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奧會時間開啟後,我國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爭金奪銀的身影備受大家矚目。而就在2022北京冬奧會張家口頒獎廣場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研究生徐雅珂也見證了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的榮光時刻。25歲的她是土生土長的永康芝英鎮姑娘,今年春節,她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留在北京擔任冬奧會禮儀志願者。
每天手托6斤重的沙袋訓練
本次冬奧會賽時保障營隨賽區分布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地的閉環內基地和酒店以及閉環外轉運支持中心。在去年通過了志願者選拔培訓後,徐雅珂在今年1月23日正式入駐到張家口頒獎廣場擔任托盤員。
「我的主要崗位就是托盤員,托盤員有嚴格要求,必須將運動員的獎牌和絹花放到指定位置,再在儀式完成後取回托盤。一來一回看似簡單,在台上也僅僅停留不到半分鐘的時間,但實際上包含了很多細節。「 徐雅珂說,觀眾們看到托盤員挺拔平穩的姿態背後,是她們無數遍的訓練。
去年9月,徐雅珂進入了為期10天的禮儀封閉訓練。作為公安大學的學生,原本以為從站軍姿的板正過渡到頒獎台上的禮儀志願者儀態會相對輕鬆,但實際上困難重重。
「一開始進行禮儀訓練時,我們會習慣性地向前傾,整個身體繃得硬邦邦的,總被禮儀老師糾正,要柔一點、再柔一點,練習了很久才適應。」 徐雅珂介紹,托盤員的重點是在負重的情況下步伐優雅,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防止風把獎牌上的綬帶吹飛吹亂。
據了解,托盤員最多要同時運送6枚獎牌,一個獎牌大概有500克左右。為了保證正式頒獎時能夠端莊,托盤員平時訓練時會舉6斤重的沙袋、或者是把礦泉水放在托盤上進行練習,老師們也會模擬場上可能會發生的突發情況進行抗干擾訓練——比如模擬現場獎牌拿錯、放錯,她們都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
除此之外,徐雅珂還要練習如何微笑。「因為要戴口罩完成頒獎任務,我們能露在外面的只有眼睛,要讓運動員和觀眾感受到我們的熱情,就要練就一雙『笑眼』,更自然、更打動人。」
見證五星紅旗升起,是最驕傲的事
從開幕式正式上崗到現在,徐雅珂已工作了10多天了,這段時間裡,她每天的行程就是上午在住所休息,下午兩點到達場館,進行預先訓練,晚上進行正式的彩排。平均每天6.5個小時左右,截至目前,一共71.5小時。「這些還只是比賽期間,早在開幕之前訓練的時間比現在強度還大。」徐雅珂說道。工作結束後,她會帶上書和電腦,沒事時就看看書寫論文,做做運動,覺得特別充實。
而讓徐雅珂印象最深刻的, 當屬蘇翊鳴為我們國家奪得首枚男子坡面障礙技巧獎牌的那天晚上,她第一次近距離見證了五星紅旗緩緩在世界舞台升起。
「那場頒獎剛好是在我的前一場,我在後台的時候端著下一場運動員的獎牌,看著蘇翊鳴從我的面前經過上台領獎,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蘇翊鳴為我們張家口頒獎廣場帶來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徐雅珂說,托盤員是頒獎物資和禮儀團隊的連接點,手裡沉甸甸的獎牌,不只是獎牌,更包含著奧運健兒辛勤的汗水。奧運會是國際盛會,舉世矚目,運動員展示的是競技水平,而志願者展示的則是中國形象和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每當音樂響起,是屬於奧運健兒的高光時刻,她們也要使命必達。
「能為運動員們服務我很開心。當然,也非常期待中國選手可以多多站上領獎台,當看到五星紅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奏響,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非常自豪。」 徐雅珂說道。
相關連結
頒獎廣場是冬奧會區別於夏奧會的主要文化特徵之一。除了舉辦頒獎儀式外,還將組織演出活動,烘托現場歡愉氣氛,為獲獎運動員營造一個難忘的高光時刻。與夏季奧運會於賽場即時舉行頒獎儀式不同,冬奧會因氣候和賽場環境特殊,自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以來,絕大多數項目只是在比賽場地給獲獎選手頒發紀念品,發放獎牌儀式則在特定的頒獎區域進行。
本次冬奧會一共有三套頒獎禮儀服裝「瑞雪祥雲」「鴻運山水」和「唐花飛雪」。張家口頒獎廣場的禮儀服裝為「唐花飛雪」,設計靈感源自唐代織物,包含了寶相花紋樣和雪花圖案,富有漢唐餘韻又包涵時代精神,寓意以開放的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盛會。這套衣服有兩個顏色,天霽藍和霞光紅,徐雅珂穿著的就是霞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