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脫口秀重歸公眾視野。
一邊是愛奇藝的《喜劇之王單口季》,另一邊是騰訊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兩檔脫口秀綜藝在這個夏天相繼上線,先後貢獻出十多個熱搜。
脫口秀的回歸,掀起的不僅是喜綜賽道的新一輪熱度,也讓一度被脫口秀頭部公司笑果壟斷的行業,呈現出更多元的樣貌。曾經火遍全網的脫口秀老將分為兩派陣營,在兩檔節目中各自引領話題與流量。
《喜劇之王單口季》里,既有龐博、王建國、楊笠、周奇墨、小鹿等老將,也有付航這種擁有千萬粉絲、在線下一票難求的綜藝新選手。《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則結集了呼蘭、徐志勝、何廣智、孟川、豆豆等老演員,其賽制和創作團隊也讓人更多地感受到《脫口秀大會》的基因。從演員的分流來看,仍留在笑果的演員參加了《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離開笑果的,則參加了《喜劇之王單口季》。
脫口秀行業沉寂兩年重回話題核心,人們發現,新人演員仍舊層出不窮,帶來超越預期的驚喜。這證明過去兩年里,線下脫口秀市場從未停止血液更新。當綜藝市場日漸疲軟,脫口秀一朝回歸,依然能穩穩抓住綜藝市場流量。
喜劇綜藝依然是流量密碼
曾被視為中國脫口秀領軍者的李誕,沒出現在兩檔節目中。但他那句「每個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的slogan,依然是脫口秀新秀的試金石。
今年,諸多新人橫空出世,呈現出話題與視野的豐富性。在《喜劇之王單口季》,新人不斷製造新浪潮。周奇墨、龐博、楊笠、王建國這些老牌演員,全被新人挑戰成功。
東北老妹史妍用慢條斯理的方式諷刺足球、小羅吐槽科技過剩、付航以充滿激情的風格模仿rapper,製造了多個衝上熱搜的爆梗。
北大畢業的鳥鳥和李雪琴曾是脫口秀界高學歷的代表。今年的於祥宇和大國手,則以「哲學脫口秀」增添喜劇的視野和深度。兩位都是學哲學的脫口秀演員,用獨特思辨引發共鳴。於祥宇將叔本華的哲學理論嫁接到哲學專業的就業困境,一句「財富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爆笑全場,哲學碩士大國手則用女性視角與哲學邏輯,來消解「學哲學找不到工作」的困境與生活瑣碎。
值得一提的是,兩檔節目背後的團隊均是喜劇領域響噹噹的領軍者。
周星馳是《喜劇之王單口季》的發起人之一,他的比高集團(BINGO)則是聯合出品方之一。《喜劇之王單口季》背後的製作團隊,是笑果《脫口秀大會》總導演譚曉虹離職後加盟愛奇藝成立的小意思工作室,其核心陣容,就是《脫口秀大會》的部分導演團隊。
另一邊的騰訊,今年上半年就推出了「喜綜聯盟」的概念,並收割了米未、笑果兩大頭部喜劇廠牌。年初的《非常敢想隊》和《輕輕鬆鬆喜劇節》算是小範圍試水,暑期檔的《喜人奇妙夜》背後是馬東與米未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班底。在《喜人奇妙夜》之後,騰訊又接連推出《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和《喜劇大會》,繼續將喜綜進行到底。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的項目監製白洪羽,曾是《吐槽大會》製片人。他坦言,在做一檔新的脫口秀節目時,團隊面臨很多壓力,最大的疑惑是,用戶的情緒是否跟隨社會在變化,脫口秀淡去的兩年里,市場是否還有脫口秀的一席之地。他為新節目定義了slogan:「生活的煩惱,用脫口秀說說。」
節目播出後,從滿屏熱情洋溢的彈幕里,白洪羽看到了信心,「脫口秀是一種情緒剛需,它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文化,和年輕人深深共鳴」。如今的脫口秀,不僅是好笑,更是與觀眾的深度連接,脫口秀在社會關照中又往前走了一步,才能引發年輕人的群體共鳴。
脫口秀這兩年,更多元的活法
脫口秀的舞台,向來是各行各業「素人」選手嶄露頭角的地方。特警、醫生、退休老人、魔術師、外賣員、廚師……不同行業的人把自己遭遇的生活痛點變成段子,那些紮根個人生活的素材,就是喜劇最天然的根源。
「每個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意味著脫口秀看似沒什麼門檻,但能說5分鐘,卻不代表能成為脫口秀演員。全國幾十家大大小小的脫口秀俱樂部中,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依舊屈指可數。
通常,脫口秀演員的發展路徑是依據自身經歷和故事,寫出5分鐘段子,去參加開放麥,根據觀眾反饋一遍遍打磨,再上節目,獲得名氣與流量,反哺線下。也有反過來的例子。今年在熱搜大火的付航,其實早就是線下之王,他與觀眾互動的線下視頻播放量已超過70億次。
笑果文化首席編劇程璐今年也上了節目,在脫口秀沉寂的兩年里,他也考慮過轉行,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程璐認為,雖然脫口秀綜藝停滯兩年,線下也受到一些波動影響,但行業的盤子依然在擴大。從兩檔脫口秀節目中登場即火的諸位新秀來說,也可以驗證,這些演員在線下默默打拚,哪怕不參加線上節目,也可以生存得很好,可以依靠演出養活自己。
上節目對演員來說是終極考驗。一個段子一旦上了節目,就決定了段子不再新鮮。脫口秀的難點在於,再好笑的段子都沒法反覆說。能否吃上脫口秀演員這口飯,意味著5分鐘的段子只是開始,未來能否產出高質量、有笑點的段子,才是衡量一個脫口秀演員的根本。
成名的脫口秀演員,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李雪琴和徐志勝都忙著參加綜藝、拍電影,孟川出了書,這些出圈跨界的經歷,也都被他們編成段子。另一個矛盾的現實是,當脫口秀演員在線上節目中爆火,各種邀約與曝光讓其生活空間變得單調而狹窄,在機會接踵而至的時候,新的段子卻可能變得越來越乏善可陳。在兩檔節目中,我們也看到諸多老將被新手淘汰。人們太熟悉老將的生活和人設,這也反映了行業的殘酷性。
脫口秀的線下形式也在疊代,既有多個演員的拼盤演出、個人秀,也有類比國際脫口秀演員的專場。2021年起,李誕、龐博、呼蘭等人就開始嘗試脫口秀專場,到了2023年,線下專場成了演藝市場新爆點,演出場地從小劇場到千人劇場,規模越來越大。
通過《北下關》爆火的童漠男,用大半年時間打磨出新專場《尋找王醫生》進行全國巡演,對他來說,幾分鐘的線上脫口秀已經難以表達他想傳達的內容,一小時時長的專場才是過癮的,才能容納他此刻對生活的審視與思考。
有艱難,也有突破,恰是脫口秀行業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