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拆過奧迪Q5 e-tron,很多人都說,就是一個ID.6換殼,不如買個ID.6值。為了驗證這種說法,我們就買了一輛上汽大眾ID.6X,2022款 智享長續航版,官方指導價28.4788萬。
外觀設計
見仁見智
外觀設計不做過多評價,基本上延續了ID.系列的造型,車標也能夠發光。至於是不是您喜歡的類型,還是那句老話,見仁見智。
全系標配LED遠近光燈及矩陣大燈,全系標配自動大燈、自適應遠光及大燈轉向。
整車尺寸為4876x1848x1680毫米,軸距2965毫米。這個軸距和之前我們拆過的奧迪Q5 e-tron一模一樣。
車門把手也是隱藏式設計,不僅能通過微動輕觸進行解鎖,在電子系統失效的情況下,還能用力扳動把手,進行物理解鎖。
車尾也是貫穿式尾燈,尾標也能發光。
因為是七座車型,所以當第三排座椅立起之後,後備廂可利用的空間並不大。如果將第三排座椅放倒,那麼可利用空間就會充裕很多。第二排座椅能放倒、放平,與我們之前拆過的大眾夏朗頗為相似。
第三排座椅靠背立起之後,第三排頭枕位置並沒有凸出於整車D柱部分,能給予一定的保護。
後備廂空間雖然不大,但擋板下面設計了收納槽。與其他ID.系列一樣,設計了一個「坑」,用來放置工具。
內飾設計
與ID.系列一致
內飾設計基本上與其它ID.系列車型沒有太多區別,雖然使用皮質材料較少,但凡是觸手可及的位置,大多是搪塑工藝的軟性包裹,有一定的質感。
車窗控制只有兩個按鍵,默認控制前窗,如果想控制後窗,需要按住虛擬的「REAR」鍵,聽到提示音後,「REAR」會亮起,這時就可以控制後窗升降。雖然看上去比較有意思,還節約了兩個按鍵的成本,但虛擬觸摸鍵並不好用,而且全車解鎖和兒童鎖控制也都換成了虛擬觸摸鍵,都比較容易誤操作。
車燈控制與新款大眾高爾夫比較相近,都是虛擬觸摸鍵,看上去很「高大上」,但用起來並不方便。
全系都是皮質方向盤,支持四向調節,多功能按鍵也是觸摸形式,能按下去,也能滑動,還帶有震動反饋。不過,被誤觸碰依舊不可避免。
和其他ID.系列一樣,配有一塊5.3英寸液晶儀表,介面設計比較簡潔,顯示信息比較有限。
我們這輛高配車帶有HUD抬頭顯示,不僅能顯示行車信息、導航信息、自動駕駛信息,還能顯示多媒體,甚至是車距保持提示。
檔把被放在了液晶儀表旁邊,通過前後旋轉,可以實現前進擋、空擋和倒檔的切換。最外側按鍵是P檔,同時聯動電子手剎,因此並沒有電子手剎的單獨控制鍵。
和其他ID.系列一樣,儀表台最前端有一條LED燈帶,可以隨著操作起伏變化,充電時還能提示電量狀態。官方叫它「極智燈光」,可以為駕駛者提供製動警告、掛擋錯誤、龜速模式、來電、語音助理、充電、導航……多種提示。
全系標配12英寸中控液晶屏,與其他ID.系列保持一致。系統響應速度很快,操作非常流暢,但控制過於繁瑣,有的操作需要進入幾層菜單才能實現。
中控螢幕下方有一組虛擬按鍵,支持單點觸摸和滑動調節。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背光,在照明不足的情況下,很難辨別按鈕位置。說實話,這樣的虛擬按鍵除了能在外觀上,展現一些「高科技」外,只會影響駕駛員更多的注意力。
下方設計有手機儲物格,高配車型帶有無線充電功能。
對角線水杯架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間。
中央扶手箱能夠調節高度,利用打孔組成了「ID.」標識。
天窗和遮陽簾的開啟關閉也是虛擬觸摸按鍵,通過滑動操作,說實話,不是很好用,精準度不高。
座椅空間
一般
這輛車的座椅是皮質包裹,雖然略顯偏薄,但貼合度相當不錯。全系標配座椅加熱,但全系都沒有座椅通風,高配車型卻配有座椅按摩,這個設定實在有些讓人看不懂。
車內門把手是電子觸控,只需輕輕一拉,就能電子解鎖。在電子系統失靈時,可以用力拉拽,也能觸發機械解鎖,這樣的設計相當巧妙。
第二排設計有獨立的空調控制鍵和出風口,高配車型的第二排支持座椅加熱。中央地板雖然有一定的凸起,但並不很高,不影響中央位置的乘坐感受。
這輛車配有一個超大全景天窗,但不能開啟。不過,能選配可開啟的全景天窗。
第二排座椅的舒適度與前排相當,坐墊偏薄,但貼合度也不錯。座椅支持前後移動及靠背調節。第二排座椅支持4/2/4比例放倒,第二排的腿部空間,如果不考慮第三排乘客的話,那是相當充裕,可以解鎖任何姿勢。如果第三排坐人的話,第二排就比較侷促了。
這輛車是2-3-2座椅布局,進入第三排需要將第二排座椅前傾,即便如此,進入第三排也並不方便,需要腿腳靈活。
第三排空間很侷促,無論是腿部,還是頭部,空間都非常壓抑,並不適合長時間乘坐,而且第三排座椅還沒有ISOFIX接口,不能安裝兒童安全座椅,因此也不能坐小孩。
總結
最便宜的7座純電SUV
單獨看這輛ID.6,站在大眾體系來說,其實並不差,但如果與目前的國產自主品牌相比,無論是外觀、內飾、配置,甚至是車機系統,都不占優勢。
不過,25萬左右的起步價,對於一輛合資品牌的電動7座SUV來說,說實話不算貴。目前來看,ID.6應該是主流品牌里最便宜的中大型純電SUV了,沒有之一。而且大眾合資品牌的影響力,雖大不如前,但底氣還在,還有一定吸引力。
那麼關於這輛車的駕駛品質如何,內部做工用料如何?相比奧迪Q5 e-tron是不是換殼呢?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試駕和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