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就業率達歷史最高,日本「社畜」結束內卷時代了?

2024-10-14   新銳作家文壇

「入職就送100萬日元,保證每年休假129天。」

這是日本企業為了吸引畢業生,開出的優厚條件,此外還有升職加薪、免費住所等諸多福利待遇。

近年來,日本的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尤其是大學生,幾乎可以「畢業即就業」。

據統計,2024年春季畢業的日本大學生就業率達98.1%,達到自1997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如此完美的就業率,讓很多在中國為找工作焦頭爛額的年輕人羨慕不已。

據悉,今年入職日本大部分企業的大學畢業生,薪資都在萬元以上。

為了吸引畢業生,日本企業可是在錢上下了大功夫,有的公司只要新員工入職,就給100萬日元的獎勵。

名古屋的日本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發放員工20%年薪的入職獎金,封頂金額為1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3萬元)。

第一生命、野村等企業對校招生工資的提升幅度達到16%,東京電子更是達到了40%。

這種高額獎金在以前的日本職場是比較罕見的,卻十分符合日本年輕群體對未來工資增速的預期。

除了高薪待遇,一些企業為了吸引畢業生,尤其是外地的畢業生,會提供免費的員工宿舍或住房補貼。

日本建築公司三和建設,專門在大阪市淀川區建設了五層員工宿舍,應屆生入職可免費住5年。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解決了畢業生的住房問題,就等於將他們的心留在了公司。

此外,很多企業紛紛增加休假天數,甚至打出「一年休滿129天」的口號,並且還為員工提供高額的加班費。

在各大企業的努力下,今年年中,日本2025年畢業的本碩生,已經有很多人提前拿到了offer,正在為去哪家公司而愁眉不展。

二十多年前,日本大學畢業生可不是這番光景,能夠入職哪個公司,決定權完全在公司高層手中。

只是現如今,時代變了。

以前,是畢業生費盡心思向企業推銷自己,現在,是企業絞盡腦汁地想得到大學生的認可。

除了常規的高薪住房等,日本企業在招聘宣傳上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採用多樣化的宣傳方式來吸引畢業生的關注。

在傳統的校園招聘、招聘網站發布信息之外,企業還會通過社交媒體、線上直播、企業開放日等方式進行宣傳。

美蓓亞三美在東京新總部內建造互動展覽,展示公司產品及背後的科學,還開通了youtube頻道,希望以此吸引畢業生的注意力。

在招聘會上,企業會精心布置展位,用醒目的橫幅、宣傳冊等展示公司的優勢和特色,甚至派出代表進行現場演講和答疑。

部分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畢業生投遞簡歷,放寬了招聘條件,比如對專業的限制減少,一些崗位標註「文理均可」;

對於沒有工作經驗或專業技能基礎的畢業生,企業表示會提供充分的培訓,降低了畢業生的入職門檻。

還有企業別出心裁,居然採用「請家長」的方法留住畢業生。

東京的lT企業assist就邀請家長參觀公司辦公環境,並補貼住宿和交通花銷,通過獲得家長的認可來吸引畢業生加入。

日本大學畢業生,咋就成了企業都愛搶的香餑餑?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這意味著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數量不足,無法填補退休人員留下的空缺。

截止今年初,日本人口總數約1.2億,較去年減少近90萬,其中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約為7174萬人,呈持續減少趨勢。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日本社會的養老負擔加重,進一步消耗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勞動力市場雪上加霜。

而長期以來,日本的生育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低生育率導致未來的勞動力供給不足,企業難以招到足夠的年輕員工。

正是由於勞動力短缺,企業才會為吸引人才展開激烈競爭,如果放在二十年前,企業是斷然不可能如此放低身段的。

隨著各大企業紛紛提高應屆生的起薪水平、增加福利補貼,一些傳統行業的就業人數有所增加。

製造業是日本的傳統優勢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一直較為穩定;醫療與福利行業隨著日本老齡化的加劇,需求不斷增長;住宿業與飲食服務業,則因旅遊業的發展也有較大的用人需求。

