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有發現谷歌分析GA或GA4(方便起見,下文統一稱為「GA」)和谷歌站長工具GSC(google search console)的數據會不同。
這是因為這兩種工具處理的是不同的問題。而且它們在數據收集方面也是用不同的方法。
之前收到了不少讀者的相關提問,所以圖帕先生也主要從這兩大方面儘可能簡明地解釋它們的數據為什麼會不同,以及說下我們該採用哪方的數據做參考比較好。
谷歌分析GA的目的
GA提供的數據主要在從用戶的參與指標(頁面停留時間等)、轉化相關目標以及用戶行為等方面來反映網站的質量。
所以我們可以在GA看到這類報告:
等等。
所以可以說GA衡量的是網站的整體質量。
而GSC主要用於網站在搜索上的表現:
站長工具GSC的目的
GSC主要是幫我們了解網站在谷歌搜索中的表現。
比如頁面索引,即收錄——頁面收錄了才能有排名。
GSC還是能展示更多關於網站自身的問題(而不是用戶),比如是否被谷歌處罰(manual action報告)、結構化數據是否恰當、移動端友好性等。
所以我們可以在GSC看到這類數據:
所以GSC和GA數據不同的第一個原因是,它們的功能不一樣,導致數據計算方式或者著重的方式(對各自而言更重要的數據可能更准)不一樣。
但其實數據可能是準確的,只是它們顯示方式不同。
比如同樣是100個用戶,在GA和GSC顯示的數據可能不同。
所以下面具體聊聊:
為什麼 GSC 和 GA數據對不上?
1. JavaScript
GA只會從在瀏覽器啟用了 JavaScript 的用戶那裡收集到的數據。
而無論瀏覽器是否啟用了 JavaScript,GSC都會收集數據。
2. GA的趨勢
隨著用戶(國家)對隱私越來越重視(比如歐洲的GDPR和ITP)和隱私政策不斷地跟新,GA的跟蹤功能會越來越多地受限制。
例如,DuckDuckGo 的瀏覽器插件和 Mozilla 的 Firefox 瀏覽器都有機會阻止GA的數據收集。
而GSC的數據能正常收集,或者說受的限制遠比GA要小。
3. 時間延遲
GSC的數據會延遲幾天,而 GA可以在幾秒鐘後更新數據。
GSC報告的延遲可能會導致對比雙方數據的時候產生差異。
4. 谷歌本身的限制
拋開大環境的影響,谷歌本身也會主動地對數據進行一定程度的過濾。
谷歌GSC官方就說為了保護用戶隱私,報告不會顯示所有數據:
對源數據的處理可能會導致這些統計數據與其他工具中的統計數據有所不同。
出於隱私原因,GSC 會忽略部分的搜索流量。
5. 時區差異
GA是根據我們在後台設置所在的時區展示數據。
在設置中可以為網站設置首選時區:
而GSC 則是根據太平洋夏令時間(PDT)展示數據,而不管我們的網站設置在哪個國家或時區。
這就很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GSC將數據分配到一個時區,而 GA將數據分配到另一個時區。
這將對數據報告產生很大影響,所以GSC和 GA之間的流量數據很大可能會存在差異。
那我們該看哪個工具的數據呢?
所以嘛,GSC和GA的報告和數據確實存在差異。
但數據存在差異並不表明數據有問題。
只是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產品,針對的功能也不一樣,所以它們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示數據而已。
那我們該看哪個工具的數據呢?
其實我們只要特定的指標用固定的工具查看就好了。
比如經常有讀者問,做SEO看自然流量,是看GSC的點擊數據好,還是GA的organic好?
我就會回答,只要一直固定一個工具看、去衡量就好。
比如固定用GSC的數據去衡量自然流量的表現,就不看GA的,反之亦然。當然,也可以同時拉另一個工具的數據做參考,但只是參考,沒必要花時間去縮小它們的差異。
因為數據本來就不存在準不準的問題——因為出於隱私原因,數據肯定不准。而且能影響的變量也很多,沒必要糾結。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解決到一個工作上不必要的糾結點。
Peac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