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奮鬥精神 甘肅崇信:血鑄豐碑

2023-12-11     蘭州新聞網

原標題: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奮鬥精神 甘肅崇信:血鑄豐碑

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奮鬥精神 甘肅崇信:血鑄豐碑

央廣網蘭州12月11日消息(記者邸文炯 通訊員薛婷婷 馬媛媛)甘肅崇信,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沃土。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一大批優秀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寫忠誠,誓為建立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保至善照片(央廣網發 平涼市委網信辦供圖)

這是一張並不清晰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叫保至善,是崇信第一位共產黨員,也是黨在甘肅早期的領導人之一,他用26歲的年輕生命,為甘肅工農運動的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保至善,字樂庭,1902年出生於崇信縣錦屏鎮西街村,7歲開始讀私塾,他天性聰穎,勤奮好學,深得先生喜愛。保至善的童年,親歷了辛亥革命帶來的變革,他用一個孩子童真的判斷毅然剪掉了自己的辮子,民主主義革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火種。

1920年保至善考入省立第二中學,也就是現在平涼一中,在《新青年》《新隴》等進步書刊的影響下,他積極投身到反封建的活動中去。1924年3月,保至善考入西安國立西北大學,是崇信縣有史以來第一位大學生。求學期間,在進步老師和共產黨人的影響下,他積極參加了各種進步活動。

保至善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黨組織看在眼裡,也得到了組織的認可,1926年,保至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保至善紀念館(央廣網發 平涼市委網信辦供圖)

1927年初,甘肅的國共統一戰線面臨嚴重危機,中共甘肅特支遭到反動當局的破壞。在這緊要關頭,共產黨員劉伯堅委派保至善等4人以「西北政治委員會特派甘肅省黨部黨務委員」的身份前往蘭州整頓國民黨黨務。國民黨右派紛紛被淘汰,一批共產黨員被吸納進了新的黨部,4月份,重組了國民黨甘肅省黨部,保至善任農工部長。緊接著,他們秘密建立了中共蘭州特別支部,保至善負責工農運動。到5月下旬,蘭州地區相繼建立了機器、郵務、水伕等8個行業工會,並成立了蘭州地區總工會,保至善擔任理事長,領導蘭州工人開展了「五四」「五七」「五卅」等紀念大會和各種進步活動,省內天水、平涼、高台等地也相繼成立了工會組織,工人的革命熱情不斷高漲。

當年甘肅大旱,受災面積達50多個縣,七里河一帶尤為嚴重,農民更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保至善深入田間地頭,發動農民群眾,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疏通河道,戰勝災荒,在他的積極組織下,皋蘭、七里河、西固、臨夏、天水、涇川等地紛紛建立了農民協會,開展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甘肅的工農運動由此走向了新的高潮。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在保至善和同志們轟轟烈烈開展革命鬥爭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公開叛變革命,開始大肆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同年6月馮玉祥開始了罪惡的清黨運動,西北革命形勢急轉直下。

7月中旬,保至善在西安不幸被捕,後被押往洛陽。在獄中,保至善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嚴酷審訊。抽皮鞭、壓槓子、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非人的折磨使他一次次昏死過去,又一次次被冷水潑醒,他遍體鱗傷,血肉模糊,雙腳不能站立,鮮血凝結成痂。但皮鞭再狠,也抽不跨共產黨人的信仰;槓子再硬,也壓不斷共產黨人的脊樑。面對堅強剛烈、英勇不屈的保至善,敵人最終無計可施。

學生參加「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社會實踐活動合影(央廣網發 平涼市委網信辦供圖)

1928年春,保至善在鄭州被殘忍殺害,時年26歲。

當他的戰友王孝錫得知保至善英勇犧牲的消息後,在寧縣山神廟的牆壁上悲憤地寫下了一首《吊戰友》:「一縷清風半輪月,深山幽處暗舉哀,回憶往事腸欲斷,追薦唯有眼中血。」

1951年崇信縣人民政府批覆保至善為革命烈士。1983年5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保至善同志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436fc5bf3cf08cfc2359335aac4d00.html