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本相,將孝順這種家風傳承下去,2020甘肅臨洮縣的年味來了

2020-01-19   姚志芸

抬本相,將孝順這種家風傳承下去,2020甘肅臨洮縣的年味來了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 都說年味越來越淡,一說起過年,都會想起小時候。
  • 小時候的年是什麼?
  • 讓很多人回味的年味,
  • 是買回來的一件新衣服,是媽媽鍋里熱騰騰的麻花,饊子....
  • 還有那一吊吊白赤鮮紅的豬肉,再加上噼里啪啦放著的小炮,
  • 笑容綻放在每一個人臉上,
  • 過年就是過年,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年味總覺得淡了些?為什麼?或許缺了一些傳統文化和家風的鋪墊。

作家羅蘭這樣寫道,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

現實生活中,做為個體的人,

每一個言行都是成長中細小的纖維,

要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和外在行為,

並能左右這個人的生活觀念,就需要外部環境的影響。

除了外在的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只強調自我,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對父母的態度惡劣,叛逆不孝。可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孝順,拿錢拿物尊敬自己。社會中的確存在有些父母過於難纏,拿孝道道德綁架孩子的一生,甚至是勒索,有些子女受,有些子女不受。於是社會氛圍越來越不好,過節都不願意回家,年味越來越淡。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筆者要重點寫一篇關於孝順的家風該怎樣傳承?或許也是一股濁世里的清流。

抬本相,這是一個特別又很傳統的節日,

  • 對外地人來說讓人很陌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 其實這一詞是要給年老的並是本命年的人所要賀壽。
  • 臨洮縣的北鄉都有抬本相的習俗,越往北離縣城越遠,經濟條件越不好,可這一習俗卻越濃厚。

本命年12甲子一輪迴,第13個年頭抬本相,寓意順順利利的能長長久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抬本相,按照習俗,年齡49歲,61歲,73歲,尤其80歲及以上的人才能抬本相。後來抬本相都從61歲開始,因為這個年齡,通常情況下兒女已經成家,孫子繞膝,正是上表孝順,下教子孫的時候。

一家抬本相,家家學,只要條件還不錯都會給家裡的老人抬本相。昨天村子上的王叔給85歲的老母親抬本相,過大壽。老母親一輩子生養了5個子女,3兒兩女。大哥二哥早已經過世,現在就剩王叔和兩個姐姐。

一大早王叔家院子的鞭炮就噼里啪啦的響了,老母親穿著嶄新的衣服鞋子端坐在炕頭上,王叔先跪下來給老母親磕了三個頭,邊磕頭邊說,老娘要長壽呢。然後就出去忙了,今天要好好忙活一天,來人要招待,完了還要去鎮上的酒店。

家裡陸陸續續來人了,隔壁家的劉奶奶過來,拉著王奶奶的手,直夸王奶奶命好,命里有這麼好的孝順兒子,有兒子一次次的抬本相,不像自己,老伴雖活著但掙不來錢,孩子一個不如一個,誰都沒有心思抬本相,說著時還摸起了眼淚。王奶奶想安慰她卻不知道該怎麼說。

院子裡傳來喧譁聲夾雜著喊太太(外祖母),王奶奶還來不及答應,大女兒早已經跨進了堂屋的門檻喊娘。身後呼啦一下子湧進來一堆人,大女兒和小女兒一家都來了。家裡開始熱鬧了起來,孩子們挨個給王奶奶磕頭。奶奶除了笑還是笑,摸摸這個孫子,瞅瞅那個孫女。

  • 一家子給王奶奶抬本相開始了,
  • 莊子上的年味也就從王奶奶家開始濃厚了起來,
  • 今天的壽星公一會還要去鎮上的酒店坐鎮,
  • 希望自己的子孫都能順順利利,孝順有加。

這樣的風俗曾有人質疑過,說無非就是收禮走流水席的一個過程。這裡筆者不敢苟同,人生在世,給老父母抬本相或許表面看起來就是收禮走流水席的一個過程,實質上它對改變村風,提倡孝順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人人能不做表面功夫,把孝當首位人人當孝子。

百事孝為先,做事人為本。今天你孝順父母,本相年給父母辦大壽就該讓所有人看見,順帶接受別人的監督。一學百,百學千。這種濃厚的氛圍一旦形成,莊子上誰敢忤逆不孝?有時候輿論的力量在民間小巷裡比法律有效,可以很好的約束行為規範。

一個莊子上抬本相的人,臘月里也就那麼五六家。隨著抬本相的爆竹聲,年味越來越濃了。中國人的年,民俗習慣全部都融合在裡面,只要是好的,都會存著過年。這是中國人的質樸和傳統。

今天很多人都忤逆父母,提出父不慈子不孝。這個觀點詐然看起來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孔子的弟子曾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 父不慈子不孝就是少數子女逃避責任最好的藉口。
  • 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兒女要孝順,這是雙方的責任。
  • 往往這樣子狀態的家庭都是理想狀態。
  • 很多家庭,父母不像父母樣子,兒女不像兒女的樣子。
  • 只要有一方蹦躂,那麼談孝順道路很難,
  • 上不通下難行,都是自私自利的藉口。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中國歷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拿孝可以道德綁架很多子女。

被生育的人一定要對生育自己的人有所虧欠,並且一定要順從、孝順、贍養生育自己的人,這一點有失公平。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並非是自己主觀意願,哐當就給一大枷鎖誰願意?不過這並不是講不孝的根本,孝是人之道,也是追根溯源的本性。

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也要自己努力,而不是把所有翻身的希望壓在孩子身上。孩子成功就道德綁架,不成功就罵孩子懦弱無能。孩子更要自立自愛,一邊的埋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二代的富裕生活,一邊質問憑什麼孝順。如果雙方都沒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只能陷入僵局,父母孩子成為仇人。

一代人就該有一代人的努力和方向。

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

人生的意義不都是如此嗎?

年又快要到了,

年味越來越淡的背後,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贊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作品,各平台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網絡配圖,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