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浙江對這些學生和教職工開展核酸和血清監測,費用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列支

2020-04-13     浙江法制報

4月13日下午,浙江省舉行第四十三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楊大海,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葉曉雲,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龔震宇介紹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發布會首先通報最新疫情:4月12日,我省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發布會上,陳廣勝就近期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作簡要通報——

推進武漢來浙人員健康碼安全轉換

隨著離漢通道管制的解除,每天有數千人從武漢來浙。為便於武漢來浙人員及我省滯留在漢人員有序復工返崗,加快省際健康碼安全轉換,我省於4月4日決定對近期來自或途經武漢地區的人員開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檢測服務,費用由當地政府統籌承擔。該項檢測在各地綜合服務點完成,原則上應在12小時內出具檢測報告;對於夜間無法出具結果的人員,綜合服務點應免費提供住宿留觀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各地務必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將便捷、柔性服務貫穿於檢測全過程。對武漢來浙人員持當地醫療機構近7天檢測報告的,經核驗後可免予檢測,立即賦予浙江健康碼「綠碼」。鼓勵各地在車站、機場等為武漢來浙人員提供前往綜合服務點的免費專車送達。相關社區要耐心解釋導引,為武漢來浙人員檢測創造便利。對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及時送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和治療,並立即通過監測網絡直報。

完善常態化的精密智控機制

經過前階段實踐,我省境外疫情輸入防控機制不斷健全,分區分級對內防控措施日益精準,但仍需根據新情況查漏補缺。我省全面落實省疫情防控3號責任令,充分運用健康碼管理機制,將在社區廠區商區等驗碼檢測作為發現隱患的重要手段。截至4月13日12時,全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8815.1萬張,其中國際版5.7萬張,綠碼率分別為99.9%和69.4%。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管控體制的變化,為進一步增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合力,我省再次疊代疫情防控評價體系,形成精密智控指數4.0版。在保持入境人員管控、境內人員管控、社會秩序恢復「三板塊」架構的基礎上,緊扣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境外來浙聯繫人落實等重點環節,適時調整充實評價指標,強化必要的激勵導向。針對國內出現多起健康碼「綠碼」省際流動人員被發現無症狀感染乃至確診病例的情形,我省鼓勵用人單位對近期來自原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組織必要的健康檢測。此項工作,不少企業先前已自發開展,各地也陸續採取引導性措施。如同對境外人員實行集中隔離,這完全是為了防範風險,對任何地區和人員不帶歧視。但各地實施必須防止簡單化,要發揮用人單位主動性,並切實從有利於檢測對象的角度研究措施、設計流程,真正寓管理於服務,讓當事人能切身感知政策的善意。

全力確保開學平穩有序

今天是全省高三、初三統一開學的日子。大家對校園安全十分關注,這更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關切點。鑒於無症狀感染者是當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隱患,也是廣大師生和家長最為擔憂的問題。我省於4月4日作出規定,對近14天來自或途經原疫情嚴重地區的所有學生和教職員工開展核酸和血清檢測,費用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列支。此項措施有利於儘可能切斷傳染源,也可讓受檢測師生吃一顆定心丸,更為所有孩子們營造放心讀書的校園環境。

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辦學的需要,我省積極開展「大數據+網格化」校園精密智控。圍繞人員健康管理,在開學前全面掌握師生健康碼情況,依規進行必要的涉疫情風險大數據排查;在開學後將嚴格執行「健康碼+測體溫」校園准入,持續開展校內每日健康監測,並向各校派駐專業醫護人員擔任健康指導員,建立應急處置機制。另一方面,圍繞減少校內聚集,實行以班級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暫停大規模集體活動,在就餐、放學等環節合理分時錯峰,最大限度降低交叉聚集的頻率。在此基礎上,全省對復學的一些具體問題不搞「一刀切」,由各市因地制宜細化措施,合理界定政府公共管理、學校自主管理和個人自行防護的責任邊界,努力使相關規定更加精準,實現疫情防控與教學效果的有機統一。同時,也希望廣大家長一起參與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特別是及時如實申報孩子及共同生活人員健康狀況,積極配合學校統一安排,齊心協力確保校園安全。

發布會上,幾位發言人還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上周清明節放假,不少旅遊景區遊客人數快速增加,國內有若干景點更出現「井噴」「爆棚」現象,許多人沒有戴口罩,這引起了大家普遍關注。請問從防疫的角度,我省有沒有相應的安全管理和宏觀引導措施?

