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輛坦克剛出廠就徹底報廢,鋼板裂縫多達上百條,2億美元打水漂

2019-07-27     靈山秀水

一個國家的實力,往往都是先看國家的軍事力量,之後再去看經濟能力,而中國,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弱國,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沉澱和發展,中國已經變成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泱泱大國,而在國家中,我國的軍事力量更是日益見長,也是從自主研發的原子彈到了如今的戰鬥機殲-31,這無一不訴說著中國已經是不是之前那個任人宰割的國家;從一站再到二戰,這其中更是有無數的軍事奇才,還有那些最早出現的軍事武器,更是讓人聞風喪膽,放到如今也是非常的有威懾力,而那些在世界上能夠排的上號的冷兵器,中國也是再榜,畢竟從青銅時代發展到現在,手工藝肯定是不差的;從抗日戰爭開始一直到和蔣介石反動派做鬥爭期間,也是出現了大大小小很多出名的戰役,裡面湧現的愛國將士也是比比皆是,好了,說了這麼多,不如先進入我們今天的主題:400輛坦克剛出廠就徹底報廢,鋼板裂縫多達上百條,2億美元打水漂

坦克是陸軍作戰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進可攻退可守,但製造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考慮將它的火炮威力與火控精度設置更大更高之前還要考慮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基礎工業,坦克製造的重點就包括鋼板的工藝水平,就好比想要跑快就得先學會走路,正因如此,鋼板焊接與優質裝甲鋼的生產是坦克製造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好,製造出來的坦克只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二戰期間,大國的軍工體系已經逐漸成熟,製造出來的鋼板厚度也達到了100-150毫米的水平,可並不意味著簡單地將其軋厚就可以,其中還需要一個關鍵的鉻元素,將它加入之後,就能使鋼板的硬度與延展性達到一個完美的融合,可許多國家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繼續尋找全新的、具有創造性的製造方法。可蘇聯在利用新技術製造坦克鋼板這一步驟上,都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蘇聯在使用新製造出的JS3時就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JS3式坦克又可叫做IS3坦克,全重為46噸,為了尋求更強的防護力車體採用了全焊接結構,但是車頭與車身構造大不同,需要製造成複雜的「犁」型,不僅如此,鋼板只能選擇110毫米的厚度,這一度達到了蘇聯的技術極限,要知道他們在生產上一向追求規模化,簡單化,這本就容易產生各種意外情況,果不其然,這些坦克出事了。

1945年秋天,400輛JS3坦克送入到部隊之後,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問題,鋼板大面積開裂,裂縫多達上百條,主要分布在焊接的位置,稍微嚴重的整個焊線都斷開,還有一些裂縫已經蔓延到了鋼板的中心,這已經不再是焊接工藝的問題了,而是鋼板的製造工藝本身就存在著非常大的漏洞。但在當年的閱兵儀式上,這些坦克卻出盡了風頭,原來它們是經過了緊急修補,外觀看起來正常之後才被派上用場。

後來這些JS3全部都被帶走維修,但是其中有50輛因為裂縫太多已經回天乏術,用於修補的錢都能再製造出一台新的坦克,實在沒有必要再去浪費錢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此外這次鋼板風波讓蘇聯的損失達到了500萬盧布,在當時可換算成1200萬美元,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通貨膨脹拿到現在相當於2億美元,事後60多名負責人被抓了起來,這件事也給了蘇聯一個很大的教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wrPGwB8g2yegND2BH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