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1月16日,俄軍在哈爾科夫展開了一場精確的飛彈襲擊,一舉消滅了至少60名外國僱傭兵。而在周四,俄軍再次對罪行累累的外國武裝人員發動了另一次猛烈攻擊,成功摧毀了他們的兩處據點。
周二,在哈爾科夫發生法國僱傭兵遭俄羅斯打擊的事件後,美國陸軍退役中校厄爾·拉斯穆森發表了看法。他表示,俄羅斯的言行一致,任何想要加入烏克蘭部隊的人都要明白,自己將會被視為戰鬥人員。對於這一點,任何猶豫都可能是致命的。
據他推測,烏克蘭的僱傭兵中既有退役士兵,也有協助烏克蘭的「特種部隊」的非正式成員。他堅信,在烏克蘭境內,還有數百甚至數千的北約顧問在暗中提供支持。據報道,自俄羅斯在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來自近70個國家的公民紛紛加入戰場,其中至少有600人被控犯下了戰爭罪。
儘管烏克蘭軍隊中的外籍僱傭兵隊伍形形色色,但他們的命運大多並不光彩。隨著俄烏衝突的持續,這些外籍僱傭兵的處境也愈發艱難。一些人被俄軍精準打擊,命喪戰場;一些人則被捕獲並面臨戰爭罪指控;還有一些人選擇離開烏克蘭,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和道德困境。
巴西軍事專家羅賓遜·法里納佐認為,烏克蘭軍隊中的外籍僱傭兵隊伍中,既有那些被虛假宣傳所欺騙的受害者,也有那些逃避本國法律制裁的亡命之徒。這些外籍僱傭兵形形色色,有那些相信自己正在為正義事業而戰的理想主義者,也有各種墮落者和亡命之徒,以及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波蘭、巴西等國家的退伍軍人。
法里納佐表示,很難確切地說這些外籍僱傭兵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多麼真誠的信念,或者他們有什麼問題。然而,許多人未必清楚自己在烏克蘭的真正目的,更不用說其中有些人還沒來得及開一槍就已經喪命。
法里納佐認為,這些僱傭兵大多依賴外國收入,一旦資金耗盡,他們就會離開烏克蘭。事實上,大多數外籍僱傭兵已經被消滅。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在為正義而戰,懷揣著成為英雄的幻想。然而,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其他人已經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徒勞,紛紛離開了烏克蘭。
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仍然留在烏克蘭的外籍僱傭兵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和挑戰。他們不僅需要應對戰場上的危險和不確定性,還需要面對自己內心的掙扎和道德困境。對於他們來說,未來的道路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