陳廣勝:旅遊景區人數增加,表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大家對走出戶外、來到野外的信心在增強。從浙江來看,景區回暖趨勢也比較明顯,省內游、鄉村游、自駕游等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選擇。但現在仍處疫情防控期間,三級應急響應並沒有解除,還不能放鬆了警惕。

對旅遊景區的復工復游問題,我省強調有序恢復,尤其是限人流、限頻次、限聚集,要求景區每日接待遊客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因為對疫情要做到「內防反彈」,很關鍵的在於「內防聚集」。清明節小長假三天,我省A級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242萬人次,在控制人流的情況下,總接待量相當於去年同期的45%左右。

為把握好「有序」兩字,我省配套推進景區預約機制。全省重點景區全部實現網絡購票,所有5A級旅遊景區可實現提前預約。同時,嚴把安全防線。各景區實行健康碼准入機制,並嚴格消毒管理,加強巡邏檢查,確保減少風險隱患。這裡需要提示一下,按照國家新近規定,暫不恢復跨省跨境旅遊,所以還是倡導「浙江人游浙江」,做到健康出行觀光。

關於遊客戴口罩問題,大家最近比較關注。3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文旅廳負責人已講過,室外景區空氣通暢,只要不聚集,摘掉口罩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前提是不聚集。最近網上出現了不少照片,有的景區人員已密密麻麻。此時雖然在室外,仍有必要戴口罩。因為病毒容易出現在人多的地方,又總是在人放鬆警惕的時候入侵。

問:近期糧食問題備受關注,很多人仍擔心糧食會出現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省內也有個別地區出現消費者集中購糧的情況。請問當前老百姓是否需要提前多「囤」點糧,能說說您的看法嗎?

葉曉云:前段時間部分地區出現大米等糧食產品銷量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個別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影響;二是杭州、寧波等地派發消費券,群眾使用消費券集中採購大米等;三是省內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大型伙食單位糧食採購量增加。這些因素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改變長期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的大局。

從供給情況來看,我省糧食供應渠道穩定,主要來源於省內生產和省外主產區調入,只有少量進口用於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從儲備情況看,我省儲備糧規模居全國第二位,可保障全省城鄉居民半年時間的口糧消費各市主城區都建立了10-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一旦市場商品糧庫存供應跟不上,可隨時用於應急保供。需要時可再啟動儲備糧加工跟進供應。

按照2019年全國2.096億噸稻穀總產量來計算,國家已保障了我們每個人194斤大米,僅大米就可讓大家飯碗無憂。另外還有小麥、鮮食玉米、薯類等作為補充。大家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擔憂糧食供應緊張而超量購買,甚至非理性「囤糧」,建議大家根據家庭消費需要確定日常採購量。尤其是現在已近春夏之交,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大米、麵粉等保存不當容易發霉變質,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下階段,我省將多措並舉,切實保障我省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和質優價穩——

一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和秩序監管。加強對糧食價格及市場動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分析,每日監測糧油庫存、加工、供應及市場價格變動等情況。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糧食市場秩序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確保糧食市場穩定有序。

二是加強糧源組織調度。統籌組織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糧油批發市場及時採購調度糧源,補充糧油庫存。支持糧食企業與糧食主產區加強產銷銜接。鼓勵糧食龍頭企業多組織糧源加工投放市場。督促商超、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及時補足櫃檯貨架,確保米麵油供應不斷檔、不脫銷。

三是加強糧食安全應急保障綜合協作機制。與有關部門加強協作,用好糧食應急保障協作機制;與糧油應急加工、運輸和供應網點實時聯絡,做好應急成品糧油加工和供應的準備工作。督促各市提升成品糧油保障能力,確保貨源供應和及時補充。

四是加強儲備糧應對準備。根據市場供應和糧食庫存情況,適時、合理、有序輪出儲備糧源,若有必要及時進行應急加工,供應市場。一旦發生法定動用情形,及時向市場投放政府儲備糧。

浙江法制報(首席記者 王索妮 見習記者 胡宗昊)

浙江法制報 公眾號

微信號 : zjfzb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qNdnEBrZ4kL1ViyQ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