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故事:迸發不止,為更好的自己出發,這10年,我們一直在奔跑

2019-10-21   時尚健康雜誌社

你的10年,有怎樣的經歷?發生過怎樣的改變?

在這10年里,有一些人

因為馬拉松這項運動而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身為白領的娜娜、生於1949年的關景學先生,還有在馬拉松中尋找到音樂靈感的魏威,以及為國旗在異地升起而驕傲的李天鳴。在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馬拉松跑者的堅韌和信念,在迸發不止的奔跑中,尋找到更好的自己。2019年,是北京馬拉鬆開賽的第39個年頭,也是北馬和adidas合作的整10年,在特殊的日子中,《時尚健康》與adidas共同將娜娜、關景學、李天鳴加入到北馬的賽道上,在他們挑戰全新的自己的同時,一起見證馬拉松這項運動的魅力。

娜娜:用10年堅持著馬拉松,

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對我而言,馬拉松不是孤獨的運動,因為賽道上有信念和他」

PB:5小時45分

北馬目標成績:5小時30分

娜娜之所以入了馬拉松的「坑」,是因為她愛運動的朋友,在此之前,她的生活中沒有給運動安排任何時間。在男朋友的鼓勵下,她開始獨自嘗試有氧運動,然後接觸到跑步,接下來就是試著練習馬拉松,從5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現在的娜娜已經完成了很多次全馬的挑戰。

最難忘的一次馬拉松,是在上海,獨自前行的她體力有所不支,這時候她看到了一對情侶攜手跑過,彼此加油。她的心中也有了暖意。她想也和男朋友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軌跡。這樣可以是生活的一種全新的維繫。

他們兩個人一直都是兩地生活。娜娜在北京工作,男朋友則在外地。自那一次開始,娜娜和男朋友變了另一種約會方式:每年,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旅行,而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起參加一場馬拉松。對於娜娜來說,馬拉松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維繫愛情的紐帶,「本來我們生活就不在一個城市,生活圈子很不一樣,生活環境也很不一樣,可能就是需要找一些共同的愛好,激發我們之間的這種感情,去加深我們之間的這種聯繫。」

這一次的北京馬拉松,是娜娜和她男朋友又一次全新開啟的旅程。這一次娜娜想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挑戰一下自己,努力跑進5小時30分,娜娜說:「人生雖然充滿各種未知,但我能確定的,我一直跑下去,享受賽道上的未知,享受生活,享受驚喜。」

關景學:生於1949,

和祖國迸發不止,一起奔跑

「我想一直在馬拉松的賽道上,那樣覺得自己還年輕」

PB:3小時02分

北馬目標成績:3小時

在關景學身上,可以感受到那種年輕就要迸發不止的能量。如果不是關景學老先生說出自己的年齡,真的難以相信,他已經70歲了。面帶紅光,看似50歲剛過的他,見證了北京馬拉松的14個年頭。關老先生很能跑,北京、上海、廈門、新疆、海口的馬拉松賽道上,都有過關景學的足跡。而讓他最難忘的,還是北京馬拉松:「北京的觀眾很好,給了我足夠的勇氣。」第一次參加北京馬拉松的時候,是2005年,他在遼寧,特地坐車趕到北京,住在前門。這次馬拉松的經歷,讓他難忘,雖然已經過去15年,但每一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比賽那天,天氣很好,我在馬拉松的隊伍之中,與大家一起奔跑,也欣賞著首都的街景。那一次,我穿的襪子有點薄,結果在20公里腳出泡了,到終點襪子都脫不下來了。」最終,他以3小時1分40秒的成績完賽。這一次馬拉松之後,關先生對北京有了一種親切感,而後的2009年,他來到了北京生活,一轉眼已經10多年。

這10多年之中,他堅持著系統的馬拉松訓練,也參加了很多場馬拉松,歲月並沒有在他的身上留下什麼痕跡。關老先生把自己的年輕,歸結為馬拉松的功勞。還有就是一直在賽道上陪著他的adidas。關老先生對adidas也有很深的感情,因為女兒上大學那年,送給他的第一件禮物就是adidas T恤,他不捨得穿,有重要的節日才會穿著它外出,這件T恤現在還在。

除了即將開始的北京馬拉松,70歲的關老先生也即將開始挑戰波士頓馬拉松。「今年還想再挑戰一下自己,在和祖國同歲之際,我想突破三小時,以後也要堅持跑下去,這樣自己才會年輕,唯有年輕,才是迸發不止的正能量。」關景學說。

李天鳴:10年50場馬拉松,

要看到五星紅旗在他鄉升起

「當看到五星紅旗在異國馬拉松賽道上升起,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PB:4小時08分

北馬目標成績:3小時59分

作為GorgeousRUN全球最美海岸線馬拉松發起人、瑞根(上海) 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李天鳴,這些年一直都在馬拉松的賽道上迸發不止。他的馬拉松經歷有些 「瘋狂」,他曾連續5年參加上海馬拉松賽,再到非洲塞席爾、模里西斯、香港、紐約等多個國際馬拉松賽事與超級百公里賽事。而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有點無知無畏。那時候馬拉松還沒有現在這麼火,臨近比賽還有很多名額。李天鳴是第一次參加的是上海馬拉松,報了名以後,才開始真正了解馬拉松,包括馬拉松文化,一些賽前備戰,從訓練計劃到膳食管理,和一些注意事項。第一次馬拉松讓李天鳴很難忘:「前30公里都跑的還蠻好的,只是30公里之後到35公里,身體的機能已經不允許我再往前跑了,只能走,後面的不到十公里基本是走到終點的。旁邊的人為我助威、加油,自己也會給自己打氣。但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其實是有點不知者無畏,第一次就去挑戰了一個全馬,」那一次,李天鳴用了5小時40多分鐘,也是那一次,李天鳴真正感受到馬拉松的過癮。

真正讓李天鳴愛上馬拉松的,是這項運動帶給他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有一次參加牙買加馬拉松,那一年參加的中國人大概有十幾個,在他們之前組委會說亞洲好像只有日本人會參與,就很少有見中國人的面孔。」李天鳴聽到這樣的一些言語,感覺會被鼓勵、被激勵。他希望影響到更多的中國人來參加這樣的賽事。那一次,他帶著五星紅旗上了賽道。自那以後,每一次在國外跑馬拉松,他都會帶著五星紅旗。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在異國他鄉升起,對他來說,都是一種驕傲和激情的迸發不止。

李天鳴即將開啟他的第一次北京馬拉松之旅,他期待突破四小時的成績關口,和所有人一起唱著國歌,為祖國的70周年而迸發不止,為下一個10年,70周年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