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一「眼」千年 「天關」衛星在軌交付

2024-10-31     封面新聞

太空探索捷報頻傳!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入駐「天宮」之後,我國空間科學領域也傳來好消息。

10月31日,「天關」衛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正式在軌交付給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等科學用戶使用。衛星在軌取得的首批科學成果也於同日發布。

「天關」衛星藝術圖。(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中國「天關」,一「眼」千年。

「天關」源於我國北宋司天監於公元1054年觀測並記錄的「天關客星超新星爆發。它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天文事件之一,被稱為「中國新星」。

「我們將這顆衛星命名為『天關』,體現了中國在超新星爆發觀測記錄方面的深厚淵源,也希望『天關』衛星為世界天文學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天關」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袁為民說。

宇宙中會發生大量的劇烈爆發現象,這些爆發現象往往隨機出現、難以預測,並且在短時內出現和消失,就像轉瞬即逝的焰火。」袁為民說,觀測這些宇宙「焰火」,將有力推動黑洞引力波、宇宙演化等領域前沿問題研究。

「天關」衛星就是用於發現宇宙中的X射線暫現源和爆發天體,通過捕捉轉瞬即逝的宇宙「焰火」,探索更多宇宙奧秘。該衛星於今年1月發射升空,並從7月起投入常規科學運行。

「『天關』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運用『龍蝦眼』微孔陣列聚焦成像技術,探測靈敏度和空間解析度比國際現有同領域設備提高了1個數量級以上,能發現更遙遠和更微弱的信號,看得更清晰,定位更精準。」「天關」衛星系統總師、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張永合說。

「天關」衛星獲取的全天X射線天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供圖)

「天關」衛星在軌以來取得了哪些科學發現?

成功獲取了由中國自主研製設備觀測到的首張全天X射線天圖;發現一例正在發生的中等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事件,實現我國自主研製設備在該領域「零的突破」;探測到來自256億光年之外的伽馬射線暴,為相關研究提供新視角;發現一例具備獨特光譜和光變性質的暫現天體,豐富了人類在該領域的認知……

截至今年9月,「天關」衛星已成功探測到60例確定的暫現天體,上千例暫現天體候選體,以及480多例恆星耀發,探測到上百例已知天體的爆發,向國際天文界發送了100多條天文警報,引導了國際上地面和空間多波段設備的後隨觀測。

據介紹,「天關」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立項並實施的空間科學衛星系列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國成功發射了「悟空」「慧眼」等一批科學衛星,初步形成空間科學衛星體系,推動我國空間科學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策劃:陳芳

記者:張泉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9d5c4bb2af576353f6e1212ba100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