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個地級市曾經都是湖北的第二大城市,如今一個排第4、一個第8

2019-08-22     湖北城事

改革開放40年,東部沿海地區借東風乘勢而上,成為了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和中部地區拉開了距離,造成了東部和中部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而中部地區經過40年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城市崛起,有的城市衰落。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湖北省排名前三的3大城市,40年來的興衰更替,看看哪些城市依舊位於三大城市之列?哪些城市又已經衰落啦?

武漢

首先我們來看看,1978年的時候,湖北三大城市是哪幾個城市?排名第一的當然武漢,這點誰也無法和它爭,1978年武漢GDP39.91億,湖北排名第一,全國城市排名第8,和武漢現在在全國的排名差不多。1978年湖北第二大城市是荊州,當時應該叫大荊州,那時荊門、天門、仙桃和潛江還沒有分出去,是湖北省妥妥地第二大城市;1978年荊州GDP17.66億元,位居全國第33名,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了,和17年瀋陽在全國的排名相當。而78年湖北第三大城市則是襄陽,今天湖北省的二副之一,當時襄陽的GDP為13.95億元,全國排名第49位,比現在略強。而1978年,湖北第一城市武漢市第二大城市荊州的2.26倍。

荊州

襄陽

再來看看1988年湖北省三大城市又是哪些?1988年,湖北省的第一大城市依舊是省會武漢,當年武漢的GDP為121.11億元,位居全國第6名,比1978年前進了2名,達到了解放後武漢在全國排名的最巔峰時期。而1988年湖北的第二大城市不是荊州了,也不是襄陽,而是汽車城十堰;88年十堰的GDP為20.07億,全國排名第71名;從十堰全國排名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的效果已經開始在沿海地區體現,作為湖北第二城的十堰竟然只排71名,與78年荊州在全國排名相比,後退了38名。1988年湖北第三大城市是今天二副之一的宜昌,88年宜昌GDP為17.10億,全國排名第95名,勉強擠進了前百之內。1988年武漢市第二城十堰的6倍,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當時雖然武漢進步了,但是全省其他城市衰退的非常厲害!

十堰

接著看看2017年湖北省三大城市?17年湖北第一大城市當然是龍頭大哥武漢,省會城市以13410億元的GDP高居全省第1、全國第9名,與78年相比後退了一個名次。第二大城市則是襄陽,襄陽1978年以全國第49名成為湖北省第三大城市,1988年跌出全國百城之外;而2017再次以全國第53名排名湖北第二大城市。宜昌依舊位居湖北第3,但是全國排名由95名上升到55名,上升了40個名次,殊為不易!2017年武漢GDP是第二大城市襄陽的3.3倍,高於1978年,但低於1988年武漢與第二城6倍的巨大差異。


宜昌

從上面最近40年來湖北省前三大城市在湖北以及全國排名的排名可以看出,1978年的時候,湖北的經濟還是相當不錯的,在全國的排名也比較高,當時武漢的首位度也低於現在。而1978到1988年的10年時間,則是湖北省地級城市衰退最厲害的時速,全省第三大城市差點跌出全國百名之外。而這其中,衰退最厲害的不得不說是荊州市,88年荊州僅劃出了荊門市(包括現在的荊門市和沙洋縣),但是全國排名由第33名跌到了100名之外(荊州2017年全國排名第125名);並且從此一跌不振,再也沒有回到前100名之內。從1988年之後,湖北包括武漢和其他城市一路下跌,到2007年武漢跌到了全國第18名,直到2013年才重新回到前十大城市之列。而湖北其他的地級城市,除了二副襄陽和宜昌在省里扶持下,發展的還算不錯,其他地級普遍積弱。再也沒有回到歷史的最好水平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rU9umwBJleJMoPMWG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