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周扒皮」的高玉寶,害周家後人被戳著脊梁骨罵,誰對誰錯

2024-01-09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寫出「周扒皮」的高玉寶,害周家後人被戳著脊梁骨罵,誰對誰錯

中國文學史上繁星璀璨,許多典型形象令人難以忘懷,而「周扒皮」則是其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代名詞,用來形容那些品德敗壞、剝削勞動人民的惡棍。當一個人被冠以周扒皮的名聲時,他的形象便被扭曲為一個最為邪惡的角色。

然而,這個傳說中的剝削者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呢?高玉寶,作為「周扒皮」形象的創作者,可能並沒有想到,他筆下的這個角色會讓周家後人一代又一代飽受譴責。而事實上,到底是高玉寶的創作過於誇張,還是周家後人的抱怨無理呢?

故事中的周扒皮是一個殘忍、貪婪、狡猾的地主,他不僅剝削著勞動人民的血汗,還時常欺壓著弱小的百姓。而在當地,人們對這個形象的厭惡已經深入骨髓,成為了一種共同的情感。就這樣,周扒皮的形象在民間傳唱,成為了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高玉寶,作為一位傑出的作家,無疑將這個角色通過文學作品進一步誇大了其邪惡特質。而周家後人因此飽受指責,或許有些冤屈。然而,故事背後的核心價值觀仍然是值得肯定的: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人們應當銘記這一歷史教訓,以防止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高玉寶

高玉寶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他的家庭雖然貧窮,但是卻很幸福。家裡有兄弟姐妹七人,雖然生活條件十分困苦,但他們都很團結,互相幫助,渡過了一個個艱難的日子。

高玉寶從小就想要上學,但家裡實在沒錢供他上學。他只好在家裡幫忙幹活,但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學會讀書寫字。每次看到別人寫字,他都十分羨慕,他想要像他們一樣能夠讀書寫字。

後來,高玉寶長大了,21歲那年,他毅然決定入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這一決定,讓他的人生徹底改變了。

雖然他在軍中的訓練任務很重,但他始終不忘自己的夢想,他想要學會讀書寫字。但是,他沒有經過正規的教育,文化水平非常低,他甚至不認得幾個字。

在訓練中,他被安排成為了一名通訊員。這對於高玉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作為通訊員,他需要傳達信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他幾乎是一個文盲。

因為缺乏文化知識,他的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難,甚至被人輕視和排斥。但他沒有因此沮喪,相反,他擁有一顆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希望通過識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他開始了艱苦的學習之旅,每天早早地起床,去向所有見到的人請教。儘管經常受到別人的嘲笑和鄙視。但他不在乎,他堅信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夠掌握知識。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軍隊的司令員,他迫不及待地向司令員請教一個他不認識字。但是他不懂軍禮,也不知道該如何和這位高官交流,再加上求學心急,竟然直接向長官走去。這引起了身邊警衛員的注意,他們以為他有什麼惡意,立刻把他攔了下來。他感到很委屈,因為他只是想請教一些知識,卻被誤解成了壞人。

聽了高玉寶的訴求,長官耐心的為他解答了疑惑,還讓警衛向他道了歉,臨走前還不忘鼓勵高玉寶,有了這次的肯定,高玉寶學習起來更起勁了,短短几個月,他就從目不識丁的文盲,變成了會讀會寫的小知識分子。

起初,他的字跡歪歪扭扭,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學習。漸漸地,他的字跡越來越工整,讀書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就這樣,他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有了這個基礎,高玉寶決定開始動筆寫作。他覺得自己的生活經歷非常獨特,於是便決定以此為題材。他希望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喜怒哀樂。

開始寫作的時候,高玉寶遇到了很多困難。他苦思冥想地構思情節,煞費苦心地描繪角色。他時而陷入深思,時而淚流滿面。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放棄。他堅信只要用心去寫,總會有人喜歡自己的作品。

