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楊俏
編輯|陽一
在當下物流行業新的變局中,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已然被監管叫停,以電商件為主的C端也處於一片「紅海」之中。如今,物流企業的競爭開始走向了「高質量」發展階段。
如今,「出海」已經成為了行業里最熱的代名詞,包括菜鳥、順豐、京東物流和極兔等企業都在海外開疆闢土。逆勢增長的跨境電商也帶動了一批國內的品牌到海外發展,出海成為了近幾年的熱詞。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外貿滲透率由2016年的28%增長到2020年的39%。預計未來,跨境電商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還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022年跨境電商外貿滲透率將達42%。
出海容易,但物流、供應鏈等難題卻困擾著出海的商家們。一直堅持重投入的菜鳥,其全球網絡也在助力國貨出海。菜鳥已經編織了一張300多萬平方米跨境物流倉庫、每月用於幹線運輸的240多架次包機和全球超過50個港口合作的高質量全球網絡。
菜鳥搭建的全球網絡,可讓商家能節省20%的供應鏈成本。出海的商家只需要「5美元10日達」或者「2美元20日達」的服務就能到達目的地,這個價格相當於國內郵寄海外普遍費用的1/6乃至1/8。而進口的商家也可以使用菜鳥的網絡完成物流的全鏈路服務。
菜鳥位於杭州下沙的自動化保稅倉內,通過技術和運作模式的創新,為進口的商家們提供了更高效和優質的服務。據了解,下沙的自動化智慧保稅倉是2021年的「雙十一」正式啟用的,這也是目前唯一國內可以單倉處理長尾貨品的保稅倉。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智慧保稅倉自動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存儲區,3萬個料箱大概可以存放100萬件庫存,由穿梭車和提升機完成存儲料箱的存取和搬運。下層則分為分揀區和人工作業區。
商家將貨品集中存放於此,可以極大地減少商家的存儲費用的投入。另外,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商家的品類非常多,但動銷卻很慢。自動化保稅倉也可以及時發現訂單需求量以及提升物流效率。」
據他了解,平常該倉內的自動化設備出貨量在1萬單左右,高峰期出貨量能達到20萬單一天,整個下沙倉的出貨量能達到100萬單。如果算上全年的跨境包裹數量的話,菜鳥日均承運的包裹日均處理量能夠超過450萬單。
據悉,今年菜鳥在以色列新建的自動化分揀中心也將正式投入使用,菜鳥自營的海外分揀中心總數也將增至10個,可以服務歐洲、東南亞、南美、中東等市場。
此外,自今年「618」菜鳥宣布「進口保稅專送服務」後,80%的菜鳥保稅倉也已經接入到了菜鳥直送,提供送貨上門的物流服務。
2021年4月份,菜鳥曾提出「送貨上門」的服務後,在市場引發了熱議。有消費者對於菜鳥驛站此時提出的服務存在質疑,「快遞一直都是送貨上門,菜鳥驛站存在才導致不送貨上門」,其中,也有消費者將其服務直接與國內的順豐、京東物流相比較。
面對這道行業存在的老大難問題,為何企業還要死磕「送貨上門」?
在業內人士看來,快遞行業的競爭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價格不是優先考慮的因素,服務質量才是,例如是否及時送達、是否送貨上門、投訴響應速度等成為重要考慮因素。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並非所有的快遞真正實現了送貨上門服務。菜鳥驛站目前的包裹量中,代收順豐的大概有200萬,代收京東快遞的也有近十分之一的量。
菜鳥也再次提出「送貨上門,不上必賠」的標準。菜鳥方面表示,送貨上門服務並不向用戶收費,這項服務由菜鳥驛站站點提供,由此產生的派送費用由淘寶天貓補貼。據菜鳥相關人士介紹,菜鳥驛站每天有近7000萬個快遞,包括淘寶天貓、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台。
(圖/菜鳥提供)
今年,菜鳥網絡已將「以多種方式送貨上門」列為今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據悉,原來的「丹鳥配送」現在已經成為了「菜鳥直送」,正式走向了台前。菜鳥直送長期為天貓超市、天貓國際在全國300多個城市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通過菜鳥新增的送貨上門方式,在已經開通的城市和商家當中,消費者在網購下單頁面,就可提前選擇是否需要送貨上門,無需額外付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菜鳥的營收絕大部分來源於外部收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2023財年一季報顯示,菜鳥報告期內總營收為172.92億元,其中外部收入占比達到了70%,菜鳥的核心物流能力日益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60d83e5077ad68f2ddeceffc8fdd7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