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扁食

2023-12-20     竹鶯說事

原標題:冬至吃扁食

孟向陽

老家稱餃子為扁食,我們最喜歡母親包的素扁食。

冬至前幾天,母親就張羅著購買做扁食的食材,當然,離不開最佳搭檔——父親這位好幫手。於是在母親的「口諭」下,父親開始在紙片上記錄食材內容:白蘿蔔、粉條、豆腐、土豆、青椒等一一記清,雞蛋當然不可或缺,因為家裡有,就不需要再買了。像老黑醬、辣椒醬、豆瓣醬、花椒鹽、芝麻鹽等調味品平素就備好了,只等調餡用。

通常冬至前一天下午,母親就準備餡料。

先用耪床耪白蘿蔔條。作為主料,最起碼得兩三個大蘿蔔。耪好後,放入80攝氏度左右的水中焯兩遍,再用笊籬撈到盆里過冷水,用紗布將不燙手的蘿蔔包好擠出水分。

接下來耪土豆條。土豆條淘洗乾淨後,需要上火翻炒。放兩勺油,大料同步放入,待油快冒煙時,再將蒜片和蔥絲依次放入油鍋,隨著蒜蔥泛黃,將土豆條和切好的青椒絲迅速倒入鍋中,不停翻炒,半熟時,淋少許醬油上色,再加幾勺鹽,入味,出鍋。

與此同時,父親開始剁蘿蔔,雙刀揮舞,很快長條變斷絲。炒好的青椒土豆也被母親倒在案板上。父親用力剁著,刀與案板碰撞發出「咚咚咚」的聲響,節奏明快、韻律和諧,仿佛戲班子裡的司鼓手有節奏地敲打著牛皮鼓,回味無窮。十幾分鐘後,蘿蔔、土豆、青椒已摻雜在一起。

母親也沒閒著,將打勻的蛋液倒入鍋中,隨著油溫上升,蛋液慢慢凝固,趕緊用筷子打散,出鍋。再淋少許油,待油溫起來,將切好的薑絲和碎香菜撒入鍋中,待姜與香菜的香味一出,順手將豆腐丁撒入,不停翻炒,加少許鹽,出鍋。

此時,父親剁餡已剁到了火候。母親將炒好的雞蛋和豆腐也倒在案板上,並接過父親手中的刀邊剁邊翻攪,同時將老黑醬加放兩勺、花椒鹽兩勺,繼續翻攪。用筷子夾起少許素餡放入嘴中嘗嘗味道,感覺有些淡,再放少許鹽,翻攪一會兒,再讓父親嘗嘗,感覺味道正好時,一大案板素餡就算剁好了。母親將剁好的餡鏟到大圓盆里,再用勺背將盆里的餡抹成圓堆狀,淋幾滴香油,抹勻,為的是鎖住餡料的鮮味。

有幾次正好我也在場,能夠幫助父母打打下手,嘗嘗味道,洗洗案板,收收工什麼的。看到一大盆白中有黃、黃中帶綠、綠里裹翠,散發著雞蛋、豆腐、蔥、姜、香菜、椒鹽及老黑醬混合香味的素餡,食慾隨即升騰起來。

晚上,父母就要早早歇息了,白天剁餡累得腰酸背痛,畢竟都到耄耋之年了,歲月不饒人哪。

冬至當天上午,父母就開始給我們幾個子女挨個打電話,讓我們晚上過來吃素扁食。說實在話,要不是母親打電話叫吃扁食,還真不知道這天就是冬至了。

午後,母親稍加休息,就起來開始和面捏扁食了。老家素扁食的包法很特別,扁食皮在拇指和食指相互作用下,一左一右,交替捏緊,像變戲法似的,一眨眼工夫就變成麥穗狀,前面露出尖尖角,後面圓滾滾。面醒好後,母親在案板上撒上麵粉,將麵糰揉一會兒,切出一塊,搓成長條狀,再均勻地切成小麵糰,撒上麵粉,用小擀麵杖擀成圓片,只等包餡了。母親喚父親端出素餡,開始捏麥穗扁食。只見她捏起一個圓面片放進手心,拿起小勺挖出一勺餡扣在麵皮里,摁實,抿光,將麵皮摺疊回來,緊捏麵皮邊沿,捏成麥穗狀。一個多小時,一百四五十個扁食整整齊齊準備妥當,就等我們到齊開宴。此時,父親正在酸罐里用木槌搗蒜。母親又將蒜苗切碎放在一個碗里倒入老陳醋。這樣,一碗蒜醋、一碗蒜苗醋,再搭配上辣椒醬和豆瓣醬,誰想蘸啥就蘸啥。

夜幕降臨了,室外變得更加寒冷。屋內,老老少少齊聚一堂,吃著父母做的香味撲鼻的扁食,有說有笑,仿佛又回到童年時代。是啊,父母在,家就在。那熱騰騰的扁食里包的全是父母濃濃的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8cf0435db412ef2ff1e7720483a3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