寫書使得周家被罵

高玉寶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人,他那顆堅定不移的文學夢想之心從未熄滅過。

儘管沒有受過正規的文學教育,他並沒有放棄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每天,他一邊忙於謀生,一邊抓緊時間用自己那獨特的方式寫小說。他的手稿上到處都是拼音和錯別字,但這些並不能阻止他對文字的熱愛。

然而,他很清楚自己在文學方面的差距。他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更加堅定地挑戰自己。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手稿,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許多個深夜,他從夢中驚醒,拿起筆,在手稿上塗抹、刪改,直到他覺得自己達到了滿意的程度。

終於,他完成了自己的小說,但他並沒有滿足於此。他虛心向業內人士請教,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建議。帶著手稿,高玉寶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找到了每一個能夠幫助他的人。

他把自己的手稿遞給他們,然後謙虛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每次得到新的建議,他都會欣然接受,並在手稿上做出相應的修改。這個過程歷時很久,但他的毅力和執著最終讓他的小說得以出版。

這本小說的出版不僅是高玉寶個人夢想的實現,也為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個典型的文學形象——「周扒皮」。這個形象跳出了紙上,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恆的一部分。

周扒皮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了勞動人民心中最仇視的壓迫者代表。周扒皮幾乎成為了當時許多人生活中無法忽視的陰影,他的存在時刻提醒著人們生活的艱辛和不公。

這個時代的人們,讀過周扒皮故事的,紛紛憤怒不已,都在想像自己是被剝削者,痛苦地與周扒皮鬥爭。這種情緒逐漸演變為對周姓家族的仇恨,尤其是那些曾經在周家做過工的人,更是恨之入骨。

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有人開始尋找周扒皮的原型,他們認定高玉寶曾經在一戶姓周的家庭做工,而這家族正是周扒皮的來源。於是,憤怒的民眾開始將這戶周家人視為眼中釘,把他們當成了發泄仇恨的對象。這種仇恨不僅僅停留在那個時代,甚至傳給了這戶周家的後代,讓他們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家的一位年輕後人,他成為了一名記者,決心揭開真相,還他們家族一個公道。他為了證明家族的清白,開始挖掘家族的歷史,甚至質疑書中的描述。這場爭論在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開始關注這場關於真實與虛構、現實與小說的辯論。

正義與仇恨交織在一起,周家的後人和那些仍抱有仇恨情緒的人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對方。這場爭論愈演愈烈,成為了一個無法平息的風波。

高玉寶的小說《周扒皮》源於他的親身經歷,但也融入了虛構的元素。在創作過程中,他不僅通過自己的回憶勾畫了當時的生活場景,還請教了許多知識淵博的朋友,對原稿進行了反覆潤色和修改,使得作品在歷史的底蘊和藝術的表現上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完成初稿後,高玉寶並未滿足於此,他拜訪了許多前輩,虛心請教,希望能從他們的建議中學到更多。在經過多次修改、潤色之後,這部作品終於呈現出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格。在這個過程中,整體的作品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使得作品更加立體、豐滿。

例如,周扒皮這一角色,就集合了當時許多壓迫者的特點,從而引發了讀者的共鳴。雖然不能簡單地將周家人與周扒皮劃等號,但周扒皮這一典型形象卻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壓迫者的特徵。

在一次深入採訪中,著名作家高玉寶老先生談起了他筆下周扒皮這一角色的創作靈感。他強調,儘管有人認為這一角色可能是基於現實中某個周姓家族的原型,但他再三澄清,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完全依賴於現實中的某個人物。

這次採訪中,高玉寶老先生表現得非常真誠,讓人感受到了他作為一位作家的職業操守。他對於那些質疑他筆下人物原型的人表示諒解,但堅決否認了他們的猜測。在這場輿論風波中,周家及其後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高玉寶老先生這次的澄清無疑為他們挽回了顏面和聲譽。

這場採訪的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一個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的探索和堅持。高玉寶老先生的坦誠和深思熟慮,使人們不禁對他的作品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敬意。而周家的後人,也因為這次澄清得以重新走出陰影,繼續譜寫他們家族的新篇章。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e7979c48346ccbe8d37bd9ea58d4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