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一次馬路5200,一個茶葉蛋98,這種活動到底什麼人在玩?

2023-12-24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壓一次馬路5200,一個茶葉蛋98,這種活動到底什麼人在玩?

壓一次馬路5200,一個茶葉蛋98,這種活動到底什麼人在玩?

最近,上海憑著「高凈值citywalk」又出名了。

這個詞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說白了,就是壓馬路。

不過說是壓馬路,但他們的標準卻很高。

想參加,還要先看看你能不能到他們的門檻:

你穿的衣服,有1萬3嗎?

你戴的配飾,有5萬嗎?

你背的包包,有4萬嗎?

你穿的鞋子,有1萬嗎?

也就是說,你全身上下的行頭,加起來至少11萬3才能入局。

更離譜的是,你出去逛一圈,還要交5千2的報名費。

不知道的還以為要去走紅毯呢!

風格也有要求,必須是老錢風或者靜奢風。咱也不知道這是啥風格,反正就是主打一個低調奢華。

除此之外,全程還配備了雙語嚮導一名,還有保鏢護送,保姆車恭候,這架勢也是蠻大的。

去參加了,可不能喊導遊,要喊 walk leader。

而且不能幹走,手裡一定要拿一杯飲品。

飲品價格也不能太低,必須去精品咖啡店,拿一杯近百元的咖啡才對得起這身行頭。

遛彎了結束以後還得去吃飯,這更得講究,要去Kurogi黑木。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這家店人均消費3573元。

也許這就是有錢人的生活吧,雖然不理解,但表示尊重。

不過有網友卻發現了其中的盲點。

看著是高端局,結果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18.00已經是下午六點的意思了,他還要用pm(同樣是下午的意思)。

而且背著4萬的包,穿著1萬的鞋子,衣服怎麼可能只穿1萬3的?

這些人究竟是真高端,還是偽精緻?

上海,花錢像呼吸一樣簡單

以前看《小時代》以為是浮誇,現在才知道那才是上海真正的樣子。

在上海,花錢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四個指甲蓋大小的可頌,還不夠塞牙縫的,就要20塊錢。

有人質疑價格不合理。

但店員說,這款迷你可頌已經出售一兩年了,一直都是這個價格,銷售量很好,很受歡迎。

所以說哪裡貴了,這麼多年都是這個價好吧。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一個普普通通的茶葉蛋,他開口就要98。

看,他人多好,明明可以直接搶你98,還要送你一個茶葉蛋。

去咖啡廳喝杯白開水,以為是免費的,結果結帳一看一杯18。

這年頭,竟然連白開水都喝不起了嗎?

上海有個餐廳叫「頭灶」,十分有名的同時也格外貴。

主廚搞了個吧檯,就站在你面前炒菜,炒好以後,就給每個人分一小口,每位要兩千多塊錢。

有人說這叫中餐Omakase。

但網友可不買帳,怒斥這是「中餐日作」,不僅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褻瀆,更是在割韭菜。這家餐廳一度被罵上熱搜。

然而,這家餐廳不但沒倒閉,還被評上了米其林,生意好得不得了,甚至到了一座難求的程度。

你說明明那麼貴,為什麼上趕著被坑的人那麼多啊?

有人說,這就是上海人的日常花銷。

但很快,就有上海本地人出來打臉。

上海的早餐一根油條一根咸豆花6塊,包子葷的2塊5,素的2塊;

午餐一份盒飯,2葷一素15塊;

便利店也有12塊的大排拌面。

所以說,上海不是沒有正常物價,只是他們為了維持自己的精緻生活,甘願付出300%的價格。

但貴就是精緻嗎?

並不如此。

到底什麼是精緻?

其實,「精緻」這個詞和「貴」並沒有特彆強烈的關聯。它看起來更與電影里、INS上呈現出的「名媛感」、「時尚感」劃等號。

精緻,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本身對生活細節的耐心和在意。

那些動輒便成千上萬的消費,在真正的精緻面前,不就是被包裝出來的「偽精緻」嗎?

