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亮相鄭州博物館

2024-08-06     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左麗慧 文 馬健 圖)8月5日,由鄭州市委宣傳部、大同市委宣傳部指導,鄭州市文物局、雲岡研究院主辦,鄭州博物館承辦的「絲綢之路·黃河:長河靈岩」主題展覽在鄭州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雲岡石窟相關展品55件(組),包括雲岡石窟代表性文物展品、3D列印展品、相關研究歷史檔案等,帶觀眾走近雲岡石窟,深切感受其恢宏壯麗的風貌和蘊藏其中的豐富文化內涵。

據了解,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全面介紹雲岡石窟的考古發現、石窟概況及保護歷程,展出雲岡石窟窟前與山頂遺址考古發現的建築材料、生活用具及石雕造像,同時將雲岡石窟保護維修的檔案資料公開展示,重點介紹了雲岡石窟20年來的數字化保護髮展歷程,諸多展陳內容均為首次亮相。

為讓觀眾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雲岡石窟風采,此次展覽還將1∶1比例高精度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2窟,「搬」到了鄭州博物館一樓大廳,重現氣勢恢宏的洞窟、形態各異的雕塑(如圖)與絢麗多姿的壁畫,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以及承載千年石窟藝術的視覺盛宴。

絲綢之路與黃河水道,作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兩條重要通路,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規模宏大的多元文化交匯融通,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石窟文化是黃河文化及古代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石窟寺的保護利用,對於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弘揚絲路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窟寺的開鑿約始於公元3世紀,盛於公元5~8世紀,主要分布於絲綢之路沿線、黃河流域等地區,其中重要的石窟有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鞏義石窟等。雲岡石窟作為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是由北魏皇室集中全國人力、物力所興造,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代表了公元5世紀中國雕刻藝術的頂尖水平。雲岡石窟作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猶如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書,同時亦是融匯東西方文化、中華多民族文化、佛教藝術與石刻藝術的文化藝術寶庫。

鄭州博物館有關負責人表示,河南與山西同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深受黃河文化的滋養,同時也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在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展覽的推出,對於加強晉豫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弘揚黃河文化和絲路精神,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d4aead89a993f3fc758618ae96ad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