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未來產業關鍵人才支撐

2024-06-12     京津冀消息通

未來產業關鍵在創新,首要是人才。要下好人才隊伍建設「先手棋」,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做好育才、引才、用才文章。

當前,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未來產業關鍵在創新,首要是人才。要下好人才隊伍建設「先手棋」,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做好育才、引才、用才文章。

今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專業人才隊伍,大力培育未來產業領軍企業家和科學家,探索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各地紛紛出台未來產業人才政策,在人才隊伍建設、人才交流引進、人才獎補激勵等方面提出有前瞻性、含金量足的支持措施。

例如,上海市提出構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聯合的項目挖掘與甄別機制;浙江省提出完善學科設置、項目資助、人才培育的關聯機制,引育一批國際一流的未來產業創新領軍人才;深圳市提出實施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專項,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建立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和人才跟蹤培養機制;等等。

從長期看,要完善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教育體系,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加強學科建設,強化適應未來產業發展要求的青少年通識教育。從中期看,應完善未來產業人才的發展環境,引導人才在企業、研發機構、高校之間合理流動,優化面向未來產業人才的資金支持、稅費激勵等措施。而從近期看,培育未來產業的當務之急是重點引培「三類人才」,即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具備落地轉化能力的工程師和能夠拓展創新生態圈的科技轉化服務人才。

網際網路領域人才,有一些是奇才、「怪才」,有很多奇思妙想,不走尋常套路。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應求全責備、論資排輩,不能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未來產業具有「無中生有」的變革性,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激發科學家的自由探索精神。對此,要建立行業內社會化評價、用人主體自主評價、職業高校技能評價等多元化專業人才評價體系。鼓勵未來產業領域的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在通用標準基礎上,著重培養發現在具體行業領域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科學家。

培育未來產業,要經歷「從0到1」的技術創新突破,還需圍繞「從1到N」經歷從小試中試到商用推廣的產業孵化過程,因此要支持產業孵化的工程師隊伍,實現基礎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落地應用。以產業需求牽引產教融合,建設中國特色的學徒制、導師制,通過科技企業、研發機構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培養了解前沿技術、能夠快速上手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為技術產品化、產業化儲備工程師力量。

同時,培育未來產業還需要大量的科技轉化服務人才,助力把工程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要有創新眼光的戰略投資家,能夠洞察未來產業的發展潛力和成長規律,實現投小、投早、投未來,避免一哄而上,甄別有潛力、有前景的未來產業的科研成果、創業項目,提高未來產業的創業孵化能力和投融資效率。還需要科技諮詢服務專業人才,如科技諮詢師、技術經紀人、檢驗檢測專家等,開展人才引進、品牌建設、標準專利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法務諮詢、出海服務等專業化服務。也需要孵化轉化人才,如連續創業者、產品經理等,協同開展從工業設計、小批量試製、中試熟化到資本對接、商業模式優化、項目路演和場景打造等一系列工作,構建全鏈條孵化服務體系。(作者:經濟日報 徐清源、胡擁軍)

來源:經濟日報

審核:酈陳雪

編髮:馬 凱

素材整理:陳卓呂昕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ba272cb176b4f037421155e7395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