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清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遊學探訪節目《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節目通過花少團的遊學足跡,帶領觀眾深入到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日常生活中,這不僅是一次跨越亞歐大陸的青春探險,也是一次以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融、深化兩國人民交往與友誼的旅程。《花兒與少年·絲路季》迎來收官之時,不僅話題度高漲,豆瓣評分更漲至8.9分。本文將從傳播策略方向進行分析探究,並提出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花兒與少年》系列節目傳播策略分析
(一)傳播主體
首先,從節目嘉賓的角度來看,他們是節目最直接、最具體的傳播者。嘉賓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互動以及他們的觀點和感受,都是節目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觀眾對節目的感知和理解。在《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中,嘉賓們組成的「北斗七行」團隊憑藉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吸引了大量觀眾的關注。
(二)傳播內容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緊扣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歷史與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節目內容中。在絲路季的首站,花少團成員前往西亞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在那裡品嘗了正宗的沙特咖啡和椰棗。他們登上遊船遊覽,並在船上為各國遊客表演民族舞、京劇、快板等中國特色節目。其中的新疆舞表演成為節目破圈傳播的高光片段。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的方式,既滿足了觀眾對於知識的需求,又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三)傳播媒介分析
1.立足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方面,節目主要依託於電視媒體進行傳播。作為國內知名的衛視平台,湖南衛視具有廣泛的收視群體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通過湖南衛視的播出,《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得以覆蓋大量觀眾,實現了節目的初步傳播。除了電視媒體,傳統媒體中的報紙、雜誌等也對節目進行了報道。
2.藉助新媒體
在新媒體方面,節目主要依託於網絡平台進行傳播。除了芒果TV,節目還在抖音等平台上發布精彩的短視頻,獲得大量的點贊,並通過「平台長視頻放映+微博短直播」的創新形式,有效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在2023年10月7日凌晨的直播中,超過330萬人次的觀眾湧入直播間,花少團成員們與網友們分享著彼此在彈幕中寫下的心愿,這種沉浸式的互動體驗,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節目現場。
(四)傳播受眾分析
首先,從年齡層面來看,《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受眾群體涵蓋了各個年齡段。年輕人是其主要受眾,同時,中年和老年觀眾也被節目中的深度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感所吸引,成為節目的忠實擁躉。
其次,從性別分布來看,該節目的受眾性別比例相對均衡。男性觀眾喜歡節目中展現的探險、挑戰等元素,女性觀眾則更注重節目中的人文情感。比如第十四期突如其來的颶風打亂了花少團的一切計劃,上百號人連夜逃亡。當天色漸亮,對講機里傳來了導演的聲音:「我們已駛出風暴區,到達第一個停靠點,並且迎來了金色的朝霞。」一件如此危險且驚心動魄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刻,因為這七個人變得浪漫起來。
(五)傳播效果分析
1.傳播正能量與價值觀
《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在傳播過程中,始終秉持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騰飛,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與此同時,鋪張浪費的現象也逐漸凸顯。在這種背景下,旅遊類真人秀節目紛紛引入「窮游」的概念,這既為節目增添了戲劇性的衝突元素,更在無形中傳遞了一種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那就是崇尚勤儉節約,堅決抵制鋪張浪費。
2.引導和諧交往
節目通過嘉賓們的真實體驗和互動,向觀眾展示了如何與人交流、如何相處交往,以及如何在團隊中和諧共處的深刻道理。在節目中,嘉賓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總是需要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才知道每個人的底線。」然而,衝突出現後,如何妥善處理,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值得稱讚的是,嘉賓們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溝通意願。他們敢於直面內心的不適,並勇於表達。例如,嘉賓之間在「導遊」理念上產生了分歧,沒有疏遠彼此,反而坦誠交流,顯示了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
二、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綜藝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各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觀眾的選擇範圍更加廣泛。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導致某一檔節目的受眾群體被其他節目所吸引,而且觀眾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不同的觀眾群體有不同的喜好和口味,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類型的綜藝節目。
(二)改進措施
1.增強受眾滿足感
可以推出《花兒與少年·絲路季》的定製旅行線路。這些線路可以沿著節目中的拍攝地點,帶領觀眾親身感受絲綢之路的風土人情。旅行線路中可以包括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品嘗當地美食、體驗特色活動等,讓觀眾在旅行中深度體驗節目中所展現的內容。
2.增強傳播效果
意見領袖的核心含義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建議,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是群眾中具有一定權威性與代表性的人物。他們通常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能夠引導或影響他人的觀點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