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趙方園)「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到以減污降碳為重點的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第十三屆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減排與控制大會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郭承站指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三個協同的思路,即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PM2.5與O3協同控制、NOx與VOCs協同減排,突出了VOCs對我國大氣環境進一步改善的重要性,VOCs 的治理與減排將是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廢氣凈化專業委員會數據,「十三五」以來,我國VOCs治理工作快速推進,但隨著同期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VOCs排放新增排放量也有較大增長。2017年前後,我國工業源VOCs年排放量達到頂峰,預計為2500萬噸左右,進入「十四五」以後有所下降,但由於受到新增排放量增加的影響,下降的幅度並不大。目前我國VOCs的排放量尚處於高位,「十四五」期間,VOCs已經替代二氧化硫作為大氣環境質量的約束性指標,目前我國的VOCs減排與控制工作已經進入到深水區。為了進一步挖掘VOCs減排潛力,規範和完善VOCs減排工藝技術,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國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2024年,限制類和淘汰類)》(公示稿),我國的VOCs的污染控制工作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VOCs污染防治工作涉及的行業眾多,量大面廣,污染源極其分散,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治理難度大,雖然經過前期努力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很多。」郭承站介紹,如涉VOCs排放行業的綠色生產水平較低,塗料、油墨、膠粘劑等綠色產品的替代率與國外相比還比較低;VOCs治理工作地區發展不平衡,東南經濟發達地區進展較快,但經濟欠發達地區普遍進展較慢,離國家要求尚存在較大差距;在治理技術方面,部分凈化材料性能差,尚需依賴進口,技術集成與工藝設計水平有待提升;園區綜合管理與廢氣治理能力差,VOCs排放水平普遍較高;大量分散的中小型污染源治理難度大,治理效果普遍較差。
「總體來看,全國VOCs排放總量依然巨大,VOCs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VOCs治理任務還將會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VOCs治理行業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郭承站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以及國家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對廢氣治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動能,指明了新方向。
近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減排與控制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本次會議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 推動VOCs減排與控制」為主題,來自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研究院所、行業協會、VOCs治理工程公司、涉VOCs排放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專家等約500名代表現場參會,線上參會超過6000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