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懂中國人浪漫的導演,卻曾被認為只會拍農村電影?

2022-03-10     木易電影

原標題:他是最懂中國人浪漫的導演,卻曾被認為只會拍農村電影?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史上規模最大、最成功的奧運會。由張藝謀擔當總導演的奧運會開幕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至今被認為是奧運史上最好的開幕式。

但你知道嗎?看上去如此成功的一場盛會,也曾經歷了幾次波折!

最為亮眼的「畫軸」,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材料來呈現!驚艷全場的「擊缶而歌」,幕後工作人員曾一度不知道「缶」到底長什麼樣子!象徵中國文化歷史足跡的「煙火腳印」,差點因為技術和安全原因被取消!甚至在開幕式開始之後,本該和姚明一同入場的小林浩竟沒能及時進場!

如此這般的問題,讓整個導演組緊張不已!

但令人嘆服的是,這些難題最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其中,擔當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的張藝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隔多年,他再次擔起了2022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導演重任,不僅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yyds」,還成為了最懂中國人浪漫的導演!

在前段時間舉行的北京冬奧會賽場上,我們的奧運健兒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讓這個冬日有了令人難忘的冰雪記憶。同樣讓人難忘的,還有冬奧會開閉幕式的精彩瞬間:獨具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環,傳遞低碳環保理念的雪花「微火炬」,匯成心型的和平鴿,氣勢磅礴的「黃河之水天上來」。

還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迎客松煙火,展現了我們中國熱情、開放、好客的文明風度。加上閉幕式上驚艷四方的「垂柳相送」表演,更是傳遞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關於送別的深情。

「來是迎客松,送是折柳別」,這份飽含中國文化韻味的表達,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而將這種浪漫以唯美又簡約的方式呈現給世界的,便是張藝謀導演。

我總覺得,這份浪漫是刻在張藝謀導演骨子裡對情感的理解。就像《紅高粱》里那抹燦爛紅日,《英雄》里那一幕踩水飛躍,《十面埋伏》里那一片綠意盎然的竹林,《一秒鐘》里那一卷一卷的電影膠片,《狙擊手》里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到!」。

張藝謀導演的浪漫,包含了世間的詩意與美好,更包含了人間的喜怒、悲歡以及人的命運際遇。他總能用他的創作帶來深沉的情感共振,這源於他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認知,也源於他對中國這片土地和人民的熱愛與敬畏。

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是弘揚中國文化精髓的史詩型演出,那麼,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則是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浪漫型盛宴!

如詩如畫的美學風格,彰顯的是追求意境的中國藝術,展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絕美、震撼、高級,再多的溢美之詞,都實至名歸!而擔當北京雙奧開閉幕式總導演的張藝謀,同樣值得讚美與敬佩!

真的,張藝謀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導演。為什麼這麼說呢?

無論是看張藝謀的相關傳記,還是看他身邊朋友、同事的描述。對他的評價往往集中在這幾個關鍵詞之上:內斂、細膩、執著、勤奮、脾氣好。但是圍繞在他身上的一些批評甚至偏見,卻也似乎從未停過。當初拍完《紅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等優質電影之後,有一種聲音冒出來,說張藝謀「只會拍農村電影」。

這還不止,當《英雄》上映時,很多人怒罵這部電影空洞、膚淺,是堆砌明星的商業爛作。許多人因此對張藝謀產生了另一種偏見:不再用心拍電影,一切只為了賺錢!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張藝謀的大膽轉型所帶來的,是中國電影真正步入了「大片」時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

面對這類負面論調,張藝謀表現出了一種毫不在意的態度,他既不解釋,也不爭辯。與其將心思花在對付類似論調之上,不如認真琢磨下一部作品。他的這種態度,令人敬佩。

從1987年執導電影《紅高粱》正式開啟導演生涯,到如今還在上映的《狙擊手》,張藝謀導演拍過國內外高度認可的經典作品,也製作過比較受爭議的電影。他的作品要麼關注當下社會最切中現實的問題,要麼聚焦人性里的慾望與尊嚴,要麼嘗試新鮮電影類型與技術。

儘管不同的人對電影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評判,但作為導演的張藝謀在他從影四十多年的電影生涯里,不斷變化的是對新事物的嘗試與探索,始終不變的則是對電影極其濃烈的熱愛與執著。

張藝謀對電影的愛是真切的,是熱烈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這主要體現在他近乎「工作狂」的狀態之上:他每天從下午兩點左右開始,可以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各種會議、各種溝通,廢寢忘食,沉浸在工作里。儘管有時候只睡三五個小時,精力卻比大多數人還充沛!

在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里,就能看到他的這種工作狀態,也可以在《一秒鐘》的幕後紀錄片里,看到他在製作《影》、《一秒鐘》、《堅如磐石》、《懸崖之上》等電影之餘,還完成了「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等大型演出工作。

張藝謀對時間有著極強的把控力,他會把自己的手錶故意調快半小時,以讓自己變得更為緊迫。他不會把太多精力放在與人社交、與人糾纏甚至與人「開撕」之上。哪怕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他也不會有太多表達。他更願意一頭扎進電影的工作里,把時間都用在電影創作之上。似乎只有電影,才能讓他的生活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其實論成就,拍過《紅高粱》、《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一個都不能少》等充滿社會關懷與人性探討的經典佳作拍過《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這種開拓國內商業大片模式的電影,張藝謀已然稱得上電影大師。

而他導演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歷史底蘊豐厚、現代文明豐富的中國。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也再一次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禮儀、浪漫以及自信!

這樣的成就足以載入史冊。

但在面對媒體的時候,張藝謀導演從未宣揚自己的成就,反而會直面自己的不足。他沒有大師的架子,只有清醒的自我認知與自我反思。

當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出那句「有時候常常恨自己,恨自己不能做到讓自己滿意」我就覺得他是高大的,是有力量的,是值得敬佩的!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623fab6505eb50fb58585d444b49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