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交通道路體系就會開始越來越完善。這些便捷的道路建設不僅會讓周邊居民受益良多,讓當地經濟走上更好的一個循環,有時候還會因為周邊的景色很好,而造就一條「旅遊公路」。一些世界級的旅遊公路大家應該也會有聽說過,最典型的例子應該就是川藏公路,貴州各種盤山公路,這些公路可以說都是完全融入到了周邊的美景之中,枯燥的旅途當中有讓人眼花繚亂的層次豐富的景色,這可能是每一個自駕游朋友所期待和熱衷的了。
湖北其實在建的公路有很多,不過真正說到是「旅遊公路」的公路可能就比較少了。今天筆者介紹的這條公路名為環庫生態旅遊公路,聽名字大家恐怕也都知道這條公路打造的目的了!環庫生態旅遊公路位於黃岡市的白蓮河水庫周邊,白蓮河水庫可以說是湖北東部第一大水庫了,和大部分地區的水庫相同,白蓮河也是集成了灌溉用水、水力發電、防洪防澇、魚塘養殖等多種功能的大水庫。
白蓮河水庫環庫生態旅遊公路示意圖
這條公路的「環庫」環繞的自然就是「鄂東第一大水庫」——白蓮河水庫了。環庫生態旅遊公路全長大約為142公里,共計耗資約為26.5億,這條公路並不是高速公路,只是一條介於縣道、鄉道之間的農村公路,所以設計的規模大部分為雙向2車道,設計的時速也基本上是40公里到60公里不等。其實白蓮河之前是有一條環線公路的,不過這條環線環的太大了,其實對於水庫的旅遊開發還是用不上力氣,所以這次的環線乾脆就放到裡面,稱之為「內環線」。
白蓮河水庫
可以說這個水庫也是非常有「牌面」了,生生的有了自己的一環線和二環線。在內外的環線中間自然會再建造多條的連接線路,否則這2條環線毫無瓜葛,對於當地的發展還是起不到連通作用。該處聯絡射線一共修建了11條,可以說相當完善。所以分開來看的話,內環線長約90餘公里,而11條射線長度在50公里左右,整體上構成了一個雙環十一射的一個公路網絡體系。另外公路還「買一送一」,另外又開建了一條長度為59公里的綠道,綠道裡面有停車地,有休息亭台,專門為了改善周邊旅遊環境設施而建。
白蓮河環庫旅遊公路示意圖
位於羅田、英山、浠水三縣交界的白蓮河水庫將建設141.7公里的環庫生態旅遊公路,並且沿線修建58.8公里綠道。項目建成後,將使近40萬群眾的白蓮河庫區走上可持續發展「快車道」。
白蓮河水庫環庫生態旅遊公路是黃岡市委、市政府推進庫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黃岡市交通運輸局落實交通運輸與扶貧、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的示範項目。項目結合庫區周邊已有的外環公路,著力打造「兩環+十一聯」的環庫生態旅遊公路體系。
內環線圍繞白蓮河水庫繞行一周,全長92.186公里;十一條聯絡線由外環公路聯通內環線,全長49.537公里。
白蓮河水庫
全線採用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標準設計,路基寬8.5米、12米不等,時速40或60公里/小時。項目建設工期2年,總投資約26.5億元。
此外,該項目一大特色是沿線設置58.8公里的綠道,修建若干停車觀景區、休息平台、驛站等觀景和服務設施。這將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也為庫區特色產業綜合開發奠定基礎。
白蓮河水庫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前不久黃岡市政府常務會上,白蓮河水庫環庫生態旅遊公路規劃調整方案審議通過。與原來相比,橋樑減少35座,58.9公里綠道全部取消,建設里程減少10.8公里,總投資減少13億元。
這一變化,源於黃岡市委去年提出的「環庫公路規劃要積極踐行生態保護政策」和「湖面不架橋,臨水不開挖」的理念。白蓮河水庫是湖北第三大水庫,黃岡第一大水庫,庫區涉及羅田、浠水、英山3縣9個鄉鎮87個村。白蓮河水庫環庫生態旅遊公路項目2016年3月立項,計劃2017年5月動工,項目原方案規劃建設「兩環」和「十一聯」的路網結構,串接水庫主要景點資源,銜接水庫景點與周邊國省道幹線與城鎮,公路全長131.76公里,綠道58.9公里,橋樑38座,總投資26億元。「新的規劃方案,力爭做到建設前綠水青山,建成後青山綠水。」據黃岡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周銀芝介紹,調整後,根據白蓮河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線路全部避開生態環保紅線,88.3公里內環線整體適當「外移」,未來施工將避開大挖大填帶來的生態破壞。
這條旅遊公路會如期完工嗎,對此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