述職,面對中國醫療方面的需求,他回國後進入醫學院學習,經過6年苦讀最終成為一名醫生。1899年,金輔仁到山東煙台,擔任內地會芝罘學校醫院駐院醫生,金品三也隨之進入芝罘學校求學。金輔仁1902年退休,金品三隨父母回到英國學醫。

1911年1月至3月,金品三先後到河南開封福音醫院和山西平陽善勝醫院行醫。1914年被派往甘肅蘭州興建博德恩醫院。醫院建成後,金品三擔任博德恩醫院院長,他一邊治療病人,一邊培訓中國醫生,他首次招收了12名醫學生。1916年2月,他帶著幾名醫生,在天水醫治了600多個病人,做了40多台手術,返回的路上在馬營鎮又醫治了500多個病人。

1927年,他奉命率全省外籍人員往沿海撤退,分乘八艘大型羊皮筏子,沿黃河順流而下。途中,筏子全部擱淺,金醫生下水奮力搶救,不幸殞命。和金品三一樣,博德恩醫院還有一名醫生也在中國獻出了生命,他就是安樂歡醫生,這位美國人1895年生於紐約,畢業於紐約州康奈爾大學,再入醫學院深造,最終考取醫生資格。1925年初冬,他輾轉到達蘭州在博德恩醫院就職。其間,安醫生和醫院其他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每兩個月被輪流派往河州醫院治病,解除了許多百姓的病痛。1928年,西北發生大饑荒,醫院裡人滿為患。安醫生終日忙於管理醫院、醫病救人,他的體力和健康嚴重透支,同年4月在工作中病倒。1929年5月,安樂歡去世,年僅33歲。

作為甘肅西醫的肇始地,博德恩醫院與中國革命也有一段淵源。1914年,金品三創辦起博德恩醫院之後,由於急需醫護人員,他向摯友高金城發出邀請。高金城(1886-1938)是河南襄城人,由於家境貧寒,他小時候勤奮苦讀,不到7年就已完成所有醫學科目的考試,1911年正式進入醫院做實習醫生。

1915年底,高金城醫生帶著妻子和兩個小女兒到博德恩醫院就職。1922年,受馮玉祥將軍邀請,高金城到開封擔任傷兵醫院院長。不久,又重返甘肅河西地區。1926年,馮玉祥五原誓師,高金城再次受馮玉祥之邀,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後方醫院院長。1930年,高金城離開西北軍,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英勇抵抗。高金城積極參加了協和醫院戰地醫療隊,到上海救護傷員。

1937年春,渡河西征的紅西路軍,在河西遭強敵,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許多紅軍被俘或流散在河西農村。黨中央決定組織力量進行營救。高金城在那裡辦過教堂和福音醫院,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是到河西營救紅軍的最佳人選。1937年5月,張文彬、彭加倫來蘭州設立八路軍辦事處後,立即與高金城取得聯繫,高金城慨然允諾去河西營救西路紅軍。他與妻子牟玉光一道前往河西,他們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在張掖、蘭州等地以開辦福音堂醫院為掩護,積極尋找和營救西路軍失散人員。在福音堂醫院專設病床收治西路軍傷病員,前後營救王定國、徐世淑等200多人。

1938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四)凌晨4時,韓起功以治病為由將高金城騙去,進行殘酷的審訊,高金城視死如歸、臨危不懼,最後被秘密殺害,終年52歲。195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高金城為革命烈士。

博德恩醫院在甘肅省開啟現代醫學的大門,救治了很多最基層的普通百姓,在中國醫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彭維國 瞿學忠 甘霖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773a03f645102d3a71e9ac2d15e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