除了傳統的全職工作,兼職、臨時工作等非正規就業形式也較為普遍。

非正規就業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相對靈活,適合一些需要兼顧家庭或其他事務的人群。

隨著科技的發展,遠程辦公、彈性工作等新型工作方式也逐漸興起,為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然而,工作機會和工作崗位的增加,並不代表在日本人人都能找到工作。

優秀的人鳳毛麟角,普通人才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

對於很多寒窗苦讀的大學生而言,他們畢業後就是衝著能賺大錢的高薪崗位去的,但這些崗位往往會將他們拒之門外。

近年來,日本建築業和金融保險業的就業者數量同比減少。

建築業受原材料、光熱費等價格暴漲的影響,企業控制人力成本,招聘規模有所縮小。

金融保險業由於行業競爭和數字化轉型等因素,就業崗位增長也相對緩慢。

除此之外,金融、IT等熱門職業,企業對應聘者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不僅要求其具備專業技能和知識,還注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潛力。

誠然,每年都有優秀的求職者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高薪體面的工作。

一名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季參加各大金融機構的招聘時,憑藉著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順利獲得了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的錄用意向。

最終,他選擇了一家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都較好的銀行,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可大多數人終究只是普通人,他們並不被大公司認可,只能找到一份可以養家餬口的工作,過著兩點一線的平淡無奇生活。

在一些關於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報道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內容:

大學生因為就業崗位充足而擁有更多選擇,很多嚮往自由的人,乾脆選擇了辭職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能夠輕易向打工的「牛馬生涯」說不,將自己的興趣作為變現的工具,這讓很多「畢業即失業」的中國大學畢業生羨慕不已。

但現實中,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即使日本有充足的就業崗位,大部分年輕人依然面對著生活的重壓。

日本企業加班文化盛行,儘管工作已經穩定,但員工仍然疲憊不堪。

在一些大型企業,即使當天的工作任務已經完成,為了表現出對工作的敬業和努力,員工也不敢輕易提前下班,長期的高強度工作對身心都是巨大的消耗。

日本職場晉升的殘酷與中國職場不相上下,為了獲得晉升機會,員工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業績來證明自我價值。

一旦工作出現失誤或業績不佳,就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這使得員工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競爭狀態。

在東亞盛行的「人情文化」中,無論哪個國家的員工,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否則就會遭遇同事的排擠和孤立。

讓年輕人被工作捆綁住的原因,還有昂貴的物價和逐漸老去的父母。

日本的物價水平較高,特別是在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日常生活開銷對普通人來說都是「天文數字」。

在日本,一顆普通的白菜在物價上漲時,都可能賣到100元人民幣左右。

即使工作穩定,工資收入相對較高,但扣除生活成本後,可支配收入並不多,這使得員工在經濟上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作為全球知名的老齡化社會,日本年輕人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生活費用,還需要為父母的養老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

此外,隨著日本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壓力不斷增大,年輕人對未來自己的養老問題也充滿擔憂。

「穩定的工作」的含義是模糊的,它既代表安穩的生活,也是痛苦的來源。

在殘酷的生活壓力面前,曾經引以為傲卻無法變現的興趣,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那些動不動就辭職追求夢想的人,要麼就是有著聰明的頭腦和極強的生存能力,要麼就是家裡有礦,能支持他們浪跡天涯。

我們在看到日本高就業率的同時,也要看到高就業率背後的「人口老齡化」和普通年輕人沉重的生活壓力。

畢竟,日本這個國家,已經上演了無數次「繁華之下一地雞毛」的真實故事,這一次也不例外。

— END —

參考資料:

第一財經:《日媒:日本應屆大學生就業率97.3%,3年來首升》

新周刊:《在日本求職的打工人,真能拿到爽文劇本?》

*文章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TWYMG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