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到了困難,你是哪種家長

2023-12-09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當孩子遇到了困難,你是哪種家長

近期氣溫變化加劇,是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兒童醫院檢驗科的采血大廳,每天都是一個小小的舞台,上演著「人生百態」。有些小朋友勇敢地伸出手臂,眼中充滿好奇;有的則緊緊地抱住父母,眼裡閃爍著恐懼;也有一些孩子哭鬧、打滾,試圖逃避這樣的時刻。

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忙碌地安撫,有的溫柔,有的嚴厲,但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配合完成這個必要的程序。這裡不僅是一個醫療流程的執行地,更是一個見證家庭愛、勇氣和成長的地方。

然而,除了孩子們的各種表現,這裡還有更深層次的家庭互動關係。面對同一種外在不良刺激——抽血,每個家庭的反應都各不相同。從中,我發現了許多有關家長養育態度與兒童行為的有趣現象,今天跟大家聊聊。

家長的養育態度大體上分為四種類型:

WINTER

威信型:高情感+規則

溺愛型:高情感+規則

嚴厲型:低情感+規則

忽視型:低情感+規則

威信型

家長的表現:穩定設定邊界,「這個檢查是一定要做的」。提供情感支持,「爸爸(媽媽)陪著你」。做好心理預期,「是會有一些難受」。提供給孩子選擇,「你可以選擇爸爸陪你,還是媽媽陪你」「你可以選擇抽左胳膊,還是右胳膊」。耐心等待,等孩子準備好,也相信孩子會準備好。

孩子的表現:禮貌,情緒穩定,勇敢。同時,孩子也會表達出難受,但很快會恢復過來。

總結:這樣的家庭確實較少,大概占10%。孩子的情緒和不舒服是可以表達出來的,孩子也有做選擇的權利,但父母會劃定一個有限但嚴格的邊界,同時孩子也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孩子安全感十足,敢於面對挑戰,也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溺愛型

家長的表現:過度保護孩子,「我們不要做這個」「孩子暈血,不能做的」。有些會指責工作人員,「我感覺你們就是為了賺錢」「沒事找事」「壞阿姨」。有些會騙孩子,「寶貝沒事,這次不抽血,就碰一下」「抽血很舒服的,你試一下」。

孩子的表現:開始很乖巧、很客氣、很講禮貌,要開始抽血時,緊緊抱住媽媽或爸爸,拚命掙扎,眼淚汪汪。

總結:這類孩子看起來很懂事,但一遇到困難很容易退縮,依賴父母,缺乏自我挑戰的勇氣。習慣於表達出相對誇張的情緒和不適應的行為,去影響和控制自己的親人。

嚴厲型

家長的表現:責罵、批評,「你怎麼連這點苦都吃不了」「男子漢哪有你這樣的」「別人也做了,她都沒有哭」。給獎勵,「做好了給你棒棒糖,三顆」。強行控制孩子,「醫生我抓住他,你動作快一點抽」。

孩子的表現:恐懼,根本不想進入抽血大廳,一邊掙扎一邊哭。肉眼可見的緊張和焦慮,整個肌肉都是緊繃的,包括面部表情。

總結:孩子緊張和害怕的情緒不被允許表達,恐懼無形中被放大,導致孩子出現過度反應。孩子易退縮,不敢面對挑戰,拒絕陌生事物。

這類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很容易出現軀體反應。比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和發熱等。

忽視型

家長的表現:家長在玩手機或者接電話,對發生的一切愛搭不理,面無表情,一言不發。不過,父母通常不會都這樣。

孩子的表現:孩子比較依賴家庭中較親近的撫養人,會本能地迴避、忽視和不太親近的家長接觸。孩子和其在一起時,會感到緊張、恐懼和無助。

總結:忽視型教養主要出現在兩類家庭。一類是低社會經濟地位的,既無養育能力和意識,又迫於生存壓力沒有時間和精力。另一類是另一個極端,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同樣沒有時間和精力,同時也不關注孩子是否努力。

作者: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口腔醫學院 方荃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 駱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5342d9d3c420291612e3dbc1dd54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