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年薪超150萬元!央企巨頭同日4人被查,能源反腐風暴持續升級

2024-07-10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劉昱汝 徐芸茜 北京報道

7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集團」)法律與外事工作部原副總經理訾士龍和集團辦公室原專職外部董事、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曹樹傑,以及中國海油集團旗下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原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鑽完井)喻貴民,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原副總經理鄧建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相關部門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從履歷上來看,訾士龍、曹樹傑、喻貴民三人都曾就職於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服」,601808.SH)。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年報數據發現,他們在任期間,作為中海油服總裁的曹樹傑2019年稅前年薪就達到151.58萬元;同年,作為副總裁的喻貴民年薪亦達到130.33萬元;而在2015年,副總裁訾士龍最後一年年薪為60.15萬元。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混合所有制與資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嚴學鋒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持續高壓反腐的態勢下,企業管理者與員工受到嚴管,這既是對他們的必要約束,也是對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負責。反腐行動有助於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環境。

截至7月9日收盤,中海油服股價為16.30元/股,當前總市值767.7億元。

中海油系統多人被查

上市公司公告顯示,訾士龍為中海油服前副總裁,職業生涯始於1994年,長期服務於中海石油技術服務公司。2002年加入中海油服,歷任固井事業部經理、油田生產事業部副總經理、印尼公司總經理、人力資源部總經理。2013年升任副總裁,直至2015年工作調動離任。

曹樹傑1987年加入中國海油集團,歷經鑽井隊長、副監督等職位,後升任中海油服總裁。2010至2016年,擔任副總裁。2017至2018年,任執行副總裁。2018年3月起,擔任執行長兼總裁,直至2020年6月因工作調動離任。

喻貴民也是中國海油集團資深人士,自1992年加入以來,歷任井下作業工程師、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要職。2017年至2020年擔任副總裁。

其實,今年以來中海油系統已有多人被查。2月2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董事長王宜林在退休四年之後被查;3月15日,中國海油集團原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勇被查。李勇曾在中海油體系工作了近36年,包括中海油服近11年。

緊接著4月2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原副總裁方誌、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地區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原專職副組長陳明被查;隨後5月6日,曾在中海油服工作近30年的最高任職中海油服董事長的中海油集團原副總經濟師齊美勝被查。

值得一提的是,9日被查的三人都曾與齊美勝共事。2013年齊美勝與訾士龍出任副總裁,2015年訾士龍離職,次年齊美勝升任CEO。2018年齊美勝成為董事長,由曹樹傑接任CEO。僅一年後,喻貴民加入任副總裁。然而,2020年喻、曹兩人因工作調動離職,次年齊美勝也辭任董事長,其關聯引發業界關注。

中海油服作為中國海上鑽井的領軍者,其業務覆蓋全球,從物探採集到鑽井服務,再到油田技術服務,均展現出卓越實力。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1.48億元,同比增幅20.0%;實現利潤總額人民幣9.40億元,同比增幅47.8%;實現凈利潤人民幣6.91億元,同比增幅51.3%。

能源反腐持續推進

能源電力領域反腐力度持續加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電網紀檢監察組展現堅決態度。

記者了解到,2023年駐組本級立案20件、處分27人,公司系統立案高達2373件、處分2808人。沈建新、全生明、陳連凱等職務犯罪案件被嚴肅查處,其中駐組本級查辦達10件。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國家對能源電力領域的腐敗問題毫不姑息,正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鬥爭。

自2020年以來,中央紀委全會連續五年把國有企業反腐敗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進行部署。二十屆中央第一輪集中巡視30家中管企業,有力釋放嚴監管信號。國資央企紀檢監察機構聚焦重點、縱深推進,辦案力度明顯加大,推動國資央企領域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北京恆都(上海)律師事務所刑事專業律師劉學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央對貪腐絕對是「零容忍」。很多領導幹部認為退休或卸任就算平穩著落,但事實上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只要違法就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在任的或是離任的都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去違法違規,「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國資央企領域反腐工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嚴學鋒建議,國資央企的反腐治理,需要共性和個性措施的有機結合。共性是一體推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如加大腐敗成本切實追責、大數據反腐、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激勵機制、建立優秀企業文化。針對腐敗重災區、反腐薄弱點,應該進一步採取針對性強的個性化舉措。這就需要秉承問題導向,認真研究腐敗重災區、反腐薄弱點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嚴學鋒向記者舉例,針對「靠企吃企」問題,可以採取的特別舉措:第一,將企業對外的股權合作、合同(包括但不限於三重一大事項)全面信息化、數字化,並通過信息化系統對集團及時公開(合法的基礎上)、在企業內部及時適當大範圍公開,企業的半年報、年報應該比照上市公司的標準要求高質量去向全社會披露;第二,探索實施國企管理者個人財產、家庭財產向全社會公開公示;第三,加強舉報機制建設,特別是大力度獎勵舉報人,可以將一定比例的貪腐所得獎勵給舉報人。

在嚴學鋒看來,實踐中反腐一個特別重大的、長期的短板是,對行賄者的處罰力度偏小,不少行賄者沒有被依法追責,尤其是嚴格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導致行賄者對法治缺乏敬畏,乃至一些人將行賄作為重要的「盈利模式」,社會文化層面也缺乏對行賄的羞恥感。

「反腐,需要切實依法從嚴問責行賄者;國資監管機構、央企國企層面對行賄者同樣要嚴格約束,如將當事人、當事人控制的組織納入合作黑名單。」嚴學鋒進一步補充道。

據悉,中國海油集團官網於7月8日發布巡視整改進展情況通報透露,2023年4月7日至6月21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對中海油集團黨組開展常規巡視,同年9月20日反饋巡視意見。巡視整改內容之一,即持續推進工程建設、採辦招投標、領導人員親屬經商辦企業承攬關聯業務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

本期編輯:孫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e7d1f22d44507217394119e15dcf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