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程原創丨趣談野菜(散文)

2023-07-15     真言貞語

原標題:歷程原創丨趣談野菜(散文)

趣談野菜

文/歷程

如今城裡人吃野菜,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和奢侈。殊不知在四十多年前的農村,卻是普通農人的日常和無奈。

五零六零後的農村人,對野菜大都不陌生。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狼惡虎惡不如餓惡。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人,吃飽飯,還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情。那個時候,在毛主席發出的最高指示里,有很多講吃飯的句段。一九八零年秋天,我參加工作,做高級中學教師。國家發給的購糧本封面,赫然在目的就是毛主席的教導: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要節約鬧革命;備戰備荒為人民;忙時吃干,閒時吃稀,雜以青菜番薯之類。由此可見吃飯問題之大,也由此可見領袖對他的國民吃飯問題的關注和掛心。那個時候中國僅有不到九億人口。

說起野菜,首先要區別於各種樹葉,樹花。槐葉榆葉柳葉……槐花榆錢槐蘭豆……這些被統稱為「樹頭菜」,也區別於地瓜葉,地瓜秧,芝麻葉之類的東西,這些個都不在野菜範圍內。

我母親很懂野菜,記得那個時候,母親勞動收工回家,經常會帶回家一些別人不敢吃的野菜。比如有一種草,半綠半紅,人們都叫它「鐵杴頭」。從沒有見到過別人吃它,可是我母親敢吃!其實現在知道了,那其實是莧菜的一種,應該叫「鐵莧菜」。還有一種草,我們那裡叫「剪子股」,也叫「打碗花」。母親帶我們也吃過。

又比如野生的枸杞芽葉,我們那裡的人稱野生枸杞叫「藥狗奶子」,或是「藥狗豆子」。因為它們的果實酷似狗奶頭。又都以為既然是藥狗的東西,一定會有毒,所以沒人敢吃。

每年春天,靠山地邊的石壩縫隙里,一叢叢綠色枸杞嫩苗,從來沒有人敢吃的,可是母親敢採回來吃。直到後來的很多年,很多人看到我采枸杞嫩芽,都驚訝地問我「這個能吃嗎?」

豈止是能吃啊!枸杞嫩芽葉,是很好的東西,最明顯的,是有特別好的通便效果。人,最怕大便不通暢,宿便久存,必然導致胃腸功能改變。枸杞芽葉,就具有通便的作用。看三毛的文章,知道撒哈拉沙漠那裡的人,有灌腸的習俗。可能就是為了排除宿便吧。(順便說幾種通便的東西,木耳,杏,菠菜……我的經驗,特別是杏,到了杏子熟的時候,撿那好吃的杏,至少吃半斤左右,通便效果特別好。所以以前的醫生稱杏為「涮腸草」。民謠曰:桃養人,杏傷人,李子行里抬死人。是民間的經驗之談。但是,如果想吃杏涮腸,吃的少了效果則不好。)

在肥城的時候,我每年春天都要采吃一個月左右的嫩枸杞芽葉。哪裡有野生枸杞,哪裡的茂盛,我都知道。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東西可以吃,而且還有這麼多好處。有次我和一位醫生朋友談起來,他也不知道這些!

薺菜,該是野菜的首選。吃法也多種多樣,油炸薺菜,薺菜餃子,等等。我在肥城桃園的時候,學校操場的北邊一大片空地,長滿了薺菜。那時,採摘的人不多。每年春天,薺菜開花的時候,就如同一片白色的雲。

薺菜的嫩根,好吃賽過葉。我采吃的最好的薺菜,是在桃園屯頭村的一個桃行里。那個桃行里有一條小路,小路兩邊長滿了薺菜,而且那薺菜的根長得又嫩又粗!把那個薺菜擇洗乾淨,帶根葉全棵腌一下,油炸,色香形味俱全!那是我挖過的唯一肥嫩的薺菜。可能是桃行路邊上肥沃而硬實的土壤,才能長出這麼粗嫩的薺菜根來。過冬的植物,好多喜歡土地硬實。小麥就是這樣,所以有「麥收戰場」的說法。戰場上,人把麥地踩踏結實了,麥子的根系就扎得深厚。

薺菜可以除油膩。不信可以試一下。有一次,我在煮肉的湯鍋里放了一把薺菜,本來漂浮的油花馬上就不見了!由此可見,薺菜具有吸除油膩的功效。

普及的野菜,要屬營生菜和灰灰菜了。我幼年的印象里,營生菜的種子,是我的母親從安徽姥娘家那邊帶過來的。在此之前,我們老家那裡沒有這種野菜。營生菜,也有人把它叫作「營封菜」,它的學名叫啥,我也不知道。這種菜,生命力很強,根系強大,如果由著它們生長,能夠長近一米七、八高,五股六叉的,好像是一棵樹。這種菜又有好幾個品種,有紅色筋脈的,有白色筋脈的,還有花色葉子的。紅色筋脈的那種最好吃。清水鍋里下麵條,放上一把嫩葉,就有一種清香的味道。采了嫩芽葉,用開水煮熟了,放點芝麻鹽,醋和蒜泥,一拌,就是很好的菜了。還可以用麵粉拌了,蒸菜糰子。