「偽精緻」的背後,都是消費主義陷阱

有人說:「偽精緻」,其實是一場巨大的陰謀。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上海網友的經歷:

她每個月工資一萬多,但她每個周末都要去各種網紅咖啡廳打卡,每去一次都要花銷幾百塊。

去人均一千多的餐廳吃飯,她也毫不心疼。

Citywalk火了以後,她每次都要背上名牌包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跟著他們一起壓馬路。

她的朋友圈裡,滿是她的「精緻」生活。

到最後,她滬漂兩年,不僅沒攢下一分錢,還欠了一屁股債。

他們所謂的「精緻」,不過是打腫臉充胖子。

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一邊抱怨消費高,一邊又對華而不實的東西趨之若鶩呢?

大概是他們以為自己只要過上了精緻的生活,就可以踏入上流圈子。

實際上,他們不過是陷入了消費主義陷阱。

就像法國社會學家鮑德里亞,在其著作《消費社會》中提到:「今天的消費社會中,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人們總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我的符號。

或讓自己融入某個理想的群體,或模仿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自己本來所處的團體。」

可以說「偽精緻」現象集中呈現出這種被過度的符號化操縱出來「儀式感」。

畢竟,真正的精緻,不是費盡心思拼湊出朋友圈裡的美圖,不是穿名牌、戴名表、挎名包。

精緻的人不會在乎自己的衣服是幾十塊錢還是幾萬塊錢,也不會在意餐廳是否高級。

他們更在意地是衣服是否舒適,食物是否美味。

眾所周知的上海名媛唐瑛,在生活中十分講究,對自己更是嚴格。

她在飲食上,均衡的營養搭配,餐桌的禮儀,用餐的時間等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

除此之外,她特別會欣賞生活之美,在丈夫去世之後,她依舊會約好友打麻將,聽戲,過好自己的餘生。

對她來說,精緻是一種態度。認真生活,就是精緻。

其實,追求「精緻生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個表現。

但「精緻」不是「昂貴,新潮,大牌」的代名詞,我們終究所需要的是美好的生活方式,並不是「精緻」這個詞兒。

精緻不等於物質的堆砌,

更是內在的修養

李銀河曾說:「在我看來,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深以為然。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以物質為標準,證明自己是否過得好。

但有時候,看不見的東西,往往比看得見的更重要。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曾在加拿大被捕。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她人生中最糟糕的時刻,她應該面帶憔悴,整個人處於崩潰狀態。

但每次看到她在加拿大的照片,她都姿態大方,沒有一絲狼狽。

出庭時,她每次都十分沉著冷靜,露出最得體的笑容,就連眉梢都充滿了自信。

有次,她在參加庭審前,正好遇到了國慶,面對記者的採訪,她大大方方地對著鏡頭說:「無論在天涯還是海角,心永遠和祖國在一起。」

你看,就算身處異國,身邊沒有一個親人,每天還要面臨種種困難,但戴著腳銬的她,優雅大氣的姿態沒有改變,忙碌高效的生活也沒有改變,她照樣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問題。

這何嘗不是一種精緻?

而她的這份精緻,絕非來源於物質的堆砌,而是發自內心的從容。

如果她只有錢,沒有內在的積累,那她就會像網友想像的那樣,整個人憔悴不已。

還有出生自高官家庭的作家鄭念,曾被汙衊為「英國間諜」而入獄。

即使在獄中,她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精緻:

每天她會早起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打掃乾淨獄房;

沒有首飾髮夾,她就采路邊的野菊花插在自己的頭髮上,用柳枝點綴野花做成花環戴在頭上。

心靈富足,才是好生活的真正底氣。

很多人把精緻看成是一雙名牌鞋,一隻名牌包,但真正的精緻是苦難來臨時倔強的靈魂。

《一代宗師》里有這樣一句話:「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活成里子的人,內心充實堅定,即便身處逆境,也能活出光彩。

活成面子的人,外表再光鮮,內里卻不幸福。

願我們都學會給生活做減法,活得恣意從容。

-End-

本文作者 | 季小念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