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節生長,向新而行
今天
臨沂沂河新區掛牌滿一周年
臨沂沂河新區,生日快樂
改革先行先試,項目厚積薄發
民生真抓實幹,干群凝心聚力……
這一年,沂河新區
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跟隨一周年特刊
看沂河新區高質量發展
點擊圖片查看
長按二維碼查看
改革先行區
發展新高地
——沂河新區掛牌一周年紀實
臨報融媒記者 劉承真 通訊員 姚文君 李玉濤
拔節生長,向新而行。
2023年11月22日,沂河新區掛牌滿一周年。回首過往,沂河新區承載著「臨沂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命,披荊斬棘,砥礪前行,鏗鏘崛起,「一年起步、三年成勢、五年建成魯南跨越發展示範區」;立足當下,每一步都彌足珍貴,值得記錄,映像新區良好生態、產業發展及嶄新面貌;展望未來,沂河新區將以創新求變、追求卓越的昂揚姿態,進入高質量發展全新階段。
2021年12月,山東省政府批覆《臨沂沂河新區發展規劃》。新區位於沂河、沭河兩河之間,是臨沂未來城市發展的新中心,新區規劃面積496平方公里,劃定城鎮建設用地開發邊界153平方公里,新增建設用地49平方公里,總人口72萬人,為長遠發展打開了空間。
作為山東省委、省政府設立的4個省級新區之一,沂河新區是山東省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橋頭堡、魯南跨越發展示範引領區、產城深度融合綜合試驗區,是服務臨沂發展的功能性平台,決定著臨沂未來發展的境界高度。
這是一座夢想之城,作為未來城市發展新中心,承載著「打造產業、創新、開放、城建、黨建五個高地,開放蓄能爭第一」的時代使命。
2022年11月22日,臨沂沂河新區正式掛牌。新區誕生之初即明確了自身發展定位:打造臨沂市高質量發展「主引擎」「火車頭」。聚焦「五個定位」,把沂河新區建設成為「產業新城、科創高地、開放門戶、公園城市、田園水鄉」。打造「六大片區」,高標準建設「高鐵新城片區、科創新城片區、鳳凰新城片區、臨空新城片區、生態新城片區、田園新城片區」。主攻「七條賽道」,力爭在「智能製造、光電產業、生物醫藥、綠色化工、總部經濟、文旅康養、城建開發」跑出加速度,推動產業規模倍增、質量躍升,塑造跨越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奮進新區,步履不停。改革先行先試,項目厚積薄發,民生真抓實幹,干群凝心聚力……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高速增長的數字指標展現了沂河新區奮力奔跑的昂揚姿態,書寫了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答卷。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地方級稅收收入同比增長9.8%,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達到13.8%,居全市第2位,其中稅收占比84.5%、居全市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較上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8%,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項目支撐更加有力
「走出去」「請進來」200餘批次,新簽約項目111個、同比增長79%,總投資460.2億元、同比增長42%,大明光福、泰魯生物、中國中車等過50億元項目相繼落地;在談重大項目60個,計劃總投資549億元,其中過10億元項目17個。省市區實施類重點項目開工88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03.6億元。1至10月份,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2914戶,同比增長25.2%,總量達74063戶。
——傳統產業加快轉型
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智能製造產業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獲評省級特色小鎮。實施工業經濟「量質齊升、兩年千億」行動,出台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市級綠色工廠7家,27個項目納入省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清單、74個納入市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清單,數量均居全市第一;實施在庫技改項目133個,完成技改投資54.5億元,同比增長39.7%,列入省市級重點技改項目數量、億元技改項目投資和貢獻率等指標均居全市第1位,連續6個月獲評全市工業技改優秀縣區。甘李藥業、金立液壓等21個技改項目列入山東省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導向目錄;山東臨工、臨工智科等40個投資過億元技改項目列入2023年全市重點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對標國內最高水平、最佳實踐,重塑營商環境機制,力促企業降本增效。夯實制度保障,制定出台營商環境創新提升38條、重塑營商環境45條和降本增效89條;強化要素保障,46個專項債項目通過省發改委審核,發行債券資金10億元。在愛山東App沂河新區分廳上線「精準找地」拳頭應用,爭取省重大項目土地點供指標700餘畝,處置閒置土地543畝,盤活低效土地200畝;提升服務效能,推行「新增用地項目建設手續一鏈辦」工業項目審批新模式,實現開工手續「打包辦」。依託「12345·沂河首發」平台搭建為企服務模塊,在新區網站開通「有意見,碼上提」服務,聘用40名營商環境「體驗官」,組織舉辦分行業「企業家沙龍」,開展「企業評部門」「企業評鎮街」「千人萬企大走訪」系列活動,政企密切高效互動,靶向助企紓困解難,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高效推動總投資745億元的「十大工程」,謀劃實施總投資506億元的116個城建項目,加速推動總投資347億元的科創新城、鳳凰新城、沃爾沃路、華皓城、健康城等五個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拆舊見綠」三年攻堅行動,新建1處綜合性公園、16處口袋公園建設,新增綠地面積17.7萬平方米;加強住房保障,實施5個棚戶區改造、新開工棚改房2612套,面向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提供第一批次150套人才公寓,新建175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強化教育投入,東夷實驗小學一期投用,白沙埠中學、鳳凰嶺中學擴建項目加速實施;大幅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萬名醫生下基層活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村居全覆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實施「四雁工程」「百千工程」,年底前70%以上的行政村集體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全面深化從嚴治黨
堅持大抓基層,設立、整建制轉接或撤併調整管委會9個工作部門黨組和957個基層黨組織。健全城市社區五級黨組織體系,治理隊伍「選育管用」四方面全面提升;創新推動產業鏈黨建,成立5個優勢產業鏈黨委,搭建「1+X+N」開放式產業鏈黨委組織體系,「黨旗紅、園區興」黨建品牌榮獲全國2023年度百強園區黨建品牌。探索「黨建鏈+審批鏈+產業鏈」三鏈融合發展新路徑,推行「全產業鏈一鏈通辦」服務,以「黨建鏈」引領「產業鏈」,以「審批鏈」賦能「產業鏈」,助推產業升級轉型、高質量發展。「抄底」確定34個後進班子村,「一村一策」集中整治,基層黨建全面加強;建強幹部隊伍,穩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實現一體運行、扁平管理;分層級開展崗位競聘,979名工作人員全部分配到新的單位,充分調動幹事創業熱情。錘鍊過硬作風,建立「工作出問題黨建找原因抓整改」「由事看作風看能力看幹部」工作機制,組織開展「作風整頓、能力提升」等活動,打造專業、精深、時尚幹部隊伍,全力守好「一排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我們的願景就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對標先進地區,提高境界眼界,錨定總目標,創新舉措,靶向發力,高標準快節奏,紮實推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戰新產業、營商環境等重點任務,夯實發展基石,釋放發展活力,提升軟硬實力,把新區建設好、發展好,把新區打造成為一方投資興業的熱土、民生幸福的樂土。」市委常委、副市長,沂河新區黨工委書記苟宏水對新區建設滿懷信心。
這就是沂河新區,未來可期的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