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就得給我買,不然我就不吃飯了!」
小明的媽媽說,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脾氣大得要命,有時還會哭泣,大哭大吵大鬧,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而且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拿起手裡的東西就摔。這讓小明的媽媽爸爸很苦惱也很煩躁,覺得孩子脾氣不僅沒有變好,而且變得越來越壞,不知道怎麼制止。
關於孩子脾氣越來越壞的情況,很多家長肯定都遇到過,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的脾氣不會那麼壞,能正常的交流呢。
1.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發脾氣和大人一樣,都是有原因的,不會有人沒事就是發脾氣玩,沒事就口氣惡劣就無端摔東西。發脾氣的情況肯定有原因,要避免孩子脾氣越來越壞,一定要找到這個原因。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條:
(1)孩子不會有效溝通:
孩子對於一些事情的解決方法沒有經驗,對於一些情況可能模仿家長的行為,針對父母的指責,按照自己模仿的去反應反饋。
(2)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家長應該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非常肯定地拒絕了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要求沒有滿足,就會發發脾氣,以示抗議。
(3)孩子身體不舒服或者尋求關注
孩子可能身體抱恙或者孩子想要父母的關注,之前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家長沒有給予關注,加上孩子正常的說話沒有引起重視,孩子只能通過發脾氣,引起父母的關注。
所以,這些原因找到了之後,父母才能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情況去做下一步的工作。
2.靜默讓孩子發完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在旁邊等待靜默,耐心等孩子發完脾氣。
孩子發脾氣就是釋放情緒的過程,孩子也需要發泄心中的不愉快,孩子內心中的不愉快就像氣球里的氣體一樣,得讓孩子把氣撒完,才能更好地教導孩子。家長萬萬不可和孩子給孩子一起發脾氣,和孩子一起發脾氣,讓孩子心理的不快加重加深,再者你這樣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模仿你的行為。
所以,家長要耐心,不要和孩子一起發脾氣,耐心等待孩子發完脾氣,孩子發泄完心中的不愉快後就會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時候才能更好地同孩子交流。
3.教導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
孩子哭完發泄完之後,再去找孩子,跟孩子好好交流。
讓孩子明白生氣對身體不好,生氣累不累,生氣能解決問題嗎?
家長適時切入話題,了解孩子的訴求,教導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比如孩子因為玩具的更新以及買不買的問題上,孩子因為父母不買就大發脾氣,家長也就因為孩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就想買,從而強烈拒絕了孩子的要求;而孩子其實不懂得怎麼交流,從而不知道怎麼提出要求,應對父母的拒絕,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的內心。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在拒絕父母時,應給出相應的理由,而不是無端發脾氣,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耍無賴的行為。
告訴孩子也就父母可以容忍你的這種行為,如果他人的話萬萬不可以這樣。
所以針對孩子脾氣越來越壞的情況,首先就是找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針對原因給予具體措施,要多關注孩子,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不聽孩子的建議;再有就是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讓孩子發完脾氣,再去教導孩子,教給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E7HpHEBfwtFQPkdor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