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台灣,福建有新動作

2024-07-25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董鑫

據《福建日報》報道,7月24日,福建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福建省閩台關係檔案保護條例》,將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這是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台專項地方性法規,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出台後,首部省級層面涉台專項法規。

會議強調,要用法治力量守護兩岸共同記憶,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加強閩台關係檔案的保護,對於正確認識閩台歷史淵源、留住兩岸同胞共同記憶、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重要背景是,近些年,民進黨當局為謀求「台獨」,大搞「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

他們推出的所謂「教改政策」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台灣地區2019年啟用的課綱以東亞史取代了中國史。今年5月,央視記者在台灣地區「高考」後對考生進行採訪,有台灣高中生表示不知道「中國史是什麼」,引發兩岸熱議。

2017年,民進黨當局推出所謂的「2030雙語政策」,提出到2030年讓英語成為台灣地區所謂的「官方語言」。現在,民進黨當局還計劃將閩南語更名為「台灣台語」。

歷史不容篡改,血脈豈容斷裂。

80%以上台灣同胞祖籍都在福建。自古以來,特別是明清以來,福建居民大規模遷居台灣。

福州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大陸省會城市。福州人東移台灣從宋朝就已經開始,台灣民間有「無福不成衙」一說,講的就是清代台灣各級衙門裡幾乎都有福州人充當教職人員或幕友。

廈門曾是大陸移民前往台灣最主要的港口,早在唐宋時期,廈台兩地經貿交往就已萌芽,至明清達到高潮。

漳州是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40%的台灣同胞祖籍都在漳州。九龍江西溪水滋養下的古城曾是漳州府衙所在地,老府衙前的街道現在叫「台灣路」。

據福建當地媒體報道,南靖縣山城鎮雁塔村村民徐盛土,曾向福建省檔案館捐贈過其祖父徐清金百年前與台灣親人書信往來中的詩文手抄本。

100多年前,閩南秀才徐步渡海去台灣,在台灣彰化當私塾教師。在台期間,徐步寄回了20多封書信,其子把信中詩文全部抄錄,共60頁。2012年,徐步在台後人徐英一攜13位親人來到漳州市南靖縣雁塔村認親,「信物」正是這本手抄本。

新通過的《條例》在福建省範圍內首次明確了「閩台關係檔案」的定義。

閩台關係檔案是指閩台往來過程中直接形成的,印證兩岸歷史淵源,體現兩岸交流交往,承載中華民族記憶,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既包括文書、信件、契約、族譜等,也包括書畫、匾額、碑刻、錄音、錄像等。

這些都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見證。

據《中國檔案報》報道,福建各級檔案部門館藏涉台檔案資料約24.8萬件,其中「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約22.6萬件。

此前,開展「遷台記憶」檔案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已列入了福建省「十四五」規劃。

2022年起,福建省相關部門面向海內外公開徵集「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截至目前已徵集到相關文獻資料5.13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新通過《條例》還鼓勵閩台兩地開展關於閩台檔案的交流合作,拓展交流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鼓勵、支持閩台宗親、鄉親、姻親利用閩台關係檔案開展尋根謁祖、族譜對接等活動。

一段時間以來,已有不少台灣青年在大陸「尋根」。

在北京工作的台灣雲林女孩賴賴,通過族譜上記載的清朝康熙年間地址,在網友、賴氏宗親的幫助下,最終找到位於福建漳州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村的祖籍地。

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台生部部長、北京大學博士生林彥辰帶著半張族譜和幾張老照片,找到了在大陸的親人,回到了福建莆田老家。

福建省台聯理事、福建平潭「石頭會唱歌」民宿創辦人林智遠是台灣嘉義人,族譜上記載家族在大陸的老家叫「龍峰頭」。在福建平潭創業之後,幾經查找,確定了漳州安厚鎮的龍頭村、美峰村等地,就是當年的「龍峰頭」,也就是他的祖籍地。

在當地的林氏宗祠里,林智遠還用手機視頻連線在台灣的爺爺,告訴了他自己認祖歸宗的好消息。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資料 | 福建日報、東南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c1869eccc68e263e1a40469427da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