灰灰菜就不如營生菜好吃,可饑荒年,飢不擇食,也是人們常采吃的果腹野菜。

又有一種野菜,紅莖小葉,圍繞主幹長出稠密的分枝細叉。這種野菜老了可以做掃帚,所以人們稱其為「掃帚菜」。採取它的嫩芽葉,煮熟了,也可以有好多樣的吃法。

有好多野菜都是藥食同源的。比如白蒿,藥名茵陳,治療小兒黃疸病的藥茵梔黃,茵,就是茵陳。

白蒿,應該是野菜中的貴族。采白蒿,是在早春時節。俗語「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就把柴來燒。」所以,白蒿是一年中最先採摘的野菜。說它貴,一是早,二是少,三是可以用這個來做菜招待客人,能上得廳堂餐桌!一般采了白蒿,都捨不得吃。而是把它陰乾,放起來。每到家裡有客人的時候,把白蒿泡開,用鹽腌一下,和上面糊,油炸白蒿,和油炸芫荽疙瘩(芫荽根),芫荽葉,藿香葉,紫蘇葉等等,是一個類型的油炸硬菜。都是很好吃的食品。一桌上,這幾樣東西總是被吃得精光!

七七菜,學名叫大薊。它的葉子邊緣都是刺,扎手。可這是很好的野菜,也可以藥用的。少年時在地里割草,鐮刀把手割破了,薅一把七七菜,用手攥出汁液,塗在傷口處,可以止血消炎。蚊子叮了,其癢不止,用它的汁液塗一下,也可以緩解。做菜豆腐菜窩窩,不只果腹,而且還有活血養血的好處。我小時候,不愛吃七七菜,怕刺扎嘴。最近幾年,附近的綠化帶,有好多七七菜,就拔了一些,做菜豆腐,放蔥花炒一下,卷煎餅放幾片大蔥,雖不能說是上品,可也是有滋有味的!

藥食同用的野菜,馬齒莧得是最普遍被人接受的。據說,毛主席最愛吃的三種食物,辣椒,紅燒肉,馬齒莧。

馬齒莧,我們那裡叫「馬蜂菜」,也有人叫「馬生菜」。這個野菜,特別耐旱,不怕太陽曬,把它拔出根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好多天,葉落莖萎了,可一下雨,不幾天就可以髮根生長,生命力特彆強。

據母親講故事,說是當年楊二郎擔山攆太陽,太陽躲在了馬齒莧的秧子底下,因而避開了一劫。故而太陽報恩,曬死了別的植物,可就是不曬死它。

馬齒莧的吃法多種多樣。我們家多是用開水炸(煮)熟了做涼拌菜。母親活著的時候,還用它做過菜糰子。炸熟了的馬齒莧,曬乾了放起來,在過年的除夕夜,用來做水餃餡,民間說是可治療小兒苦夏(夏天小兒脾胃虛弱,不愛吃飯)。

蓬蓬菜是長著和松針一樣葉子的野菜。它可以長得一叢一叢地。其嫩芽葉炸了涼拌,脆生生地,別有風味。民謠曰:蓬來收,馬來賤。意思是說蓬蓬菜多的年份,多是豐收年,而馬齒莧多的年份,則多是賤年。

蛤蟆酥,一個奇怪的名字。它的葉子上面有一個個的突起,就像是癩蛤蟆的皮膚。這種野菜很少,多是生長在水多肥沃的地方。它的藥用價值高,據說治療喉嚨痛,效果很好。最近幾年,聽說曬乾了的蛤蟆酥,一斤可賣幾十塊錢!

蒲公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藥用價值的野菜。當我們這邊都還不太重視它的時候,三十年前,據東北的同事說,在東北,蒲公英就賣五六塊錢一斤。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大概六百塊錢左右。

苦菜,也是最常見常吃的野菜。苦菜也有幾個品種。那種根粗葉子貼地生長的,似乎更佳。有人稱其為「長生草」。苦菜根葉,其汁液白而且粘,蒲公英的汁液也是。樹木中無花果,枸樹,都如此。我的印象里,凡是具有白而粘汁液的植物,其都應該有大用途!罌粟,黃煙,地瓜葉秧……都有這白粘的汁液。

有一種野草,結的果實嫩時綠色,兩端尖尖的,嫩果可以吃,白而粘的汁液,有點甜甜的味道。這果實成熟後。呈褐色開裂,種子鱗片狀,帶著飛絮,漫天飄飛,如蒲公英。我們那裡人稱「滿天蝠子」,不知道它的學名叫啥。

還有不太常見的野菜,俗稱「瞿瞿芽」「溜溜嘴」,多生長在山坡。母親那時在山上砸石子,帶的午飯往往是煮熟了的瓜干,吃午飯的時候,就和鄰居家大嫂,在山上搜尋一些這類的野菜就著吃。

很罕見的一種野菜,狹長的葉子,莖淡紅色,葉子在嘴裡嚼一嚼,滿嘴冒酸水。人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兔子酸」。小時候割草的時候,渴得厲害,如果遇見這東西,嚼上幾片葉子,可以止渴。

說點不是野菜的東西。絞股藍,過去割草的時候,說是絞股藍藥牲口,一般都不割這草。可有個童謠:小割草的磨快鐮,背著草筐上家南。家南有棵絞股藍。大牛吃,小牛看,罵割草的王八蛋。而絞股藍,早就成為一個很有療效的藥了。

謹以此,懷念一下我的童年,懷念我的母親,懷念一下過去。懷念,並不是嚮往。如果有人願意看,可能還會有點可供人們借鑑的野菜的知識,植物學家應該知道那些野菜的真名,可惜我不是。故都採用俗名稱之。

(寫於濟南東。2023年7月8日)

【作者簡介】歷程(男),山東省肥城市人,教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c7bfb3880b47b44ec0af0e748d7f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