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下的是路,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近年來,廣元市朝天區朝天鎮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狠抓「建、管、養、運」,全鎮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成為了廣大群眾的「致富路」「幸福路」。
資源整合建好「致富路」
在朝天鎮三灘村,從山腳往上望,只見蜿蜒的硬化公路就像盤旋的玉帶,串起了散落在大山裡的家家戶戶。昔日大山深處的「空心村」,因為有了路,不但迎來了歸巢人,而且華麗轉身為遠近聞名的藤椒產業村。
「由於道路不暢,最開始只栽種了300畝。」2015年,一直在外的成功創業人士——三灘村十組村民趙清明,返鄉發展藤椒產業的腳步,因道路受阻一直停滯不前。
要奔富,先修路。朝天鎮鎮政府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困,找項目、找資金,修通並拓寬了長4.8公里、寬4.5米的通組道路,同時打通了藤椒產業園區聯村道路23.5公里,趙清明的藤椒規模得以迅速發展至3500畝。
在趙清明的帶領下,三灘村成立了小山窩藤椒種植專業合作社,118戶(其中貧困戶63戶)社員通過「保底租金+收益分紅」實現穩定增收,園區還常年吸納周邊5個村100餘名群眾進園務工,人均增收2萬餘元,通達的路網真正實現了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農民「腰包」的完美銜接。
建成一條公路、形成一條環線、融入一個區域、拉動一片產業、帶動一方發展。
近年來,朝天鎮堅持圍繞大通道建設小環線、圍繞小環線布局大產業、圍繞大產業反哺大交通,結合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和村級建制調整,優先建設斷頭路、貧困村道路、特色產業基地道路及覆蓋面廣、受益人口多、輻射帶動作用大、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道路,共新開挖毛路120公里,硬化150餘公里,拓寬21里,通村公路覆蓋100%,通組公路實現100%;同時,打造了8條「產業路」和6條「新農村建設示範帶;「半山經濟環線」、「城市外環線」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建成後,將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24個村(社)。
齊心協力管好「幸福路」
最近,朝天鎮吳壩村貧困戶劉正芳多了一重身份:道路養護員。每天早上,他帶著掃帚清掃馬路上的垃圾,見到有破壞公路設施的情況就馬上上報。在朝天鎮,像劉正芳這樣的管理員有400餘人 。
「一分建,七分養」,農村公路不僅要建好,更要管護好。
朝天鎮積極探索了「一核引領、共治共享、精準服務」的新模式,成立村級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隊,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組成志願服務團隊,積極推行「四監督兩考核」機制,共同維護村級公共基礎設施。據介紹,目前,該鎮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養護率達100%。
同時,朝天鎮築牢道路安防工程「底線」,全面推行農村道路安防設施建設,為群眾出行系上「安全帶」。
整合交通、國土、應急等部門項目資金,對受損路基進行修復;在主要交通要道、「危、難、險、急」處設置防撞牆、波形護欄、警示標識;全面清理路基旁溝,保證排水通暢;統籌運用「天網」、「雪亮」工程,對損害公路的違法行為進行動態監管……今年,朝天鎮共實施了道路安保工程80公里,其中修築堡坎2000餘方、安裝波形護欄3120米、設置警告標識206處、清理路基旁溝350公里。
「以前路不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車流量大根本不敢過馬路。」今年65歲的趙桂華是吳壩村三組村民,大羊(大灘—羊木)快速通道穿村而過,趙大媽介紹道,「現在好了,政府硬化拓寬了路,設置了警示標識、減速帶,安裝了防護欄,不但『走得了』,更『走得好』,再也不用擔心出行難和出行安全問題了!」(張敏)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