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07|種榆書院、魁星樓咋建起來的?聚成發燒鍋功不可沒!

2023-06-10     每日漢字

原標題:中國酒文化07|種榆書院、魁星樓咋建起來的?聚成發燒鍋功不可沒!

一門五進士

話說於居安父子初到榆樹太平川,因家境貧寒,其子於龍川未能讀書,終日深受勞作其苦。生活稍有安定,於龍川決心讓兒子讀書求學。

於龍川有三子,長子于凌奎、次子於凌雲、三子于凌辰。龍川三子尚幼,即教育其讀書上進,至晚年又囑其長子凌奎奮發圖強,來保證兩個弟弟攻讀學業。

長子于凌奎,頗具乃父理念,「出室耒耜,入操籌算」,勤於農事,家到小康,盡心供其兩個弟弟讀書。據說兩兄弟進京趕考時,年逾花甲的長兄于凌奎親自駕車相送,待金榜題名回鄉時, 又出迎50餘里,至今舒蘭市法特鎮頭台村東大橋迎接。

功夫不負有心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凌雲、凌辰兄弟同登鄉榜,考中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凌辰赴京殿試,高中二甲進士。

于氏門中,凌奎有七子,長子於若霖、次子於觀霖、三子于蔭霖、四子于衡霖、五子於鍾霖、六子於藻霖、七子於蔚霖。其中,于蔭霖考中咸豐年間己未科進士,於蘅霖考中甲戊科進士,於觀霖和於鍾霖同年考中,為光緒丁丑年進士,其餘三個兒子也都是附貢生。值得稱道的是,七子於鍾霖還是翰林院學士,官至記名御史;三子于蔭霖亦是翰林院編修,還官至湖北荊宜施道,廣東按察使,雲南、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撫。按照清朝的吏治,各省巡撫皆是二品官員,于蔭霖因其卓著的政績,被皇上破格賞賜一品頂戴花翎。于蔭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民間素有「包青天」的美譽。

《清史稿》對於蔭霖的評價極高,稱其不畏權貴,屢次彈劾與俄羅斯議和大臣崇厚,為大清爭回「天山界地數百里」江山。

于氏首位進士于凌辰,嘉慶八年(1803年)生於黑林鎮太平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42歲的于凌辰考中了進士(二甲82名),任工部都水司主事(正六品)。工部負責土木興建、器物製作、水利工程等。都水司負責水利。主事相當於現在的科員。直到1878年致仕(退休),一直在京城任官。雖然是京官,但于凌辰仍然關心家鄉的事,盡其所能為家鄉辦事。

當時,於凌雲已經考中舉人,要回報家鄉,修建種榆書院,給孤榆樹屯的讀書人提供一個讀書和考取功名的場所,添置科舉考試的童試場所考棚,讓黑龍江的考生也到這裡考試,還想修建文廟、魁星樓,用來帶動孤榆樹屯學童們讀書的氣氛。

李博炎和姜振海找到了於凌雲,明確表示要帶頭捐款捐地,修建種榆書院、魁星樓。就這樣,姜振海捐贈了190垧地、2200吊銀子。那時的姜振海已經是孤榆樹屯非常有名望的鄉紳,他一帶頭,很多商人響應,大家捐地捐錢,很快籌建種榆書院、魁星樓的事情就有了眉目。

後來姜振海的生意做的越來越大,相繼創建了聚成發燒鍋、德興涌燒鍋、功成德油坊、功成當麵粉作坊、德行當客棧等老字號,成為榆樹首富。

修魁星樓、建種榆書院、教授生徒,開榆樹崇文重教之先河,為榆樹培育了讀書育人風尚,從而推進了榆樹教育的發展。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榆樹官府在種榆書院創立第一所小學堂榆城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建為榆樹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附設師範講習班,開始正規學校教育。庶民子女人學者漸多。至此,榆樹的教育逐步由私塾、學墊、書院向官辦學校發展,由舊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轉變。目前這兩個建築已被重建,不僅恢復了歷史文化古蹟,也成為了當地新的人文景觀。在榆樹錢酒文化博物館中,也可以看見等比例複製的微觀種榆書院、魁星樓,一磚一瓦,一聯一字,猶見古時之景。

不過,就在1874年,聚成發燒鍋的第一代廠長姜振海、第二代傳承人李博炎相繼離世。隨後,第二代廠長、第三代傳承人走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們都是誰呢?我們下期揭曉。

全媒體矩陣在這裡哦

關注的人都說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dcef7e2772ec5e6df56a44d790fe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