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論壇丨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底氣

2024-01-16     中國經濟時報

原標題:時報論壇丨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底氣

中國經濟時報特約評論員

2023年是我國疫情防控轉段後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政策應對及時有力,市場信心企穩回升,經濟運行總體向好,交出了一份頗具分量的答卷。

從全年看,一季度增長超出預期,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同比增速反彈,環比有所放緩;下半年政策集中發力,經濟築底回升,整體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特徵。能在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均有加劇的情況下保持恢復勢頭,實現年度目標,充分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底氣。

這種韌性與底氣體現在出口上,就是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保持穩定。根據WTO統計,2023年9月中國出口產品金額占世界比重達到15.6%,僅次於2021年同期,為歷史次高水平。在發達經濟體推進對中國的「去風險化」和「友岸外包」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擴大「一帶一路」和新興經濟體「朋友圈」,不斷拓展出口目的地,實現了風險對沖。

這一年中,中國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成為出口亮點,三類產品全年增速同比高達29.9%,遠遠高於0.6%的整體增速。全年汽車出口突破500萬輛,首次超過日本,躍居汽車出口第一大國。這些都充分折射出中國產品的創新力與競爭力。

這種韌性和底氣體現在消費上,就是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80%,成為實實在在的「壓艙石」。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自兔年春節開始,國內旅遊人次恢復率和旅遊收入恢復率即持續上升。在這種「補償性」消費的驅動下,餐飲、出行、觀影甚至是演唱會等服務消費大幅反彈。

從幾個佐證指標看,居民消費傾向(人均消費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季抬升,2023年三季度達到69.8%,為2015年以來同期的最高水平。居民存款和貸款增速差在2023年以來也逐月收窄,顯示居民超額儲蓄傾向有所下降,「傷痕效應」正在逐漸消退。

這種韌性和底氣體現在投資上,就是製造業保持升級趨勢。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三大支柱中,製造業投資無疑最為亮眼。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專門部署、4月政治局會議將「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首要工作之後,政策對製造業投資的驅動明顯增強。

2023年前11個月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長6.3%,明顯高於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其中高端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5%,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9.5%,均遠高於整體增速。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有效帶動我國產業體系的升級優化。

這種韌性和底氣體現在政策上,就是我國的政策工具和政策空間仍然充足。財政政策方面,我國中央政府槓桿率僅為21.4%,遠低於歐美已開發國家水平,仍有加槓桿空間。2023年10月底我國將赤字率由3.0%提升至3.8%,顯示財政政策已經突破3.0%的心理約束,未來中央將成為加槓桿主體。

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降息、降准連續推出,政策頻率明顯加快。目前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相比於5.0%的隱性下限仍有下調餘地。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見頂,即將開啟降息通道,我國降息受到的掣肘也將減弱。PSL和再貸款等結構性政策工具均有擴大規模空間。宏觀政策在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力度方面仍然大有可為。

當然,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當前經濟運行中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我們認為,只要方向正確、政策應對得當,中國經濟的韌性仍能進一步激發,2024年仍有底氣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總 監 制丨王 輝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725c0f457b51fe7c415eb6063d593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